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乘如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1—746 【介绍】: 唐僧。绵州巴西人,俗姓刘。少出家,登戒寻师,不下千里。年四十,精毗尼,兼讲《涅槃》。晚岁问法于普寂,领悟宗风。后至长安,敷传禅法,住大安国寺楞伽院。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镏氏。巴西之绵人。年逮志学。乃遂出家。既登戒品。仍习毗尼。光阴变迁。齿涉不惑。晚岁惟阐涅槃。且领寤宗指于大照禅师。日引月将。于长安安国寺敷演上乘。杖锡而来。不灭千计。天宝五载。四月十四日。卒于寺之石棱伽经院。寿五十六。腊三十六。越三七日阇毗。是年十月十日。塔馀尽于龙首冈。右则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左则帝女娲之坟。内侍上柱国天水赵思侃立碑。释子善运撰文。门人朗智道珣如一。追慕其德。奉香火至今。
宋高僧传·卷第九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灵著。
姓刘氏。
绵州巴西人也。
年殆志学方遂出家。
登戒寻师不下千里。
年四十精毗尼道兼讲涅槃。
一律一经勤于付授。
晚岁请问大照禅师。
领悟宗风守志弥笃。
后诣长安诞敷禅法。
慕道求师者不减千计。
若鱼龙之会渊泽也以天宝五载四月十日申时示灭于安国寺石楞伽经院。
享寿五十六。
僧夏三十六。
将终寺中亟多变怪。
盖法门梁栋之颓挠也。
著加趺而坐怡然而化。
三七日后茶毗起塔于龙首冈。
邻佛陀波利藏舍利之所帝女娲之坟右。
以其年十月十日迁入塔焉。
弟子朗智道珣如一。
追慕师德香火不绝。
内侍上柱国天水赵思侃。
命释子善运撰碑于塔所焉。
有钱塘灵智寺释法玩。
俗姓冯。
本长乐人也。
随祖宦于江东。
遂为钱塘人也。
父子通字元达。
世袭冠裳传其素业。
然精覈百氏之馀。
执志慕净名之应质。
谈论多召禅林之士于家。
别室供礼愿生令嗣。
弥久玩诞于家。
岐嶷之性天发端谨。
才胜衣也启父求出俗。
固不阻留。
披剃登具。
探赜三乘如指掌焉。
而性终耿介。
于此寺之深坞。
实淅江之阳也。
别构兰若去伽蓝夐远。
终日安禅。
时同志者造门请益。
玩随事指南多有所證。
以天宝二载十二月十三日天之将晓。
告侍者端坐奄从泥曰。
春秋六十五。
僧腊减二十年。
于时山鸟哀鸣云雾濛惨。
远近檀越悲泣者堵。
以其月十九日迁殡于寺侧山原。
有弟子俞法界及子怀福犹子希秀等。
旧所归心。
结塔营事皆出其家。
塔因会昌中所毁。
今存阯焉。
碑石漫没。
吁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0—770 【介绍】: 唐僧。杭州钱塘人。俗姓范,字坚道。依苏州支研寺出家。后抵江陵,依真公,修行三年。复游方寻礼,历二百余郡。从善无畏受菩萨戒,从普寂传楞伽心印。入五台山,转《华严经》二百遍。玄宗开元二十六年,举高行,隶名大林寺。代宗大历二年,移住杭州灵隐寺。浙中名僧,多从之受业。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字坚道。
姓范氏。
钱唐人。
齐信安太守瑝八叶孙。
既薙染。
遂依苏之支硎寺圆大师。
受具戒。
登坛之夕。
独见光长丈馀。
久之乃灭。
盖其得戒之相也。
后依江陵之真公者三年。
乃遍礼天下圣迹。
以博所闻见。
寻从无畏三藏。
受菩萨戒。
普寂大师。
传楞伽心印。
讲起信论二十过。
南山律抄四十过。
始愿诵华严经。
即于中夜梦。
神人以一珠施之。
觉而惘然。
如珠在握。
旋入五台山中。
揽阅凡二百过。
以毕其愿。
且披大藏三过。
开元二十六年。
诏举高行。
因隶贯庐山大林寺。
大历二年。
移藉天竺灵隐峰。
五年三月。
寓止龙兴净土院。
谓其徒曰。
夫至德之人。
乘如而来。
乘如而去。
然彼欲以长绳系白日者。
岂足以同语此哉。
以其月之二十九日。
告终。
寿七十一。
腊四十五。
建塔以窆。
门人皎然如昼为之铭。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守直。
字坚道。
钱塘人也。
姓范氏。
齐信安太守瑝之八叶。
礼既冠众君子器之。
夙有丘园之期。
不顾玄纁之锡。
遂诣苏州支硎寺圆大师所受具足律仪。
是夜眼中光现长一丈馀。
持久方灭。
盖得戒之验也。
后抵江陵依真公。
三年练行。
寻礼天下二百馀郡。
圣迹所至无不至焉。
见无畏三藏为受菩萨戒。
