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唐僧。罽宾国人。在京师,充义学沙门。德宗贞元中译《华严经》。宪宗元和中奉诏于醴泉寺译《本生心地观》。书成奏上,赐紫衣。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罽宾国人。入本朝。充义学沙门。宪宗敦崇佛理。深思翻译。而国家多故。元和五年。庚寅。诏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就醴泉寺。译出经八卷。号本生心地观。其梵夹则高宗时狮子国所进者。写毕经进御览。有诏愿为序。寻颁视其文冠于首。大中间。法宝大师玄畅。请入藏。宋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篇第一之三
释般若。罽宾国人也。貌质魁梧执戒严整。在京师充义学沙门。宪宗敦崇佛门深思翻译。奈何有事于蜀部。刘辟阻命。王承宗未平朝廷多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诏工部侍郎归登孟简刘伯刍萧俛等。就醴泉寺译出经八卷。号本生心地观。此之梵夹乃高宗朝师子国所进者。写毕进上。帝览有敕。朕愿为序。寻颂下其文。冠于经首。三藏赐帛。證义诸沙门锡赉有差。先于贞元中译华严经后分四十卷。此盖乌荼国王所进者。于时而赐紫衣。后大中中法宝大师玄畅奏请入藏焉。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七十八【生卒】:738或739—808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一说京兆杜陵人,字遵素。肃宗宝应二年进士。初为郭子仪朔方从事,累除侍御史。为裴延龄所恶,十年不迁。德宗贞元末,历迁太子宾客、太常卿。王叔文用事,黄裳婿韦执谊辅政,黄裳劝请太子监国,执谊不听,即拂衣出。太子总军国事,擢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辟叛,黄裳坚请讨之,因奏罢中人监军,专委高崇文,遂平之。每具言宜鉴贞元之弊,整法度,削诸藩,宪宗嘉纳之,由是赫然号称中兴。官终河中、晋绛节度使。卒谥宣献。
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第进士。又中宏词科。累迁侍御史。贞元末拜太常卿。宪宗为皇太子监国。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二年以检校司空为河中晋绛节度使。封邠国公。三年卒。年七十一。赠司徒。谥曰宣。
人物简介
生吴兴之李氏。幼有瑞相。坐辄结跏。见者以为异。俄出家于钱唐之径山。受具于新定。遂遍参诸方。入南康大寂法会。而受记莂焉。行止不常。多隐山谷。所至则衲子萃止。且尝为大寂。致书于忠国师。国师问马大师以何言教示徒。答云。大师教人以即心即佛。国师云。是甚么语话。良久又问。此外更有么。答云。又道非心非佛。有时又道不是心。不是心。不是物。国师云。犹较些子。在云。未审和尚此间如何。国师云。三点如流水。曲似刈禾镰。 示众云。即心即佛。是无病求病句。非心非佛。是无病求药句。僧问。如何是药病对治句。在云。伏牛山下古今传。然尤好求前贤遗迹。以快逸观。若龙门山后魏三藏翻经处。王屋山稠禅师解虎斗处。嵩山梵法师虎跑泉处。皆遍游历。而无所恋著。元和中。居洛之伏牛山。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交。著三伤颂。辞理俱美。后遣弟子往选江南山水之绝胜者。而图老焉。将归江州之都昌院。行至叶。为道俗所留。长庆初。示寂于隋之开元寺。寿八十一云。 一钵和尚者。史不详其姓名乡里。尝作一钵歌。以唱道劝世。故俗因以称之。 伪蜀乾德初。有陈军使妻高氏。唐中令骈诸孙女也。持不杀戒。馀二十年。后因其子娶妇会亲。不得已而杀焉。未旬浃。高氏暴终。信宿而稣曰。初被黑衣使者。摄至岐府城隍庙。庙神则峨冠大袖。对金甲武士。坐堂上。使者引高进。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且扼腕骂曰。吾护戒神将也。以汝能持戒。吾二十年。不遑寝食。以守卫汝。岂期顿亏本志耶业报自然。今日之事。吾不能为汝地矣。城隍忽问高。汝别修何善。庶几其可以自赎。高畴昔常诵上生经。至是懵莫记忆。方恐惧间。遽曰。诵得三伤颂一钵歌遂诵如文。二神人擎拳立听。颜色渐怡。及卒章。皆出涕泪云。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行止优游多隐山谷。四方禅侣丛萃其门。元和中居洛下香山。与天然禅师为莫逆之交。所游必好古。思得前贤遗迹以快逸观。龙门山得后魏三藏翻经处。王屋山得稠禅师解虎斗处。此山饮甘泉。改为甘泉寺。嵩山得梵法师马跑泉。居无恋著。所著三伤歌辞理俱美。警发迷蒙有益于代前。蜀王氏伪乾德初。有小军使陈公。娶高中令骈诸孙女若人持不杀二十馀年。后在蜀为男婚娶。礼须屠宰。