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所见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30—1878 【介绍】: 清江苏丹徒人,字中白。先世为盐商。少时以输饷得部主事。后家中落,谋食淮南、江宁,校正群籍,为曾国藩所礼敬。治《》、《春秋》,通历数。有《周易通义》、《静观堂文》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七
庄棫,字仲白,丹徒人。候选主事。有《蒿庵集》。
中白词
庄棫(一八三〇—一八七八),字中白,号蒿庵。江苏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纬候。善言名理。先世业鹾,后家中落,客游京师,无所遇。曾文正延致淮南、江宁各官书局,勘定群籍,甚敬礼之。同辈若戴望袁昶谭廷献皆钦服其学。
中白词·自序一
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后间有作,不复著录。今年夏,李君冰叔序薛慰农《江舟欸乃集》词,言薛君之作,中多郁伊,非漫为也。索居白下,风雨如晦。稍稍为之,归次旧日所作,遂乃成帙。予无升沉得丧之戚,其善自怀思,则自少壮至今,固无殊也。查工片石,即予字之切韵,取以弁言,无馀义焉。若谓词之道小,不足尽所长,此其所以为片石与。是又郢书而燕说矣。 丙寅秋日识
中白词·自序二
余自壬子学为词,至今十八年,综所作计之,几三百首。始以为难,继以为易。丙寅以后,由易而知难矣。于是向从北宋溯五代十国,今复下求南宋得失离合之故。戊辰五月,订所作,得八十馀阕。讽咏数过,疵累毕呈,因益加删削,以附诗后。周草窗云:作词难,改词更难。吾于今益服斯言矣。 己巳正月
中白词·题辞
夫神之所宰,机之所抽,心之所游,境之所构,身之所接,力之所穷,孰能无所可寄哉。纵焉而已逝,荡焉而纷。鱼寄于水,鸟寄于木,人心寄于言,凡夫寄于荣利,庄棫寄于辞。填词源于乐,闺中之思乎,灵均之遗则乎。小子学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沱潜洋洋,岷嶓峨峨。泛彼柏舟,容与逍遥。为鹤鸣,为沔水,为园有桃,为匏有苦叶。吾知之矣。吾知之于其诗也。 谭献
中白词·跋
仁和谭复堂《箧中词》选,盛称蒿庵先生词。
乡先辈陈亦峰《白雨斋词话》,倾倒尤至。
晨夕讽诵,知两家之言,非阿私所好也。
顾访求全本不可得。
宣统己酉,识仁和许伏氏于沪上。
承以蒿庵遗集十二卷见贻,乃光绪丙戌,先生之婿许氏承家豫章刻本,后三卷为词甲、词乙、词补遗,而词话所收,未尽编入。
乙卯入都,江宁陈小树示以仁和蔡氏寿禛本,词话诸篇悉见其内,审为先生自撰词序所云戊午刻词四十首于京师之本。
陈氏所见仅此,盖当时亦未得遗集也。
颇思汇刊以传。
偶语吴兴徐森玉,森玉亦酷爱蒿庵词,曾取遗集之词重雕,因检版片见赠。
人事鲜暇,未遑理董。
今年秋,静庵弟促完旧愿。
因取蔡刻所多各篇,刻为续补遗,属弟妇江南蘋合校印行。
去森玉赠版之日,已忽忽近十年矣。
乙丑嘉平,吴庠识于惜往日斋
中白词·集评
谭献: 闺中之思,灵均之遗则,动于哀愉而不能自已,中白当曰:“非我佳人,莫之能解也。”——《箧中词》五 陈廷焯: 蒿庵词穷源竟委,根柢盘深,而世人知之者少。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词人以来,罕见其匹。而究其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晟,而寝馈于碧山也。——《白雨斋词话》五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慧林。
字万松。
杭之仁和人。
生禀异质。
稍长耽玩佛书。
授以世典。
弃佛观。
父母察其志如是。
遂舍为法轮寺僧。
见诸僧所习卑鄙。
师不乐。
愀然叹曰。
此岂可了生死大事耶。
雅闻天目平舒老人道行。
往依之。
一日宴坐林间。
闻猿鸟声。
豁然有悟。
是时。
伏牛空幻叟。
寓广德禅林。
乃诣叟。
陈所见
遂嗣空幻之门。
历游诸方。
归杭隐径山。
绝迹于城府。
师持身约。
守律严。
素通三藏。
尤精于法华圆觉楞严等诸经。
善于开诱。
析义宣旨。
如慈父母之训其子。
必至领解而后已。
道日益崇。
修日益起。
而四方从学者。
日益以众。
嘉靖丁巳。
忽谓众曰。
时至矣。
绝谷。
日啜涧水数杯者。
月馀而化。
得年七十有六。

人物简介

个人简介
瞿士雅,一名高桂,字若稚,奉贤(今属上海)人。
引玉集·后序
集名引玉,所抛者几曾是砖;诗实是金,其点也由来非铁。
句尽江枫落冷,人惊遑问其馀;语皆池草生春,神助应知不少。
古人可作,何须独出心苗;旧事能新,讵类拾来牙慧。
盖学莫妙于有本,而物莫贵乎自然也。
吾友岂园瞿君,夙号书痴,幼称诗癖。
扬葩振藻,惊风雨于笔端;对白抽黄,挥云烟于纸上。
