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长卿

相关人物:共 57 位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沛国龙亢人。
桓鸾女。
刘长卿,生一男,五岁而长卿死。
桓氏防疑远嫌,不归宁。
后儿夭逝,桓氏乃刑其耳以誓不再嫁。
沛相以其高行上奏。
诏显其门闾,号“行义桓嫠”。
范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邓州人。
居安州。
刘长卿、李华等为友。
代宗初,为兵部员外郎。
官至户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人,字正封。
博学工诗,与萧颖士、刘长卿游。
玄宗时为河南令。
官至秘书监。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
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
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
建与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
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韦建,生卒年不详,字正封,一字士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天宝末官河南令,与萧颖士交厚。贞元初,官至太子詹事。五年,授秘书监致仕。《全唐诗》存诗二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新定遂安人。
年二十二。
志祈薙落。
而未遇其师。
或谓衢之北山有善南宗者。
则趋之。
而其人曰。
吾非汝师也。
其必往天台乎。
至剡之石城寺。
见一翁。
貌奇古。
神气秀爽。
问朗曰。
子何之。
曰天台求佛大法尔。
因同行数十里。
憩林树间。
翁告之曰。
法常寂然。
尚奚庸远适哉。
汝于乡里有缘。
宜归以阐化。
毋后也。
言毕而隐。
朗亦豁然心悟。
乃复峰啄涧饮数载。
而后居邑之慧安寺。
以白衣。
行头陀法。
未几秦望山无故振动。
大龟出焉。
见者咸以为异。
寻有僧𧦬自云门来。
身脩八尺四寸。
隆鼻大目。
而光采射人。
通思益大品维摩等经。
兼融贯诸论。
众敬之如神。
朗愿事以为师。
𧦬徵维摩义。
朗答殊超迈。
景龙中。
乡里吴川县尉余少兴。
新昌县令余仁等十数家为檀越。
轮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其顶出。
旁烛山川盈数十里。
由是𧦬公反以师礼视朗。
而朗升座为说法。
变化莫测。
道俗欣庆。
叹曰。
昔者山动龟出。
其祥非为𧦬公明矣。
自是四方学者云萃。
开元四年。
州牧李思绚。
卜于龙山之阳。
建伽蓝以延之。
大设戒坛。
广邀律德。
若光州岸公会稽超公咸在。
授朗具足戒。
而道益尊矣。
七年刺史韦利器服膺向化。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恭迎至治所。
朗每升座。
有熊随众聚敬。
伏于前若听伏。
十三年。
九月二十一日。
会门人告逝。
且曰。
吾当三生此地。
今才一生尔。
言讫。
如入禅定。
寿六十四。
禀遗命苶维建塔。
大历十二年。
其嗣法弟子开元寺道钦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一行等。
立碑。
新定太守萧定撰文。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慧朗。
新定遂安人也。
年二十有二。
于衢州北山遇南宗顿教之首将请为师。
乃逆相谓曰。
汝久积净业吾非汝师。
可往天台当逢哲匠。
至剡溪石城寺见一禅翁。
莫知其来。
鹤发冰肤目如流电。
声含钟律神合太虚。
乃问朗曰。
子将何之。
答曰。
欲往天台求佛大法。
因同行十数里憩林树下。
而指训之曰。
法常寂然彼亦如也。
何必随远。
当化有缘宜归本生度无量众。
言毕求之无方。
豁然本心悟佛知见。
林栖谷饮凡经数载。
乃却归故邑慧安寺。
净名白衣服非法服纯陀工巧心如佛心。
骊珠尚潜师子未吼。
弱丧之终涉川迷津。
一日秦望山林岭振动俄有大龟呈质。
咸相谓言。
此何祥也。
寻有禅僧曰𧦬。
自会稽云门而来。
身长八尺四寸。
高鼻大目睛光射人。
明大品思益维摩等经。
兼博通诸论。
众曰。
神僧也。
大龟应乎此也。
朗秘菩萨行请之为师。
𧦬徵维摩经义。
答曰。
如日照萤火海沃牛迹耳。
𧦬公深器之。
曰真净名也。
景龙中乡人吴川县尉余少兴宗党新昌县令余仁等十数家。
咸共宗事递请降临。
一夕忽睹神光从项而出。
旁烛山川盈十数里。
含情之类罔不归依。
𧦬公加师资之礼。
由兹反拜请朗登座。
乃先示法身遍同群有。
次明遍化一切皆如。
道俗欣然而各叹曰。
昔山之震动龟之敩祥。
非𧦬公之应明矣。
至是四方学禅观者臻萃开元四年本州牧李思绚。
于龙山之阳建伽蓝。
延以居之。
方大设戒坛广邀律德。
有光州岸公会稽超公而为上首。