闻普寂大师传楞伽心印。
讲起信宗论二十馀遍。
南山律钞四十遍。
平等一雨大小双机。
在乎圆音未尝少异乃立愿诵华严经。
还于中宵梦神人施珠一颗。
及觉惘惘然如珠在握。
是岁入五台山转华严经二百遍。
追夙心也。
宏览大藏经三过。
广正见也。
至开元二十六年有制举高行。
俗道请正名隶大林寺。
后移籍天竺住灵隐峰。
时大历二年也。
至五年三月寓于龙兴净土院。
谓左右曰。
夫至人乘如而来乘如而去。
示其心然也。
而愚夫欲以长绳系彼白日。
安可得乎。
吾景落桑榆岂淹久也。
以其年此月二十九日告终春秋七十一。
僧腊四十五。
其间临坛度人多矣。
显名者洞庭辩秀湖州皎然惠普道庄会稽清江清源杭州择邻神偃常州道进。
昼公著塔铭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京兆蓝田人,俗姓张。十岁依景云,寻究经论,访问师承,旁及儒墨,兼擅诗歌。代宗大历十三年,以《四分律》有法砺旧疏及怀素新疏,每致异议,奉诏至安国寺,与名僧大德十四人签定之。德宗建中初奏进。累官内供奉、鸿胪少卿。有《贞元新定释教目录》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张氏。京兆蓝田人。十岁依西明寺景云律师。受近圆。乃究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频敷座席。屡主坛场。开元中。诏参译务。大历十三年。诏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至安国寺。定夺新旧两疏是非。照材学优赡。其所编稡制作。多不具述。于教门颇有功绪。在代肃二朝。尤用事。职至应奉。赐紫充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捡校。鸿胪少卿。食封一百户。终于别院。寿八十二。腊五十八。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圆照。
姓张氏。
京兆蓝田人也。
年方十岁笃愿依西明寺景云律师。
云亦一方匠手四部归心。
照当应法乃受近圆。
谨愿执持如怀宝器寻究经论访问师承。
维摩法华因明唯识涅槃中观华严新经。
或深入堂皇或略从染指。
仍旁求于儒墨。
兼擅美于风骚。
律藏珠珍专探日用。
后则霜坛秉法雁序度人。
洎乎开元年中。
敕选名德僧参其译务。
照始预焉至代宗大历十三年。
承诏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
齐至安国寺定夺新旧两疏是非。
盖以二宗俱盛。
两壮必争被擒翻利于渔人。
互击定伤于师足。
既频言竞。
多达帝聪。
有敕令将二本律疏定行一家者。
时照等序奏云。
按四分律部主。
梵云昙无德。
秦言法藏。
自姚秦弘始五年壬寅岁。
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秦言觉明。
讽出梵文。
沙门竺佛念听而笔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岁次戊申。
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
于长安中寺重雠校。
殆十四年辛亥译毕。
沙门慧辩等笔受。
成六十二卷。
后有魏朝道覆律师。
于法聪讲下纂成疏六卷。
北齐慧光律师造疏二本。
次道云律师修疏九卷。
次道晖撰疏七卷。
隋朝法愿裁疏十卷。
自唐平一天下也。
四方昌阜三宝增明。
有智首律师述疏二十一卷。
次慧满律师造疏二十卷。
事各一时流通绝矣。
当武德元年戊寅岁。
有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
至九年丙戌岁成十卷。
宗依成实论。
今称旧疏是也。
洎高宗天皇大帝咸亨元年岁在庚午。
有西太原寺怀素律师。
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
宗依根本一切有部大毗婆沙俱舍等论。
称新章疏是也。
至我皇帝受佛付嘱钦尚释门。
信重大乘遵承密教。
见两疏传授各擅颛门学者如林。
执见殊异数兴诤论。
圣慈悯念务息其源。
使水乳无乖一味和合。
时遣内给事李宪诚。
宣敕勾当京城诸寺观功德使镇军大将军刘崇训。
宣敕云。
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于安国寺律院佥定一本流行。
两街临坛大德一十四人俱集安国寺。
