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赵尔巽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海鳌(1830年1月27日—?
年),派名光绶,字仙洲,号晓澜,道光十年庚寅正月初三日(1830年1月27日)生。
四川省夔州府云阳县水田沟人,民籍,廪膳生。
咸丰二年壬子本省乡试中式第43名,覆试一等第18名,会试中式第250名,覆第二等第22名,殿试二甲42名,朝考一等第29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同治十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十三年六月充国史馆协修,光绪元年大考二等第30名,六年二月充功臣馆纂修,七年四月功臣馆总纂,十二月充文渊阁校理,八年京察一等,奉旨交军机处记名以道府用,三月充国史馆纂修,六月充日讲起居注官,十月补授詹事府右春坊右赞善,二十九日补授云南粮储道。
刘海鳌在京颇有文名。
为赵尔丰家延为西宾,训诲赵尔丰、赵尔巽兄弟。
宣统末年,赵氏兄弟先后赴四川任总督。
赵尔丰曾专门起岸,欲面谒老师。
听说刘已去世,只有师母贫居农村,生活艰难,赵立命接师母下城。
面致慰问,并嘱地方官照颐其生活。
赵离奉后,夔州府县官为她购置田地五十石,怡养天年。
刘做过一任云南粮道官,奉慈禧之命,去云南巡视考察。
至某县,刘在视察中用脚踢一粮仓木质墙壁,墙壁“崆崆”发声,刘心知其中已无存粮,并未露声色。
但盗卖国库粮食的贪官心中有鬼,就在接待筵席中下毒。
奸计得逞刘中毒身亡。
遗体运回奉节甲高,葬于大旁,甲高人至今呼为“道台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43—1910 【介绍】: 清江苏江都人,字绳之,别字韬园。监生。同治间从军,镇压捻军。又在甘肃主关内外粮运供左宗棠征西军。光绪间官至广西巡抚。旋因故罢归。后以副都统衔督东三省盐务及财政局。旋又劾罢。有《俞俞斋诗文集》。
词学图录
史念祖(生卒不详) 字绳之。
江苏江都(今江苏扬州)人。
刑部尚书致俨孙。
幼颖异,好读兵家言。
逾冠,入赀为通判。
同治八年,除山西按察使,年未及三十也。
十年,左迁甘肃安肃道,主关内外粮运。
二十一年,授广西巡抚。
三十一年,赏加副都统衔,命赴奉天随将军赵尔巽治赈。
善花卉、工诗词,喜谜,据近人叶景葵《卷盦书跋》载:"公性好胜,极诙谐,文思亦极敏锐。
正月问,署外有以灯虎为市者,每携幕客同往,非将各题全数猜中不止。
会大风极寒,未毕猜,即返寓。
途遇友人,劝其少休,公奋然日:'汝不劝则已,既劝我必再往。
'又入场,全猜中乃返。
......某日食顷,忽曰:我得一谜,出《西厢》一句:'金莲蹴损牡丹芽'射今人名一。
众猜皆不中,公笑曰:潘履园'。
"有《俞俞斋文稿》2卷、《韬园随笔》、《清画家诗史》、《韬园词》。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尔震(1842-1900), 字公威,号铁珊,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官员。
历任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兼钦派宝源局监督。
赵尔震,同治十二年癸酉科举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和弟赵尔巽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授工部主事,有同治癸酉科乡试赵尔震朱卷。
咸丰四年,太平军攻打山东阳谷,其父文颖(赵氏,1814-1854)遇难,奉旨照知府例从优赐恤,入祀昭忠祠,长子赵尔震袭云骑尉。
根据清代官员档案记载如下:“赵尔震,现年五十二岁,系正蓝旗汉军荣康佐领下人,由世袭云骑尉兵部候补郎中,中式同治癸酉科举人、甲戌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丙子恩科散馆,奉旨以部属用签分工部,光绪二年到部。
七年恭办典礼,奉旨赏戴花翎并赏加四品衔。
十二年补授主事,十四年截取引见奉旨以直隶州知州用。
十五年恭办大婚典礼奉旨选直隶州,后以知府遇缺即补。
俟得知府后赏加盐运使衔,是年充会典馆校对官。
十八年奏补员外郎,十九年管理街道厅。
二十年京察一等,经吏部带领引见奉旨记名以道府用。
”“赵尔震现年五十五岁,系正蓝旗汉军长升佐领下人,由世袭云骑尉兵部候补郎中,中式同治癸酉科举人、甲戍科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丙子恩科散馆,奉旨以部属用签分工部行走。
