人物:卢奕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6—760 【介绍】: 唐僧。襄阳人。俗姓高。初投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后至韶州曹溪参慧能,受“顿悟”说。玄宗开元八年,住南阳龙兴寺。后于洛阳传慧能学说。与北宗禅师论辩于滑台大云寺。安史乱起,设坛度僧收“香水钱”以供官军。肃宗为造荷泽寺于洛京,故又名“荷泽大师”。卒谥真宗大师。有《显宗记》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神会俗姓高氏。襄阳人。幼投本郡国昌寺。依颢元禅师出家。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天宝二年敕住荆州开元寺。肃宗朝敕入内供养。又敕住西京河泽寺。上元元年卒。年九十二。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高。
襄阳人。
资性惇明。
年方幼学。
即事郡之国昌寺显元法师出家。
受经具戒特异群类。
时能禅师。
弘唱心法于岭表。
会闻而乐之。
竟往无复沮。
及见。
问会曰。
从何所来。
曰无所从来。
曰如是则汝且归去。
曰亦无所归。
曰太茫茫生。
曰身现在路。
曰犹未到在。
曰曾不滞留。
于是居曹溪者数载。
开元八年。
诏配南阳龙兴寺。
后复开导洛阳。
而南宗之指。
始盛于天下。
先是两京之间。
皆神秀化地也。
而普寂又秀之嗣。
世谓之北宗。
逮会而普寂之门绝人迹。
则南北之宗。
各树党矣。
因而是非相攻。
毁誉交起。
天宝初。
御史卢奕奏。
会聚众图不轨。
诏辨对。
卒无他。
徙均州。
二年。
又徙荆州之开元寺般若院。
十四年。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
举兵内向。
陷两京。
车驾幸蜀。
诏郭子仪。
以天下副帅讨禄山。
时大农空乏。
军兴绝资费。
右仆射裴冕策以为。
凡所在郡府。
宜置戒坛度僧。
而收其施利。
以给国用。
会由是获主洛阳事。
其所输入尤多。
肃宗朝娄入内廷供养。
诏将作大匠。
造禅宇于荷泽。
上元元年五月十三日。
与门人嘱别。
俄避席望空顶礼。
归方丈。
是夕卒。
寿九十三。
建塔葬洛阳之宝应寺。
谥真宗。
塔号般若。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仕进之意。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下出家。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侯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学者骏奔。乃敩善财南方参问。裂裳裹足。以千里为跬步之间耳。及见能问会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已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天宝中御史卢弈阿比于寂。诬奏会聚徒疑萌不利。玄宗召赴京。时驾幸昭应。汤池得对言理允惬。敕移往均部。二年敕徙荆州开元寺般若院住焉。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僧税缗谓之香水钱。聚是以助军须。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弈为贼所戮。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 系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贵其渐也。会师自南徂北行曹溪之法。洛中弥盛如能不自异。外护已成则可矣。况乎旁无力轮人之多僻。欲无放逐其可得乎。或曰。其过不多何遽是乎。通曰。犯时之忌罪不在大。失其所适过不在深。后之观此急知时事欤。是以佛万劫学化行者。知化行难耳。无令固己而损法。慎之哉。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姓高。
襄阳人也。
年方幼学。
厥性惇明。
从师传授五经。
克通幽赜。
次寻庄老。
灵府廓然。
览后汉书。
知浮图之说。
由是于释教留神。
无仕进意。
辞亲投本府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
讽诵群经。
易同反掌。
全大律仪。
匪贪讲贯。
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
盛扬法道。
裹足以见。
能问曰。
从何所来。
答曰。
无所从来。
能曰。
汝不归去。
答曰。
一无所归能曰。
汝太茫茫。
答曰。
身缘在路。
能曰。
由自未到。
答曰。
今已得到。
且无滞留。
居曹溪数载。
后遍寻名迹。
开元八年。
敕住南阳龙兴寺。
续于洛阳。
大行禅法。
声彩发挥。
先是两京之间。
皆宗神秀。
见会明心六祖之风。
荡其渐修之道。
南北二宗。
时始判焉。
十四年。
范阳安禄山。
举兵内向。
两京版荡。
驾幸巴蜀。
副元帅郭子仪。
率兵平殄。
然于飞挽索然。
用右仆射裴冕权计。
大府各置戒坛度僧。
聚香水钱。
以助军须。
初洛都先陷。
会越在草莽。
卢奕为贼所戮。
群议乃请会。
主其坛度。
于时寺宇宫观。
鞠为灰烬。
乃权创一院。
悉资苦盖。
而中筑方坛。
所获财帛。
顿支军费。
代宗郭子仪。
收复两京。
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肃宗皇帝。
诏入内供养。
敕大匠。
为造禅师宇于荷泽寺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85 【介绍】: 唐滑州灵昌人,字子良。
卢奕子。
有口才。
鬼貌蓝面,不耻恶衣粝食。
以荫累虢州刺史。
德宗奇其才,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为人奸诈,妒贤忌能,小忤己者,即置之死地。
陷害杨炎、杜佑、颜真卿等。
又与赵赞合创间架除陌税,恨诽之声满天下。
建中四年泾原兵哗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斥言杞罪,乃贬新州司马。
后徙澧州别驾死。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五
杞。大历中官大理评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6—706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师禅宗五祖弘忍于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弘忍卒,传法于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学人甚众。倡“渐悟”禅学。九十余岁时,武则天召至洛阳,又至长安内道场,亲加礼拜。卒谥大通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间在洛阳受戒。50岁时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嗣禅宗五祖弘忍。历6年,升为上座僧。高宗咸亨间,弘忍命门人作偈以明禅旨,神秀所作,弘忍以为未尽,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历20余年,开禅门北宗一派。武后久视元年(700)召至洛阳,住内道场。卒谥大通禅师。《旧唐书》有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外编》收此诗偈。