犹忆壬辰甲午之际,每当花晨月夕之时。
文社招邀,似我之过从最密;诗坛徵逐,唯君之豪迈尤多。
时而抽秘骋妍,园共邹枚于雪;时而忘形得意,旁偕童冠以风。
相逢大有文明,同乐非无知己。
自昔宦游远出,十年之春树离离;于今乞养旋归,一旦而晨星落落。
濂溪霁月,沦西极以黯然(谓襟丈周曰明);彭泽高风,阒东皋而已矣(前辈陶御与)。
宋子京文章淹没(尊师苍源宋舍亲),卫叔宝珠玉沉埋(及门卫瞻源)。
赖君华国之才,长留硕果;示我集唐之作,似寄梅花。
独是丐馥沾膏,莫必李光杜燄;盈箱积案,奚穷岛瘦郊寒。
既各异其性情,恐歌诗其不类;无相同之时势,岂易地而皆然。
万壑千岩,取材匪易;六瑚四琏,合璧尤难。
共笑捧心,枉效而矉之病;谁云点目,便传阿睹之神。
又况句必七言,律偏一色。
律严则克谐是尚,难参诘屈聱牙;句长则属对维艰,未免龃龉枘凿。
自非通身手眼,检点零星;满腹精神,包罗列宿。
如蜂酿花而作蜜,似蚕啖叶以成丝。
安能配偶精工,联合天然稳切;转承流逸,起结自得回环也哉。
君则摘艳薰香,闳中肆外,汇三唐而叠唱;锦铺绣列,连贝编珠,旷百世以联吟。
钱郎温李,托在知音;沈宋高岑,引为同调。
众思广益,作之者名应俊顾及厨;异曲同工,盈耳哉音备宫商徵角。
曲终犹未,人不见而峰青;字去何曾,魂或吟于月白。
断八章为一首,珍夸八物之全;选五韵于两平,奇似五鰿之合。
凌云构木,妙在称平;连玉为环,讵能解破。
几于应心而斲,直可瞬目以招。
似此独运巧思,辑赓歌于异代;特开生面,徵唱和于同人。
其殆点玉成金,金还湏乎丽泽;于以抛金引玉,玉自萃于昆山。
倘许我为定评,请赠君而作序。
壬戌新秋同学弟唐班顿首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1645 【介绍】: 明山东莱阳人,字仲及,号萝石。
崇祯四年进士。
授韩城知县。
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屡陈时弊。
十四年,催督漕运,又疏陈所见闻米价等情。
十六年,出督江防。
福王立,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诸府。
受命偕陈洪范、马绍愉同往北京与清议和。
和议不成,被扣留。
清兵破南京后拒降遇害。
有《左忠贞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及,莱阳人。崇祯辛未进士,除澄城知县擢户科给事中累官太常卿历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
维基
左懋第(1601年—1645年),字仲及,号萝石,乾隆时追谥忠贞,山东莱阳县(今莱阳市)人。官至兵部右侍郎。弘光朝任使者,赴北京与清朝谈和,被扣押,不肯投降,被斩首。《甲申传信录》卷十以「使臣碧血」结尾,卷末载左懋第绝笔诗。后人称“明末文天祥”。崇祯三年(1630年),左懋第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次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任陕西韩城知县,崇祯十二年(1639年)升户科给事中,上书提出时局有四弊:民穷、兵弱、臣工推诿、国计虚耗。十四年,督催漕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疫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出巡长江防务。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其母陈氏绝食而死。不久,清兵入关,堂弟左懋泰投降。弘光帝在南京即位,左懋第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又以陈洪范、马绍愉为副使,前往北京,通好议和。十月初,揩二副使及随从百余人至北京张家湾,住进鸿胪寺。懋第在鸿胪寺陈设太牢,率随员北面哭祭三日。十月二十七日多尔衮释放左懋第南归。左等走出永定门,冯诠(另有一说陈洪范)劝多尔衮不要「放虎归山」,十一月十四日多尔衮遣百骑在沧州追回,被扣留在北京太医院,墙上遍布荆棘,自言:“生为明臣,死为明鬼,我志也。”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十五日,清廷颁布剃发令,随员艾大选遵旨薙发,懋第将其乱棍打死,清廷前来责问,懋第曰:“吾自行我法,杀我人,与若何预?”清廷设“太平宴”宴请,懋第拒食。又遣洪承畴前来说降,左懋第说:“此鬼也。洪督师在松山死节,先帝赐祭九坛,今日安得更生?”洪承畴惭愧而退。李建泰又来劝降,左懋第怒斥说:“老奴尚在?先帝宠饯,勒兵剿贼,既不殉国,又失身焉,何面目见我?”左懋第又责问劝降的堂兄弟左懋泰:“此非吾弟也。”随之将其叱离。多尔衮大怒,亲自提审懋第,懋第直立不跪。