遣中官赵凤诠敕尚食局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食并果实解斋粥一事。
已上应副。
即于安国寺供僧慧彻如净等十四人。
并一供送充九十日斋食。
用茶二十五丳藤纸笔墨。
充大德如净等佥定律疏用。
兼问诸大德各得好在否。
又敕安国寺三纲。
佥定律疏院一切僧俗辄不得入。
违者录名奏来云。
其时天长寺昙邃。
净住寺崇睿。
西明寺道邃兴泚。
本寺宝意神朗智钊超侪。
崇福寺超證。
荐福寺如净。
青龙寺惟干。
章信寺希照。
保寿寺慧彻圆照。
共奉表谢。
答诏云。
师等道著依经功超自觉。
承雪宫之旨奥。
为火宅之凉飔。
四分律仪三乘扃键。
须归总会永息多门。
一国三公谁执其咎。
初机眩曜迷复孔多。
爰命有司婢供资费。
所烦笔削伫见裁成。
所谢知悉。
其日品官杨崇一。
宣敕荐福温国两寺三纲与净土院检校僧等。
严饰道场命僧行道。
用五十四人。
起今月一日转经礼佛六时行道至来年二月一日散。
其设斋食料一事已上。
令所司祇供。
宜各精诚。
问师等好在。
及解道场。
中官李宪诚宣敕语温国寺转念道场四分律临坛大德等。
释门三学以心印相传。
无上菩提以戒法为根本。
道场毕日即宜赴大安国寺楷定律疏十道流行。
至二月八日敕检校道场大德昙邃飞锡等。
道场定取十日散。
设斋外各赐绢帛。
其十四人律师并令赴安国寺修疏。
程才品用各得其宜。
众推如净慧彻同笔削润色。
圆照笔受。
正字宝意纂文佥定。
超侪笔受。
其崇睿已下九人證义。
共议篇题云。
敕佥定四分律疏卷第一。
京城临坛大德。
某等奉诏定。
以此为题也。
照为首唱诸公和之。
其间厥义非长若农夫之去草。
其义合理犹海客之采珠。
可谓名解毗尼不看他面。
俄属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其年五月疏草毕。
六月望敕圆照。
依国子学大历新定字样抄写进本。
至十二月十二日。
送祠部进新佥定疏十卷。
仍乞新旧两疏许以并行从学者所好。
敕宜依。
照务其搜集专彼研寻。
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集景云先天开元天宝诰制三卷。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佥定律疏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纪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法王存没年代本记三卷。
上卷明佛。
中道。
下儒也。
翻经大德翰林待诏光宅寺利言集二卷。
再修释迦佛法王。
本记一卷。
佛现八相身利益人天成正觉记一卷。
判方等道场欲受近圆沙弥忏悔灭罪辩瑞相记一卷。
五部律翻译年代传授人记一卷。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
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传法三学大德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卷。
御题章信寺诗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三卷。
照自序云。
伏以开元十八年岁在庚午沙门智升修撰释教录。
洎乎甲戌经六十五年中间三藏翻经藏内并无收管。
恐年代𡩻远人。
疑伪经又先圣大历七年许编入。
制文犹在。
时帝敕宜依。
至今江表多集此集中经而施用焉。
照于律道颇有功多。
肃代二朝尤为杰立。
累朝应奉赐紫充临坛两街十望大德内供奉检校鸿胪少卿。
食封一百户。
后终于别院。
春秋八十二。
法腊五十八云。
系曰。
刊正二宗会归一见。
庶几知有定分不横驰求。
何以诸师却请双行。
不其感欤。
通曰。
是此举也。
则元载所请。
帝乃曰俞。
究其始因乃新章也。
挟力轮摧相部。
独存于我专利于人。
亦犹纪昌俄遇飞卫并其箭术成我材官御大辂而废其椎轮得火生而焚其木母。
窃量诸德微愤不平。
故奏双行。
同不佥定则何异乎眼头生目。
匪成三点之伊。
必须声后知音方验一夔之足。
因排法砺三本生焉。
旧有南山四家出矣。
东汉季也。
灭一跋扈生四强臣。
初止政出一门。
末云赂归四贵。
若然者骈拇悬瘤虽多无用。
然则吾善用多矣。
大集经云。
如是诸见不妨诸佛法界及大涅槃。
依之修行皆得解脱。
此通方之大解也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张。
