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保恭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慧超 朝代:隋末唐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丹阳沈氏子。
出家。
以诵法华经为专务。
时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
悟一乘之理。
明三观之。
心超与江陵顗公。
仙城命公。
笃志相亲。
积年请业。
行优一众。
德冠诸贤。
思谓其徒曰。
超得忍人也。
复获偕览衡岳之胜。
隋受禅。
乃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
太子勇既召集天下名德。
而遣还之。
以超尤诣道。
独留供养。
及勇废。
徙居定水。
会蓝法师。
以蓝谷之悟真寺迎之。
共隐八年。
倍勤三慧。
大业初。
京师创建大禅定寺。
诏超之。
后以疾辞。
允其归。
皇家肇运。
望重畴昔。
高僧慧因保恭等。
咸就栖止。
未几卧疾。
弟子跪问其所以自任者。
曰生不忻。
死不戚。
吾之素也。
因面西坐曰。
第一义空。
遂长往。
俨如入定。
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春秋七十有七。
弟子法成等。
以遗训。
露骸月馀日。
色不变。
时太宗开天策府。
闻而叹异。
仍建白塔于寺之北峰。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释慧超。
姓汎氏。
丹阳建元人。
禀怀温裕立性怀仁。
弱龄厌俗。
自出家后。
诵法华经闻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独悟一乘善明三观。
与天台智者仙城命公。
笃志幽寻积年请业。
行优智远德冠时贤。
思对众命曰。
超之神府。
得忍人也。
及游衡岭。
复与同途留诵经。
停亟移岁序。
自隋初廓定。
北入嵩高。
饵药坐禅冀言终老。
隋太子勇。
召集名德总会帝城。
以超业行不群。
特留供养。
而恭慎凝摄不顾世华。
及勇废免一无所涉。
晚移定水高振德音。
道俗归宗仰其戒范。
会净业法师卜居蓝田谷之悟真寺。
钦超有道躬事邀迎。
共隐八年倍勤三惠。
及大业承运。
禅定初基。
爰发诏书延入行道。
屡辞砭疾。
后许还山。
德感物情颇存汲引。
四川贵望一县官民。
莫不委质投诚请传香德。
并为经始伽蓝。
继综羞粒。
大唐伊始荣重于前。
京邑名僧慧因保恭等。
情慕隐沦咸就栖止。
荫松偃石论详道义。
皆曰。
斯诚出要乐也。
后卧疾少时。
弟子跪问。
答曰。
吾之常也。
长生不欣夕死不戚。
乃面西正坐云。
第一义空清净智观。
言如入定奄遂长往。
春秋七十有七。
即武德五年十二月六日也。
露骸松石一月馀日。
颜色不变。
天策上将闻称希有。
遣人就视。
端拱如生。
自超九岁入道。
即诵法华五十馀年万有馀遍。
感灵获瑞不可胜言。
弟子法成等。
为建白塔于寺之北峰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隋至唐初僧。润州丹阳人。本学《成实》,博综有功,后弃而归依禅宗。初栖钟山林阜,独处修禅,数年不涉村邑。隋文帝召住长安大庄严寺,欲待以师礼,坚拒之。炀帝大业末,迁居终南山太和寺。卒年八十余。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丹阳人。
始学成实。
讨索劳剧。
遂感风疠。
因叹以为形既癈于世矣。
盍亦归心禅寂乎。
居钟山。
日啜粳米白粥一杯。
常坐不卧。
以待殂殒。
阅数年。
所苦悉瘥。
支体面目。
一时光洁。
须发并生。
而眉特秀异。
长可寸许。
室中虎迹成蹊。
略无詟忤。
或想虑乍浮。
则通夕游步。
不间榛莽。
犷兽鸷禽。
见等同类。
隋初诏住京师新道场。
不赴。
既而又诏。
授上归戒。
亦辞不赴。
尝伤寒剧甚。
而悉屏饮食。
危坐如故。
至三日。
弟子保恭恐其殆。
请稍以饮食自持。
亟挥去。
徐曰。
以法为药。
顾不可欤。
满七日所苦顿痊。
大业之季。
徙居终南太和寺。
盗夜入其室。
定坐不为动。
盗曰。
岂闻世有奴贼乎。
定曰。
吾郎贼且不惧。
况奴贼哉。
盗剥其衣。
即脱予。
无吝色。
将挽取其所坐毡。
定辄不肯。
曰吾一冬惟赖此尔。
乡欲持去。
宁杀我。
盗相视而止。
武德七年六月。
以微疾坐逝。
寿八十馀。
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习禅四
释僧定。
丹阳人。
本学成实。
博综有功。
讨击既繁便感风疠。
乃惟曰。
形异同伦学当徙辙。
遂屏绝还顾归宗禅府。
初栖钟山林阜独静空斋。
侍者道游供给左右。
唯以粳米白粥日进一杯。
馀则系念相续不愧空景。
经于数年不涉村邑。
游仞定心更增幽绩。
故使门牖重隐吐纳自新。
墙宇崇峻违顺斯薄。
微诚获应故所苦忽销。
致令身首面目一时圆净。
鬓眉并生有逾恒日。
虽福感所及仪貌倍常。
而双眉最浓可长数寸。
苍赤通颜乃成奇异。
定既属斯灵瑞翘厉晨夕。
山中多虎踪迹成蹊。
本性仁慈来入于室。
床前庭下惟繁虎迹。
或禅想乍浮未能安静。
便通夜山行无问榛梗猛兽鸷鸟见等同群。
而定安之若游城市。
其含育之感不可类也。
隋文于西京造寺。
远召处之。
业定之心无庸世务。
至于受戒师礼毕志岠违。
预在尊严闻便避隐。
尝遇伤寒通身蒸热。
遂如常跏坐断食三日。
沙门保恭道场上首。
定之徒也。
亲喻令食。
答曰。
疾势将陵。
命非可保。
应以法援。
何用食为。
便闭口静坐。
七日既满所苦顿痊。
其立操要心为此类也。
大业末岁。
栖南山大和寺。
群盗来劫。
定初不怖。
盗曰。
岂不闻世间有奴贼耶。
定曰。
纵有郎贼。
吾尚不怖。
况奴贼耶。
因剥其衣服曾无吝色。
至于坐毡将欲挽掣。
定捉之曰。
吾仰此度冬。
卿今将去。
命必不济。
乍断吾命于此。
毡不可离吾命也。
群贼相看便止之。
以武德七年六月因有少疾。
跏坐如常。
不觉已逝。
春秋八十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