既而发希有心受具足戒。
珠圆月满内外俱明。
遍临坛为戒师。
旋请益。
为学士。
众情加重。
道在益尊。
七年刺史韦利器深心归向。
八年歙州长史许思。
恭请往治所。
朗升法座。
无何熊伏于前。
闻钟而来。
众散而去。
时皆惊惧虞其搏攫。
原其有听法之心耳。
其驯猛兽也若此。
十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告门人曰。
吾将去矣。
吾三生此州今一生矣。
言讫俨然而寂。
春秋六十四。
禀遗命茶毗建塔。
学者既多。
颖脱则开元寺道饮慧祐道禅。
龙兴寺𧦬海。
宁国寺进玉。
越州宝林寺有沛远整。
杭州竹林寺一行等。
并传朗之法。
相继若瓜瓞然。
至大历十二年。
新定太守萧定述碑。
司马刘长卿书。
刺史李揆篆额。
所谓俱是名公盛誇全美有矣。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宣州(今安徽宣城)人。
诗人刘长卿祖父。
历任吏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职。
约于武后时至玄宗初年在世。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
永乐大典》卷三〇〇五引《玉台后集》录存刘处约诗1首。
另《吟窗杂录》卷三七收《亡奴诗》2句,《全唐诗》录作刘夷道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东川人。擢进士第。官新乡尉。有诗集一卷。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尉。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颀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后人因多称“李东川”。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尉,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李颀为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尤擅七律、七古二体。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颀(?—约751),籍贯不详。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授新乡尉。去职,归隐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天宝八载秋,高适授封丘尉,颀有诗送之。天宝十三、十四载殷璠编《河岳英灵集》,谓颀“只到黄绶”。颀工诗,尤以边塞诗著称。与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交游,时辈咸重之。有《李颀诗》一卷。《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河岳英灵集
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至如《送暨道士》云“大道本无我,青春长与君”,又《听弹胡笳声》云“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足可歔欷,震荡心神。惜其伟才,只到黄缓,故论其数家,往往高于众作。
容斋随笔
欧阳公好称诵唐严维诗“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及杨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句,以为不可及。予绝喜李颀诗云:“远客坐长夜,雨声孤寺秋。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且作客涉远,适当穷秋,暮投孤村古寺,中夜不能寐,起坐凄侧,而闻檐外雨声,其为一时襟抱,不言可知。而此两句十字中,尽其意态,海水喻愁,非过语也。
《唐诗品》
颀诗意主浑成,遂无斫练,然情思清澹,每发羽调。七言古诗善写边朔气象,其于玄理间出奇秀。七言律体如《送魏万》、《卢司勋》、《浚公山池》等作,可谓翛然远意者也。
《批点唐音》
李颀不善五言,而善七言,故歌行与七言律皆有高处。
艺圃撷馀
李颀七言律最响亮整肃。
诗薮
李律仅七首,惟“物在人亡”不佳。“流澌腊月”,极雄浑而不笨;“花宫仙梵”,至工密而不纤。“远公遁迹”之幽,“朝闻游子”之婉,皆可独步千载。
唐诗选
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颇致其妙,即子美篇什虽众,愦焉自放矣。
唐诗镜
李颀七律,诗格清炼,复流利可诵,是摩诘以下第一人。
唐音癸签
盛唐名家称王、孟、高、岑,独七言律祧孟,进李颀,应称王、李、岑、高云。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新乡七古,每于人不经意处忽出异想,令人心赏其奇逸,而不知其所从来者。新乡七律,篇篇机宕神远,盛唐妙品也。