高初不欲。亲戚言。自己持戒行礼酒筵。将何以娱宾也。依违之际遂多庖割。俄未浃旬得疾颇异。口但慌言。已而三宿。还苏述冥间之事。初被黑衣使者追摄入岐府城隍庙。庙神峨冠大袖与一金甲武士唔坐。使者领高见神。武士言语纷纭让高破戒。仍扼腕骂曰。吾护戒神将也。为汝二十年。食寝不遑。岂期忽起杀心顿亏戒检。命虽未尽罪亦颇深。须送冥司惩其故犯。城隍神问高曰。汝更修何善追赎过尤乎。高常诵持上生经。其数已多。于时懵然都无记忆恐惧之间白曰。诵得三伤颂一钵和尚歌。遂合掌向神厉声而念。神与武士耸耳擎拳立听。颜色渐怡。及卒章神皆涕泪。乃谓高曰。且归人间宜切营善。拜辞未毕飒然起坐备陈厥事。自此三伤一钵之歌颂。人皆传写讽诵焉。一钵和尚者。歌词叶理激劝忧思之深。然文体涉里巷。岂加三伤之典雅乎。在遣弟子去江南选山水之最者。吾愿往中终老。到江州都昌县有好林泉回报。在行至叶县。道俗所留往隋州开元寺示灭。年八十一。则长庆元年也。系曰。稽诸律藏。出家者犯戒则招二罪。一违制。二业道也。高氏在家素不受戒。无违制愆。俗容有业道罪。宁得有护戒神邪。况高氏既持不杀。则冥然感止持无作之善生焉。因鲜克有终致遭幽责。告诸五众当畏护戒之神夫如是。明则有戒法。幽则有鬼神欤。次成都府元和圣寿寺释南印。姓张氏。明寤之性受益无厌。得曹溪深旨无以为證。见净众寺会师。所谓落机之锦濯以增研。衔烛之龙行而破暗。印自江陵入蜀。于蜀江之南壖薙草结茆。众皆归仰渐成佛宇。贞元初年也。高司空崇文平刘辟之后。改此寺为元和圣寿。初名宝应也。印化缘将毕。于长庆初示疾入灭。营塔葬于寺中。会昌中毁塔。大中复于江北宝应旧基上创此寺。还名圣寿。印弟子传嗣有义俛复兴禅法焉。
人物简介
【生卒】:742—815 【介绍】: 唐京兆泾阳人,字君肃。宦官。德宗建中间入宫。从幸奉天,授奚官局令,赐号元从。迁掖庭局令。兴元中,为内寺伯。寻奉诏巡谕邕管。贞元十一年,拜河东监军,平兵乱。在镇十余年,军府晏如。宪宗元和初,迁内常侍。上表请讨刘辟、杨惠琳,诏褒之,擢知内侍省事。四年,出为河中监军。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二【生卒】:743—809 【介绍】: 唐盐亭人,字元明。严震从祖弟。初为浮屠法,太守表为玄武尉,累除兴州刺史。德宗贞元十五年,拜山南西道节度使。贪沓苟得,士民不胜其苦。刘辟叛,以储备有素,进检校左仆射,节度东川,卒。
砺字元明。少为浮屠法。从兄震荐。为兴州刺史检校尚书左仆射。领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四年卒。赠司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746—809 【介绍】: 唐幽州人,其先渤海人,字崇文。德宗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累官金吾将军。以破吐蕃有功,封渤海郡王。宪宗元和元年,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统兵讨刘辟,擒辟槛送京师。入成都时,秋毫无犯。进检校司空、西川节度副大使、南平郡王。二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卒谥威武。
人物简介
【生卒】:?—806 【介绍】: 唐宗室。德宗贞元中,为剑南东川节度行军司马。十八年,迁节度使。刘辟反,诏高崇文进讨,康为犄角应接,兵败被俘。崇文克梓州,辟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文明。韦孝宽六世孙。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擢明经,调安远令。复举《五经》高第。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迁容州刺史,教民耕织,兴学校,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丹上疏请诛辟,宪宗褒美,乃授丹剑南东川节度使。徙江南西道观察使,教民为瓦屋,筑堤捍江,治状第一。卒年五十八。
【生卒】:753—810 字文明,排行二十四,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孤,从外祖颜真卿学。约代宗大历末登明经第,历官校书郎、咸阳尉。德宗贞元四年(788)为邠宁节度从事,征为太子舍人,历官起居郎、驾部员外郎、容州刺史。顺宗永贞元年(805)拜谏议大夫,宪宗元和元年(806)任晋绛观察使,封武阳郡公。二年徙江西观察使,五年八月卒。其生平事迹散见韩愈《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杜牧《江西观察使武阳韦公遗爱碑》与《新唐书》本传。丹与诗僧灵澈唱酬甚密。《全唐诗》录存韦丹诗2首。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