京兆蓝田人。
年十岁。
依西明寺。
景云律师。
寻究经论。
访问师承。
维摩法华。
因明唯识。
涅槃中观。
华严新经。
代宗大历十三年。
承诏至齐安国寺定夺。
新旧两疏是非。
敕令将二本律疏。
定行一家。
时照等序奏云。
按四分律部。
自姚秦弘始。
五年壬寅岁。
罽宾三藏佛陀耶舍。
讽出梵文。
沙门竺佛笔受。
成四十五卷。
至十一年戊申。
支法领又从西国将梵本来。
于长安中寺。
重雠校。
殆十四年辛亥。
译毕。
沙门慧辩等。
笔受成六十二卷。
武德元年戊寅。
有相州日光寺法砺律师制疏。
至九年丙戌。
成十卷。
宗依成寔论。
今称旧疏。
是也。
洎高宗咸亨元年庚午。
有西太原寺怀素律师。
撰开四分律宗记十卷。
宗依根本。
一切有部。
大毗婆沙。
俱舍等论。
称新章疏。
是也。
两疏传授。
各坛颛门。
学者如林。
执见殊异。
数兴诤论。
圣慈悯念。
务息其源。
使水乳无乖。
时遣内给事李宪诚。
镇军大将军刘崇训。
宣敕云。
四分律旧疏新疏。
宜令临坛大德如净等。
于安国寺律院。
佥定一本流行。
遣中官赵凤。
敕尚食局。
索一千二百六十人斋。
又敕安国寺三纲佥定律疏。
一切俗僧。
辄不得入。
其时天长寺昙𨗉。
净住寺崇睿。
西明寺道𨗉兴此。
本寺宝意。
神朗。
彼钊。
超侪。
崇福寺超證。
荐福寺如净。
青龙寺惟干。
章信寺希照。
保寿寺慧彻。
圆照。
共奉表谢。
俄属德宗即位。
改元建中。
敕照。
依大历新定字样。
杪写进本。
至十二月。
送祠部新进佥定疏十卷。
仍乞新旧两疏并行。
敕依照搜集。
专彼研寻。
著大唐安国寺利涉法师传十卷。
集景云先天开元天宝。
诰制三卷。
肃宗代宗制旨碑表集共二卷。
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
隋传法高僧。
信行禅师碑表集三卷。
两寺上座乘如集三卷。
佥定律疏。
一行制表集三卷。
般若三藏续古今翻译图记三卷。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音义二卷。
三教法王本记三卷。
利言集二卷。
释迦佛法王本记一卷。
佛现八相成正觉记一卷。
忏悔罪辩瑞相记一卷。
五部律翻译传授记一卷。
庄严寺佛牙宝塔记三卷。
无忧王寺佛骨塔记三卷。
传法三学碑记集十五卷。
建中兴元贞元制旨释门表奏记二卷。
御题章信寺诗。
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
续开元释教录三卷。
照自序。
照于律道颇有功多。
肃代二朝。
尤为杰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又作法震、法贞,误。天宝、大历间江南诗僧。曾游越中、天长、丹阳等地,住长安大慈恩寺,又住无碍寺。与诗人王昌龄、皇甫冉、韩翃、李益等为友。事迹见《唐才子传》卷三。《全唐诗》存诗16首、断句2及与李益联句1首。
唐诗汇评
法振,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大历、贞元间诗僧。大历初,在长安,李益有诗送其赴越。《全唐诗》存诗十六首,残句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
法振禅师者。
荆州人也。
景行高尚唯福是修。
濯足禅波栖心戒海。
法侣钦肃为导为归。
讽诵律经居山居水。
而思礼圣迹有意西遄。
遂共同州僧乘悟禅师梁州乘如律师。
学穷内外智思钩深。
其德不孤结契由践。
于是携二友出三江。
整帆上景之前。
鼓浪诃陵之北。
巡历诸岛渐至羯荼。
未久之间法振遇疾而殒。
年可三十五六。
既而一人斯委彼二情疑。
遂附舶东归。
有望交阯。
覆至瞻波(即林邑国也)乘悟又卒。
瞻波人至传说此。
而未的委。
独有乘如言归故里。
虽不结实仍嘉令秀尔。
独何为三无一就。

作品评论

沧浪诗话
唐诗僧有法震、法照、无可、护国、灵一、清江、无本、齐己、贯休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闽人。幼出家于黄檗山寺,额间隆起,号为肉珠。晚谒江西马祖,马祖已示寂,乃往石门参百丈师。后观察使裴休迎住龙兴寺。宣宗大中间示寂,谥断际禅师。有《语录》。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幼于洪州黄檗山出家。曾游天台山,终嗣百丈怀海。后仍归黄檗精舍,世称黄檗和尚。裴休对之礼敬有加。武宗会昌二年(842)裴任江西观察使,宣宗大中二年(848)任宣歙观察使时,皆迎其至镇居住。