《诗源辨体》
李颀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七言古在达夫之亚,亦是唐人正宗。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
《诗源辨体》
王元美云:七言律,李有风调而不甚丽,岑才甚丽而情不足,王差备美。愚按……李较岑、王,语虽熔液,而气稍劣。后人每多推之者,盖由盛唐体多失粘,讽之则难谐协,李篇什虽少,则篇篇合律矣。
《唐诗评选》
盛唐之有李颀,犹制艺之有袁黄,古文词之有李觏,朽木败枝,区区以死律缚人。
围炉诗话
李颀五律高澹,大胜七律,可与祖咏相伯仲。
诗筏
唐李颀诗虽近于幽细,然其气骨则沉壮坚老,使读者从沉壮坚老之内领其幽细,而不能以幽细名之也。唯其如此,所以独成一家。
《唐七律选》
旧盛唐名家多以王孟、王岑并称,虽襄阳、嘉州与辋川并肩而不并,然尚可并题。至嘉、隆诸子以李颀当之,则颀诗肤俗,不啻东家矣。明诗只存体面,总不生活,全是中是君恶习,不可不察也。
师友诗传录
唐人七言律,以李东川、王右丞为正宗,杜工部为大家,刘文房为接武。
《唐诗笺要》
东川诗典瞻风华,兼复音调句亮,盛唐能手。
《历代诗法》
新乡长于七字,古诗、今体并是作家。其蕴气调辞,含毫沥思,缘源触胜,别有会心。向来选家徒以音节高亮赏之,乃牝牡骊黄之见耳。
《唐诗别裁》
东川七律,故难与少陵、右丞比肩,然自是安和正声。自明代嘉、隆诸子奉为圭臬,又不善学之,只存肤面,宜招毛秋晴太史之讥也。然讥诸子而痛扫东川,毋乃因噎而废食乎?
《唐诗别裁》
东川比高、岑多和缓之响。
石洲诗话
东川七律,自杜公而外,有唐诗人,莫之与京。徒以李沧溟揣摹格调,几嫌太熟。然东川之妙,自非沧溟所能袭也。
石洲诗话
东川句法之妙,在高、岑二家上。高之浑厚,岑之奇峭,虽各自成家,然俱在少陵笼罩之中。至李东川,则不尽尔也。学者欲从精密中推宕伸缩,其必问津于东川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李颀赋笔轻新,以作七律,流丽婉润,自觉胜人。所垂七篇,尽为济南标录。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摛词典则,结响和平,固当在摩诘之下,高、岑之上。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李东川七言古诗,只读得《两汉书》烂熟,故信手挥洒,无一俗料俗韵。
昭昧詹言
东川缠绵,情韵自然深至,然往往有痕。于鳞以东川配辋川,姚先生以为不允。东川视辋川,气体浑厚微不及之,而意兴超远则固相近。
《海天琴思录》
李东川五七古俱卓然成家,沧溟独取其七律,非作者知己者。
《批唐贤三昧集》
李东川七律为明代七子之祖,究其容貌相似,神理犹隔一黍。
《唐诗三百首续选》
东川七律风骨凝重,声韵安和,足与少陵、右丞抗行,明代李于鳞深得其妙。
三唐诗品
五言其源出于鲍明远,发言清隽,骨秀神清,虽偶泛弦中,仍复自然合奏。七言变离,开阖转接奇横,沉郁之思,出以明秀,运少陵之坚重,合高、岑之浑脱,高音古色,冠绝后来。
《诗学渊源》
(欣)古诗犹是齐梁一体,独七言乐府雄浑雅洁,一片神行,与崔颢同一机杼,而使事写怀,或且过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曾从萧颖士学。
玄宗时应进士试,屡下第。
至天宝十三载,方登进士第。
历微官,遂浪迹江湖,不知所终。
有诗名,与钱起、刘长卿友善。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三。
尝从萧颖士学。
玄宗时累试不第,“十年失路”(钱起《送邬三落第还乡》)。
至天宝十三载(754),始进士及第。
尝任侍御史,至江南巡灾。
后浪迹江湖,不知所终。
生平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七。
邬载有诗名,与钱起、刘长卿友善,钱、刘均有诗惋叹邬载怀才不遇之遭际。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苏州嘉兴人。
玄宗天宝初擢进士第。
累官太子右庶子。
奉养继母,以孝闻。
年八十余致仕,母犹无恙。
善为诗,与王维、刘长卿友善。
卒年九十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嘉兴(今属浙江)人,初累举不第,归山读书数年,于玄宗天宝二年(743)进士及第。
与王维、刘长卿相友善。
以孝敬继母闻名于世。
为人谦恭揖让,举动有礼。
累官太子右庶子,96岁卒,时德宗贞元年间。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二。
有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13首,多写田园风物。
《全唐诗外编》补诗5首。
唐诗汇评
丘为(约702一约797),嘉兴(今属浙江)人。
累举进六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二年(743)方登进士第。
