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642—1711 【介绍】: 清江南丹徒人,字素存。顺治十八年进士。康熙间授编修,历国子监司业、日讲起居注官、詹事、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刑部尚书、礼部尚书,二十九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卒谥文贞。小心谨慎,远避权势,故为圣祖所信任。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
张玉书,字素存,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谥文贞。全台诗
清诗别裁集张玉书(1876~1939),字笏山。草鞋墩(今南投草屯)人。原为商贩,好读书,自学有成。后于双冬富户黄春帆家任掌匮,因而结识雾峰林烈堂、林阶堂,与雾峰林家有生意及诗文上的往来。由于林家主管台中地方樟脑事务,张玉书因而得以在草屯创办「脑馆」,多年经营,终成地主。养子张深切为知名作家及民权斗士。 〖据张深切描述:「父亲的民族意识也是很强,但他是文人,不是实行家。他的诗文中,时常透露爱国的情绪,不过他不赞成直接行动。」,参考氏著《我与我的思想》,台中:中央书局,1948年。〗大正九年(1920)张玉书加入栎社,大正十一年(1922)秋游历中国,赋诗多首。返台后〖唐羽《基隆颜氏家乘》载,「大正十一年(1922)秋,将游大陆,过基,尝作客陋园。」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载,1922年10月22日栎社召开二十周年纪念大会时,张玉书已远游大陆。1923年2月25日,栎社于雾峰林家宫保第大花厅召开春季例会时,张玉书已亲自出席。由此推知张玉书返台时间在1923年2月25日之前。〗 ,陆续披载于《诗报》及其他报刊。曾参加台中「东墩吟社」、「墩风吟会」;复于草屯创「碧山吟社」,于南投创「南陔吟社」。著有《笏山诗草》,收于《栎社第一集》,未印行单行本 〖参考傅锡祺《栎社沿革志略》,台北:台湾银行,1963年;王建竹《台中诗乘》,台中市政府,1976年;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张淑玲《台湾南投地区传统诗研究》,中国文化大学中文所硕士论文,2003年。〗。以下诗作自《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文艺丛志》、《三六九小报》、《风月报》、《诗报》以及《栎社十周年大会诗稿》、《栎社癸丑年第一期课卷》、《栎社第一集。笏山诗草》、《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铁峰山房唱和集》、《瀛海诗集》等报刊诗集辑录编校。
字素存,江南丹徒人。顺治辛丑进士,官至大学士,谥文贞。○文贞古今文俱以风度胜,诗品亦然,令读者如饮醇醪,自然心醉。
人物简介
郑以庠(?~?),字养斋,新竹人。光绪年间(1875~1895)台北府廪学生。乙未(1895)割台时,西渡厦门。后返台,为竹社社员〖参考郑鹏云《新竹县志初稿》〗。(施懿琳撰)全台诗
全台诗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翁圣峰撰)
郑以庠(1869~1937)〖张子文等撰《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谓郑以庠生卒年为1873~1939。然大正七年(1918)《台湾日日新报》有数首〈寿养斋竹社长五十〉诗,郑以庠亦有多首和诗,由此推算,其生年应为1869年。此外,据陈琬琪《张纯甫儒学思想研究》考据,郑以庠卒于1937年12月12日,享寿六十九(政大中文系国文教学硕士论文,2004年1月,页247),此亦可推算郑氏生年应在1869年。至于卒年,张子文认为应在昭和十四年(1939),且谓是年郑氏曾邀集全台诗人举行「五州联吟会」。查《台湾日日新报》,全岛诗人大会于1937年以后已停止未活动,1939年之说应有误。此处姑采陈琬琪说,将卒年定在1937年。〗,谱名安国,号养斋、蜕窝,新竹人。为乡先贤郑用鉴之孙,因家学渊源,幼年即入台北府学就读。乙未割台,内渡泉州原籍,不久又回竹堑,此后闭门读书,不问世事,有「高士」雅名。曾任「台湾文社」理事,为新竹「竹梅吟社」成员、「竹社」社长。「竹社」经常与台北「瀛社」、桃园「桃社」三社联吟,每逢该社值东,往往于郑氏家宅「北郭园」举行集会,蔚为盛况。郑以庠曾历沧桑之变,诗多感伤,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谓其著有《拾翠园诗稿》,恐误〖王国璠《台湾先贤著作提要》、《新竹市志。人物志》皆谓郑以庠有《拾翠园诗稿》。查「拾翠园」为新竹人士曾宽裕的庭园,《台湾日日新报》上有新竹林幼侯〈题曾君拾翠园〉、樱井儿山〈曾君宽裕招饮拾翠园席上赋此〉,曾宽裕亦有和诗〈喜儿山先生辱小园〉。林钟英有诗〈赠宽裕芸兄〉,注云:「宽裕君园名拾翠。」由此看来,王国璠之说,恐须再考索。〗。今郑氏诗作据《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诗报》、《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等报刊合集编辑校录。(翁圣峰撰)
人物简介