当问道:“你为何不肯剃头?”左懋第回答:“头可断,发不可断!”金之俊劝他:“先生何不知兴废!”左懋第针锋相对答道:“汝何不知羞耻!”多尔衮知其不降,闰六月十九日,命左右推出宣武门外菜市口处死。临刑时,左懋第南向再拜说:“臣等事大明之心尽矣。”,有绝命诗:“漠漠黄沙少雁过,片云南下竟如何?丹忱碧血消难尽,荡作寒烟总不磨。”随员陈用极、王一斌、张良佐、王廷佐、刘统等人皆不屈而死。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六 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袁觉郡之袁氏子。出家传灯寺。本名圆觉。郡守填祠牒误写袁字。守疑其嫌因戏谓之曰。一字名之可乎。对曰。一字已多也。郡守异之。已而往大沩。依佛性和尚入室陈其所见。性曰。汝忒杀远在。俾充侍司迁掌宾客。佛性每举法华开示悟入四字令下语。又曰。待我黠头。汝理方是。偶不职被斥。制中无依。乃寓俗士家。一日诵法华。至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乃豁然有省。制罢归寺白性。首为肯之。后至云居见圆悟述所得。悟呵之曰。本是净地屙屎作么。于是所疑顿释。绍兴丁巳郡守请居象耳。法道大振。四方英俊宿德鸿儒闻风礼谒。室无所容。开堂词辨河倾峡泻丛林称之。未详其终。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袁觉,姓袁氏,眉人也。
出家传灯寺,本名圆觉,郡守填祠牒误写袁字,守疑其嫌,因戏谓之曰:“一字名之可乎?
”对曰:“一字已多也。
”郡守异之。
已而往大沩依佛性,入室陈所见,性曰:“汝见远矣。
”俾充侍,司掌宾客。
佛性每举《法华》开示悟入四字,令下语。
又曰:“待我点头,汝理方是。
”偶不职被斥,制中无依,乃寓俗士家。
一日诵《法华》至“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乃豁然有省。
制罢,归寺白性,首为肯之。
后至云居见圆悟,述所得,悟呵之曰:“本是净地,何用秽浊。
”值悟开堂于是,所疑顿释。
绍兴丁巳,郡守请居象耳,法道大振,四方英俊宿德,闻风礼谒,室无所容。
开堂词辩,河倾峡泻,丛林称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3 【介绍】: 明江西高安人,字德远。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出为浙江参政,进补河南右布政使,分理彰德诸府。开水田,建书院,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天启初官至兵部左侍郎,卒官。曾搜访明初高启、杨基等集,刻而传之。依冯琦原稿,编定《宋史纪事本末》,又有《元史纪事本末》、《莲华山房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远,高安人。万历戊戌进士,除南京大理评事历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广西进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终吏部左侍郎有莲华山房集
维基
陈邦瞻(1567年—1623年),字德远,高安(今江西高安市)人。
隆庆元年(1567年)出生。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历官南京吏部郎中,出为浙江参政。
进福建按察使,迁右布政使。
又建滏阳书院。
上林土官黄德勋之弟黄德隆及其子黄祚胤反叛,投靠田州(治今广西田阳)土酋岑茂仁。
岑茂仁借之袭破上林,杀黄德勋,夺其妻女印信,并诡称德勋病殁,请求以祚胤继位。
邦瞻请讨于朝。
明光宗嗣位,升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移师讨擒之。
岑茂仁之乱遂平。
泰昌元年八月至十二月,派布政使司参政冯从龙等拆毁澳门葡萄牙人构筑的青州城墙。
天启元年(1621年),以功召为工部右侍郎,再改为兵部左侍郎。
天启二年五月上疏陈述四件事,其中说:“客氏已出内宫又进入,实是陛下不恰当的举动。
”后兼户、工二部侍郎,天启三年(1623年)卒于官。
诏赠尚书。
有《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荷华山房集》等。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超顶,字逸然,姓谢氏,晋江人也。
幼而清慧,知慕佛法。
垂髫时,有清质禅德住泉中小庵,顶从之游,昕夕随其焚修。
崇祯甲申,始落发于驯虎岩。
年二十,寻栖仙亭,辛勤力作,暇则礼诵,讫无虚晷。
经数岁,叹曰:“出家为生死,岂宜系此?