光绪七年,襄办典礼,赏戴花翎并加四品衔。
十二年,补授主事。
十四年截取奉旨记名以直隶州知州用。
是年,充补会典馆协修官。
十五年,恭办大婚典礼奉旨俟选直隶州,后在任以知府不用俟得知府,后加监运使衔。
十八年,题补员外郎。
十九年,奉旨管理街道厅。
二十年,京察一等奉旨记名以道府用。
二十一年,充补会典馆纂修官。
是年二月,题补郎中,八月奉旨简放宝源局监督。
二十三年,京察一等奉旨记名以道府用,三月俸满截取知府。
经吏部带领引见奉旨照例用。”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柯劭忞(1848-1933) 字凤荪、凤笙,号蓼园。
山东省胶州市大同村人。
同治九年举人光绪十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典礼院学士,被赐"紫禁城骑马",教4岁溥仪读书。
民国任宣统侍讲,以遗老自居。
民国三年袁世凯设清史馆, 赵尔巽为馆长,柯劭忞等为总篡,赵尔巽死,柯劭忞代理清史馆馆长,任《清史馆》总纂,兼任东方文化事业总委员会委员长。
参与编修《清史稿》十四年,负责总阅全稿。
长于史,治《春秋谷梁传》、《尚书》等,独力编著《新元史》,并为岳丈吴汝纶订正《尚书故》4册。
王国维以为"今世之诗,当推柯凤老为第一,以其为正宗,且所造诣甚高也。
"祖培元嘉道间名诗人,父横亦名学者,有《汉书七表校补》、《旧雨草堂诗集》等,母李长霞亦长于诗文。
有《尔雅注》、《文献通考校注》、《文选补注》、《说经札记》、《蓼园文集》、《蓼园诗钞》等。
胡咏琛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维基
胡咏琛,号谦侯,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今属福州市闽侯县)人,晚清政治人物、诗人。
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乡试副榜。
历任泰宁县、武平县、龙岩县教谕。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乡试举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恩科第三甲第三十五名同进士出身。
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山西省以知县即用。
署理翼城县、壶关县知县。
补文水县知县,在任数年,公正廉明而有“胡青天”之称。
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抚岑春煊拟将胡咏琛调任壶关县;十二月,护理山西巡抚赵尔巽奏劾属吏,上谕:“文水县知县胡咏琛、才具平庸,不堪司牧。
惟文理尚优,著以教职归部铨选。
”革职候铨,胡咏琛随即以省亲告假归乡。

人物简介

野棠轩文集
1851-1930,字召南,满洲镶红旗人,裕瑚鲁氏。
贵州按察使承龄之孙,赵尔巽表侄。
屡试不举。
早年颇负诗文,有“八旗才子”之称。
历任数省道员,辛 亥革命后去官。
熟悉清史掌故,著有《野棠轩文集》、《史亭识小录》等。
民国时期,应清史馆总裁赵尔巽聘,在馆有年,曾修订《清史稿》中的部分内容。
他主要 参与列传撰写并校订本纪,太祖、圣祖、世宗、仁宗、文宗、宣统六朝本纪均为其所辑。

人物简介

维基
叶景葵(1874年—1949年),字揆初,号卷盦,别称存晦居士,浙江省杭州府仁和县人,寄籍上海。
中国近代实业家,藏书家。
民国财政、金融界人物。
生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16岁为生员。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京会试期间,受维新运动影响,思想转变,进入张元济创办之通艺学堂,学习英文、数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式癸卯科二甲第40名进士。
授陕西候补知府。
自愿赴长沙,入湖南巡抚赵尔巽幕下,掌理财政、商矿、教育文案。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赵尔巽至沈阳,任财政总局会办,因功保升道员。
两年后罢职,前往上海。
宣统三年(1911年),任大清银行正监督。
民国肇建,任汉冶萍公司经理,倡议国有。
民国三年(1914年),浙江兴业银行改制独立,当选董事长,为中国公司董事长之始。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逝世,年76岁。
王庆平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王庆平(?