久保得二(1875~1934),号天随,以号行。又号默龙、青琴、秋碧吟庐主人。日本东京人。就读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汉学科时期,曾经发表汉诗及论文。毕业后,在《帝国文学》等杂志发表作品,以汉式古风的文笔驰名文坛。先后担任法政大学讲师、日本递信省嘱托、陆军经理学校嘱托、「大礼记录」编纂委员会嘱托、宫内省图书寮嘱托、图书寮编修官、大东文化学院讲师等职。昭和二年(1927)以《西厢记之研究》取得文学博士学位。昭和四年(1929)三月出任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东洋文学讲座教授,讲授「中国文学史」、「桃花扇」、「琵琶记」等课程。五月和尾崎秀真、猪口安喜共同担任「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会」编纂委员。又集结居住在台北的日籍汉人,共同成立「南雅诗社」。昭和七年(1932)辞去教职。昭和九年(1934)六月一日,因脑溢血病逝。遗留藏书悉数转入台北帝国大学图书馆,包含诗集、善本戏曲多种,尤其珍贵。 久保汉学根柢深厚,为日本明治、大正、昭和三代闻名的诗翁。「虽不闲官音,但吟诗填词自然合辙,羚羊挂角,不留痕迹,所谓没有『和臭』(日本味道),与中土人无异。」在台期间经常与北台文士唱酬,诗文及书画作品屡载《台湾日日新报》。编有《南雅集》四辑,著有《秋碧吟庐诗抄》、《关西游草》、《闽中游草》、《琉球游草》、《澎湖游草》〖参考(1)町田三郎〈久保天随的学术成就—以汉学史研究为探讨重点〉,《第一届台湾儒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成功大学中文系,1997年6月,页51-68。(2)《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日据时期》,国家图书馆,2002年12月。(3)《台湾历史辞典》,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4年5月。〗。(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张萼桦,1875-1949。字绍华。又字伯克,以字行。张嘉谟孙,其光长子。居道生园。光绪二十四年(1898)优附生,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两广师范优等学堂毕业。民国十年前后任东莞中学国文教员。
人物简介
刘文典(1889-1958) 字叔雅,原名文骢,笔名刘天民。合肥人。校勘学家。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学校文科,1913年再赴日本,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任孙中山秘书。回国后,曾任安徽大学校长,北平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云南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云南大学教授。专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校勘。编著有《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证》、《说苑斠补》、《三余杂记》、《群书校补》、《杜甫年谱》等。
人物简介
字漱岩,一作漱崖,又作瘦岩,安徽省含山县巨兴乡大方村人。民国9年,因与张治中有同乡同学关系,被张聘为家庭教师。未几改任随从秘书,随张南征北战,一直从事文案工作。抗战胜利后,弃职返乡。受聘任巢县朝阳中学国文教员。建国后,被聘在巨兴乡医院从事中医工作。1957——1965年,连续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第二、三、四、五、六届委员,1970年因病退休,1976年9月23日逝世。
人物简介
李健吾,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著有长篇小说《心病》等。译有莫里哀、托尔斯泰、高尔基、屠格涅夫、福楼拜、司汤达、巴尔扎克等名家的作品,并有研究专著问世。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人物简介
1905-1949,满族人,生于齐齐哈尔。本名胡溶光,字斗南,曾用笔名有庸任、梅庵、百药等。7岁读私塾,一年后进入北路初等工业学堂,后考进甲等工业学校。后到齐齐哈尔邮政局工作,因工作中有不满情绪。次年,便改行到安达第五中学任国文教员。民国16年(1927年),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三年后毕业投身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在省立第一中学,省立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
人物简介
朱德发(1934年11月25日至2018年7月12日18时),男,山东省蓬莱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与思潮”,尤以五四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关系、现代中国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见长。主要著述有《五四文学初探》、《中国五四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