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安重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镇澄,字空印,姓李氏,苑平人也。
父仲武,母李氏,梦一僧持锡入室,觉而遂生。
幼性聪慧,不类凡儿嬉戏,喜作膜拜。
年十五投西山广应寺礼引公得度为沙弥,服勤三年,登堂受具。
一江沣、西峰深、守庵中诸师弘教于大都,澄寻依讲肄,参穷性相宗旨,融贯《华严》,靡不该练,如是者十馀年。
复从小山、芺岩究西来密意,妙契心印,一时义学推为上首。
明万历壬午,憨山妙峰结隐五台,将集海内耆硕建无遮法会,招澄至,欣然相许。
以所居紫霞兰若居之,壁观三年,大有开悟。
塔院主人大方广公请脩《清凉传》,随留讲诸经,声光赫奕,四方学者日益集。
未几,与云峰创狮子窟,建万佛琉璃塔,遂成丛林,讲演《华严》,学者数千指,坐寒岩冰雪俨金刚窟中也。
慈圣太后为国祈福,注念台山,闻澄风雅重之,特赐《大藏经》。
寻复命澄于都城千佛寺讲所著《楞严正观》,复于慈因寺讲演诸经,时妙峰造千佛铜殿于大显通寺,神宗嘉其功行,命重脩,更赐额曰“永明”。
建七处九会道场,延诸法师讲演《华严》,以澄主第一座。
会罢,以古竹林寺文殊现身处也,废久,复缉所用,多出内帑,不日而成。
更集学子重讲《华严疏》,复脩南台为文殊化境。
自是疲于津梁,遂谢诸弟子,默然兀坐。
顷之,示微疾,犹危坐三日夜,中宵寂然而逝,万历丁巳六月十四日也。
世寿七十有一,僧腊五十有奇,塔于竹林之左。
澄生而安重,寡言笑,律身甚严,而处众以和,说法三十馀年,三演《华严》,虽登高座,万指围绕,意若无人。
天厨日至,而疏粝自如。
居尝专注理观,胁不至席,渊沈静默,老无惰容。
受法弟子以千百计,出其门者率皆质朴无浮习。
其于讲演,提纲挈要,时出新意,北方法席之盛,稽之前辈无出其右者。
所著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因明起信摄论》、《永嘉集诸解》行于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三
静明尊者,名真定。
姓诸氏,越人。
少孤贫,无所依。
为人质直,寡言语。
过钱塘,佣于戴居士交吾家,积赀十五年,交吾谓之曰:“汝物足以昏配成家业矣。
”真定不答,谓人曰:“戴翁劝吾成家,何为?
吾意欲出家,但不遇明师耳。
”一日见无尘,欣然自庆,曰:“是吾师矣。
”瓣香归礼,无麈示以一切捐舍,苦行念佛,求生净土。
尝慕《华严》、《法华》诸经,不能展诵。
无尘云:“不能口诵,当以身诵。
精勤礼拜,能所性空,即身心诵经也。
”因空所有,造像斋僧,施姜茗以利行者,躬亲樵汲二十馀年。
已而入山结茆,一心礼念,日夜无间,恒伐薪易米,供诸静室。
时云栖创筑,值大雪,真定负米送之,往还百馀里,旦去暮归,不沾粒水。
莲师叹曰:“大菩萨来送供,众中恐难消受。
”真定曰:“富贵赠百斛,此一粥之需,何足言?
”莲师曰:“苦行得米,冲雪担来,胜富贵百斛多矣。
”开荒种蔬,不问僧俗,悉施与之。
有盗其树者,引避不及,仓卒坠树,真定反抚慰之,负所伐树。
至其家,且曰:“欲用薪木,可告我,当为致之。
”万历戊子,大饥疫,民死载道,真定痛如骨肉。
有过其门者,推食与之。
尝拾金五两,坐守十日,无问者。
乃益已金,为之诵经施食,以祐失金者。
生平所蓄,尽助善缘。
隐德密行,人所罕知。
身无完布,伏腊一衲,弟子或虑其寒,则曰:“吾画寒掘地,夜寒拜经,唯苦汗出,宁畏泠邪?
”年七十二,忽有微疾,延至洞中。
有客送夹纩,不肯受,苦劝乃披之,已而笑曰:“可见世人喜穿绵,比衲衣之暖不同。
”病愈。
问众曰:“今日何日?
”曰:“十二月四日。
”曰:“明日午时,我将行。
”至夜半唤人扶起,面西而坐。
问:“何时?
”曰:“子时。
”“五日也,我去矣。
”众徒曰:“师既言午时,何不如期?
”曰:“我龛与柴俱在江干,转回三四十里,天寒雨雪往返不及,未得入龛,恐累汝耳。
”俄而高声诵佛,佛声渐微而化。
真定积薪三载,遗命荼毗,经十日火灭,牙齿、顶骨、手足、指节,悉皆不坏,色如车渠。
塔于庵前山顶,弟子如嵩为理安重开山祖,自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镇澄。
字月川。
别号空印。
金台宛平李氏子。
幼聪慧弗群。
十五礼西山广应寺引公为师。
得度为沙弥。
登坛受具。
时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法师。
弘教于大都。
师亲依轮下。
参穷性相宗旨。
靡不该练。
尤醉心华严圆顿法门。
如是者十馀年。
复从小山笑岩二老。
究西来密意。
殊有会焉。
自是声光动远近。
后学仰而归之。
妙峰举无遮会于五台。
师首其众。
罢会。
居紫霞兰若。
面迫冷壁者三年。
适塔院主人。
请修清凉传。
随以法席。
延致四方。
学士大集。
至室无所容。
寻与友人雪峰。
创狮子窟。
建万佛琉璃塔。
遂成一大丛林。
日绕数千指。
演大华严。
寒岩冰雪中。
俨然金刚窟对谈也。
时两宫兴福。
尤注意台山。
闻师雅重之。
特赐龙藏。
寻延师入京。
馆于千佛慈因二寺。
讲大乘诸经。
赐赉隆厚。
奉旨驰驿还山。
开古竹林居之。
有终焉意。
复修古南台。
南台竹林。
皆文殊现身处。
久废。
得师而复兴。
圣贤之迹隐显在人也。
师自是疲于津梁。
谢遣诸弟子。
默然兀坐。
一切无预于怀。
众固请说法。
师曰。
学者以究心为要。
多说何为。
尔曹勉之。
吾将行矣。
中夜端坐而逝。
时万历丁巳六月也。
安重寡言笑。
律身至严。
御众甚宽。
说法三十馀年。
处广众若无人。
不受饮食。
虽天厨荐至。
而粗粝自如。
居恒专注理观。
安坐如山。
物莫之动。
度生卫法之心。
至老弥笃。
故出师之门者。
皆凝厚之士。
诸方取法焉。
其于讲演。
提纲挈要。
时出新义。
北方法席之盛。
稽之前辈。
无出师右者。
著述。
有楞严正观金刚正眼般若照真论因明起信摄论永嘉集诸解。
皆盛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