全唐诗续补遗
神秀,开封尉氏李氏子。师黄梅弘忍(谥大满)禅师,奉楞伽为心要,为北宗之祖,亦称六祖。住荆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神龙二年卒,年百馀岁。谥大通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洛阳尉氏。李氏。小年从师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师于蕲州东山双峰寺。开示心要。叹曰此吾志也。敢不力。虽躬事樵汲。无所惮。会有行者慧能。竟得从上诸祖表信衣钵于大师。而大师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当阳山。以阐化导众。四海禅侣。向风而靡。则天闻其名。诏肩舆赴阙。入内道场。躬拜跪。执弟子礼。供施丰缛。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诏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门寺。当是时。王公贵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谒听训诲。方能公禅师以承嗣之嫡。留韶阳。秀因累疏举荐。以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当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弃裔土。使本朝有轻教。名宜手牍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进言不已。然能公终莫之动也。语载能禅师传。神龙二年。秀卒。名士达官之服丧会葬者不可胜纪。岐王范。燕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诛。门人普寂义福克绍宗绪。诏谥大通中宗朝。又诏以旧邸。为报恩寺。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秀。
俗姓李氏。
今东京尉氏人也。
少览经史博综多闻。
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
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
以坐禅为务。
乃叹伏曰。
此真吾师也。
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
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
得禅宗妙法。
自释迦佛相传授。
以衣钵为记。
世相传付。
航海而来。
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
达磨贵传径门心要。
机教相乖若水投石。
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
寻卒。
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
门徒发其冢。
但有衣履而已。
以法付慧可。
可付粲。
粲付道信。
信付忍。
忍与信俱住东山。
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
秀既事忍。
忍默识之。
深加器重。
谓人曰。
吾度人多矣。
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
忍于上元中卒。
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
四海缁徒向风而靡。
道誉馨香普蒙熏灼。
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
肩舆上殿亲加跪礼。
内道场丰其供施。
时时问道。
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
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
望尘拜伏日有万计。
洎中宗孝和帝即位。
尤加宠重。
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
退谓人曰。
禅师身长八尺。
厖眉秀目威德巍巍。
王霸之器也。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
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
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
能恳而固辞。
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
终不能起。
谓使者曰。
吾形不扬。
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
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
且不可违也。
了不度大庾岭而终。
天下散传其道。
谓秀宗为北。
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
秀以神龙二年卒。
士庶皆来送葬。
诏赐谥曰大通禅师。
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
岐王范燕国公张说。
徵士卢鸿各为碑诔。
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
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
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
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
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
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
如是则为药治病。
偏重必离也。
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
五祖丧而大义乖。
秀也拂拭以明心。
能也俱非而唱道。
及乎流化北方。
尚修练之勤。
从是分岐南。
服兴顿门之说。
由兹荷泽行于中土。
以顿门隔修练之烦。
未移磐石。
将弦促象韦之者。
空费躁心。
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
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
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
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
理病未效乖竞先成。
秖宜为法重人。
何至因人损法。
二弟子濯击师足。
洗垢未遑折胫斯见。
其是之喻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