—1921年),字耜云,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人,一说浙江诸暨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同治九年,中举。
光绪十六年(1890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一年,任军机章京。
光绪二十七年,授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帮领班章京、礼部精膳司郎中。
光绪三十年,授军机处领班章京。
光绪三十一年,任政务处总办。
光绪三十二年,任考察政治馆兼行。
光绪三十三年,授会议政务处帮提调。
次年,改浙江盐运使。
宣统元年,担任山西按察使。
1911年(宣统三年)11月,山西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杀巡抚陆钟琦,迫王庆平任山西都督。
民国后,杜门不问世事。
赵尔巽聘请清史馆纂修,不允。
曾总阅《诸暨邑志》,分攥《山西通志》。
邓邦述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邓邦述(1868年—1939年),字正闇,号孝先,晚号群碧翁,又号沤梦老人。
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藏书家。
邓邦述是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孙子。
邓家的祖先是金陵的望族,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
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
邓邦述22岁时,和舅舅赵烈文之女结婚。
赵家是藏书世家,藏书楼为天放楼,邓邦述常到该楼看书。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邓邦述中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入湖南巡抚端方幕。
光绪三十年(1904年),邓邦述住在吴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奉清政府所派,随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端方到外国考察,次年四月归国。
此后,他住在北京,参与厘订新官制。
其间,他搜罗了大量善本。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吉林设行省。
徐世昌向清廷保奏道:邓邦述于该年年底署理吉林省交涉司使。
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9年6月16日),邓邦述转任奉天交涉使,不久弃官回到北京。
宣统二年(1910年),他任吉林省民政使,次年6月再一次弃官回到北京。
在吉林任职期间,他促成了吉林省图书馆的创立。
吉林省过去也曾有官立、私立藏书楼。
嘉庆十四年(1809年),吉林将军秀林在吉林文庙尊经阁捐资修建了吉林省内最早的官办图书馆。
后来,笔帖式国英(1823年-1884年)、盛昱(1850年-1900年)都是大藏书家。
吉林省图书馆(今吉林市图书馆)于1909年建立,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回到北京之后,邓邦述首次对自己的藏书编目,所著录的图书共2.5万卷,后又续增1.3万卷。
因为其藏书楼内藏有两部珍稀的宋版书即唐朝李群玉撰《群玉诗集》、唐朝李中撰《碧云集》,他遂命名其藏书楼为“群碧楼”。
中华民国成立后,邓邦述曾任东三省盐运使,后来获赵尔巽聘为清史馆纂修,负责编撰《清史稿》的本纪、光宣列传。
1918年,他当选安福国会江苏省参议员。
晚年,他住在苏州,一心著述。
1927年,为偿还巨额债务,他将藏书售予中央研究院。
1939年,邓邦述逝世。
他逝世之后,其家属将其所存图书售予北京景文阁、东来阁、文殿阁、苏州集宝斋等四个书店。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吕美荪(1882-1945),安徽旌德人,光绪丁丑年进士吕凤岐次女,14岁失怙,居家事母。
20岁后,至天津任北洋女子公学教习兼北洋高等女学堂总教习。
之后,应其父同年挚友、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之邀,去奉天(今沈阳)任奉天女子学堂教务长,女子美术学校教员、名誉校长。
30岁后曾在苏、皖、闽、沪等地的女子中学任教。
著有《葂丽园诗》二卷、《葂丽园诗再续》一卷、《葂丽园随笔》一卷。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