”时雪峰亘住南山报劬,卷裓从之,一见相契,潜鞭默练,靡间朝昏。
一夕诵次,嗒然若失,前后际断,自觉愉快,入陈所见
亘颔之。
自是酬对,无爽玄旨。
亘尝与客谭,问:“无须锁子,谁人开得?
”客茫然,因传令堂众下语,或云不费纤毫力,或云开也。
顶则曰:“用开作么?
”亘深喜其语,因谓客曰:“非超顶不能为此语。
”讯之果然。
乃益加策励,期臻阃奥。
亘主泉之昭庆延福,福之雪峰庆城,顶皆随侍左右,助扬法化,精勤不懈,屡欲属累,每逊谢不逮。
顺治己亥秋,亘居庆城将灭度,遗命付顶衣拂,时隐仙游东山岩,耕锄自给,茹草饮泉,怡然乐之。
驯虎衍如老宿,顶师祖也,以乱后零落,命为住持。
顶率先劳役,行古德规范。
三载之间,颓纲渐振。
丙午秋,与南山怡石偕往雪峰,为亘师筑塔,劳顿灰土,感疾数日,遽尔奄化,时康熙五年也。
顶神颖通慧,梵行精白,独处岩谷,坚苦枯澹,而道望蔚然。
弟子明经如修,以丁未年冬奉遗骸窆于东山后冈,释超弘作铭云。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彦充,号肯堂,俗姓盛,于潜(今浙江临安县西)人。幼依明空院义堪为师,首参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得法于东林道颜禅师,后住临安净慈寺。为南岳下十七世,东林道颜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四有传。今录诗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彦充号肯堂。
杭之于潜盛氏子也。
幼即慧性朗然善根内著。
生而知有愿脱尘羁。
遂依明空院释义堪薙发。
五夏学律一钵孤征。
径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圆。
后闻僧举东林颜示众曰。
我此间别无玄妙。
秖有木札羹铁钉饭。
一任汝等咬嚼。
彦窃喜之直谒陈所见解。
东林谓曰。
据汝所见处正坐在鉴觉中也。
彦尽将从前所得底一时飏下。
专注一心精勤参究。
一日闻傍僧举南泉道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
乃默自觉曰。
打草秖要蛇惊耳。
次日入室东林问。
那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
彦曰。
今日捉败这老贼。
林曰。
达磨大师性命在汝手里也。
彦拟开口。
蓦然被林拦胸一拳。
顿即大悟汗流浃背点首言曰。
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
岂虚语哉。
呈偈曰。
为人须为彻。
杀人须见血。
德山与岩头。
万里一条铁。
林深然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彦充,字肯堂,于潜盛氏子也。
生而慧性朗然,善根内著。
爰在髫年,愿脱尘羁,依明空院义堪薙发,五夏学律。
一钵孤征,径造大愚宏智、正堂大圆,后闻僧举“东林颜示众曰:我此间别无玄妙,秪有木札羹,铁钉饭,一任汝等咬嚼。
”彦窃喜之,直谒陈所见解,东林谓曰:“据汝所见处,正坐在鉴觉中也。
”彦尽将从前所得一时飏下,专注一心,精勤参究。
一日,闻傍僧举“南泉道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相似。
”乃默自觉曰:“打草秪要蛇惊耳。
”次日入室,东林问:“那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
”彦曰:“今日捉败这老贼。
”林曰:“达摩大师性命在汝手里也。
”彦拟开口,蓦然被林一击,豁尔大悟,汗流浃背,点首言曰::“临济道黄蘖佛法无多子,岂虚语哉!
”呈偈曰:“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
”林深然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译经篇
宝公慧洪者。
皆慧性超绝。
宝公。
出磁州武氏。
大定初。
于淦阳造仰山寺。
殿宇宏壮。
两柱镂金龙蟠之。
观者瞠骇。
忽有题诗柱上者。
曰。
人道班鸠拙。
我道班鸠巧。
一根两根柴。
便是家缘了。
宝公见之大悟。
即入西山。
结茆以居。
终身不出。
慧洪。
字子范。
因阅楞严。
一人发真归元。
十方虚空。
悉皆销殒。
忽悟曰。
诸佛心印。
本无玄妙。
今日始为无事人矣。
遂造河朔汶禅师所。
陈所见
汶可之。
临终有偈云。
六十春光有八年。
浮云收尽露青天。
临行踢倒须弥去。
后夜山头月更圆。
李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鞑靼人,本名丑驴。
元工部尚书,洪武二十一年归附于明,赐姓名,授燕王府纪善。
靖难之役,有劳绩,迁都指挥同知。
翻译表章诏敕,亦屡陈所见
成宗时进右都督。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