大中间卒于山,赐谥断际禅师。希运论禅,倡直指单传心要。其门人义玄开临济宗,影响颇大。《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二〇、《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其语录由裴休编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卷,另有《黄檗断际禅师广陵录》1卷。《全唐诗》录其与宣宗联句诗,置宣宗名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闽人。
蚤年即出家高安之黄檗山。
具戒后。
参询遍至。
尝偕一僧。
行天台道中。
娓娓谈笑。
皆颖脱可念。
目光闪烁。
旁射注前。
遇大溪横沮。
方过雨湍涨。
不可揭厉度。
于是运乃卸笠支杖而伫。
其僧趣之。
曰度去好。
久伫奚为。
运诡曰。
要度自度。
毋督我。
俄而其僧竟度。
如履平陆。
既登彼岸。
招手曰。
度来度来。
运遥咄曰。
自了汉。
早知如此。
必斮折汝胫。
其僧隔水礼谢曰。
真大乘法器也。
我不如。
我不如。
竟去不复见。
又尝游京师。
午则分卫檀越家。
久候屏著间。
未有所得。
闻一姥谇语其内曰。
太无厌生。
运意以为未有所施。
而谓之无厌。
其必有说焉。
已而姥使童子召入置食。
问曰。
师亦曾见百丈山海禅师乎。
当今第一善知识也。
且老妾五障之身。
忝于慧忠国师处有省。
以师巍巍堂堂之相。
宁自弃哉。
自是见百丈。
问曰。
从上宗乘如何指示。
百丈良久。
运云。
恁么则后人断绝去也。
丈云。
将谓汝是个人。
遽起入方丈。
运有省。
随后入云。
希运特来。
丈云。
若尔则他后不得孤负老僧。
丈一日问运。
什么处去来。
运云。
山下拾菌子来。
丈云。
还见大虫么。
运便作虎声。
丈拈斧子作斮势。
运打丈一掴。
丈吟吟而笑。
即上堂云。
大雄山下有大虫。
老汉今日亲遭一口。
汝等诸人好看。
运在南泉。
普请择菜。
泉问。
什么处去来。
运云。
择菜去来。
泉云。
将什么择。
运举起刀子。
泉云。
大家择菜去。
一日泉谓运曰。
老僧偶作得牧牛歌。
请长老和。
运云。
某甲自有师了。
运辞泉。
泉门送。
提起运笠子云。
长老身才没量大。
笠子太小生。
运云。
虽然如此。
大千世界。
总在里许。
泉云王老师聻。
运戴笠子便去。
后居洪之大安寺。
海众奔辏。
相国裴公休方廉问其地。
迎至州问道。
且作传心法要一编。
示运。
运接置于座。
略不披阅。
良久云会么。
公云不会。
运云。
若便恁会去。
犹较些子。
裴公由是深加尊奉。
凡仕官所在。
必执弟子礼。
邀致阐演。
尝赠之诗曰。
曾传达士心中印。
额有圆珠七尺身。
挂锡十年栖蜀水。
浮杯今日渡章滨。
一千龙象随高步。
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
不知将法付何人。
大中间。
终于所住寺。
诏谥断际。
塔号广业。
事具传灯录。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释希运。闽人也。年及就傅乡校推其慧利。乃割爱投高安黄檗山寺出家。迨成长也身量减王商裁一尺所。额间隆起号为肉珠。然倜傥不羁人莫轻测。而乃观方入天台。偶逢一僧偕行。言笑自若。运偷窥之。其目时闪烁烂然射人。相比而行。截路巨溪泛泛涌溢。如是捐笠倚杖而止。其僧督运渡去。乃强激发之曰。师要渡自渡。言讫其僧褰衣蹑波若履平陆。曾无沾湿。已到他岸矣。回顾招手曰渡来。运戟手呵曰。咄自了汉。早知必斯汝胫。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纵能伤我只取辱焉。少顷不见。运𢠵恍自失。及薄游京阙分卫及一家门。屏树之后闻一姥曰。太无厌乎。运曰。主不慁宾何无厌之有。姥召入施食讫。姥曰。五障之身忝尝礼惠忠国师来。劝师可往寻百丈山禅师。所惜巍巍乎堂堂乎。真大乘器也。运念受二过记莂攸同。乃还洪井见海禅师。开了心趣声价弥高。徇命居黄檗精舍。升平相裴公休钦重躬谒。有诗赠焉。曾传达士心中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愿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则裴相得法出运之门。以大中中终于所住寺。敕谥断际禅师。塔名广业。语录而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