累官太子右庶子,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年卒九十六。
为诗长于五言,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唱和。
有《丘为集》,已佚。
全唐诗》存诗十三首。

作品评论

唐才子传
王维甚称许之,尝与唱和。
《唐诗解》
丘为,苏人,未免染吴音,然亦清情不凡。
《载酒园诗话又编》
读丘为、祖咏诗,如坐春风中,令人心旷神怡。其人与摩诘友,诗亦相近,且终卷和平淡荡,无叫号嘄噭之音。唐诗人唯应几近百岁,其诗固亦不干天和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祖籍南兰陵。萧嵩子。玄宗天宝末为兵部侍郎。安禄山乱,陷于叛军,伪署魏州刺史。郭子仪攻安庆绪于相州,华欲以魏为应,事泄被执。崔光远收魏州,破械出华。朝廷正授华为魏州刺史。后归京,仍以任伪官贬为试秘书少监。历尚书右丞、河中尹、河中晋、绛节度使,肃宗上元初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宦官李辅国用事,求为宰相,华拒之,遂结怨。后辅国以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峡州司马卒。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4? 籍贯不详。
萧嵩子。
玄宗开元中历仕司勋郎中、给事中、工部侍郎。
嵩卒,袭封徐国公。
天宝末任兵部侍郎。
禄山乱起陷贼,伪署魏州。
魏人美其惠政,朝廷乃正授魏州刺史。
及归京,仍以污贼自请降试秘书少监,寻迁尚书右丞,擢河中尹,充河中晋绛节度使。
上元二年(761)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宝应元年(762)忤李辅国,辅国矫命罢相,贬峡州员外司马,后量移江州刺史。
代宗广德中卒于任所。
生平详见新、旧《唐书》本传、刘长卿《祭萧相公文》。
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
华。太子太师嵩子。天宝末嗣爵。官兵部侍郎。禄山之乱陷贼。伪署魏州刺史。贼平。以污伪命降试秘书少监。稍迁尚书右丞。擢河中晋绛节度使。上元元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肃宗寝疾。李辅国矫诏罢为礼部尚书。贬硖州员外司马。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南阳湖阳人。
玄宗时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
累历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
代宗大历间,任润州刺史,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
曾辑杜甫诗为《杜工部小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其名又误作樊冕、楚冕、樊光。
郡望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湖阳镇),句容(今属江苏)人。
玄宗时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
初任硖石主簿,又曾任祠部、度支员外郎。
天宝中,为汀州刺史,历兵部员外郎。
代宗大历时任润州刺史。
与诗人刘长卿、皇甫冉友善,有诗唱和。
善诗,有诗名于当时。
殷璠曾收其诗入《丹阳集》,芮挺章《国秀集》亦选入其诗。
晃曾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并为作《杜工部小集序》。
事迹散见《新唐书·林蕴传》、《元和姓纂》卷四、《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四及卷二二。
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1联。
唐诗汇评
樊晃,生卒年不详,郡望南阳湖城(今河南唐城湖城镇),后徙居淮南。天宝初,举进士。肃宗朝,官祠部度支二员外郎、汀州刺史。大历五年、官润州刺史,集杜甫遗文二石九十篇为《杜甫小集》六卷,自为序。开元中又有硖石主簿樊光,句容(今属江苏)人,或以为即樊晃。《全唐诗》收诗一首,原属樊晃,出《国秀集》:又残句一,原属樊光,出《吟窗杂录》。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八
冕。开元时擢书判拔萃科。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九
光。大历时官硖石主簿。
共 57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