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沈文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9 首
仙凫未下舟霄去,海上先传青鸟音。
五代相看春色早,一堂偏受圣恩深。
吴门芳草生新思,南国甘棠结素心。
秪是承家知不忝,尊前聊赠越人吟。
顾君自神其画品,往往不在宋元下。
丹青妙手世罕传,当代沈文此其亚。
兴来一幅生绡帐,恍惚峦涧开茅堂。
炎天赤日不到地,四座飒飒枫杉凉。
烟云咫尺藏变态,丹台石室知何代。
隔岸人家花映溪,小桥却在溪烟外。
前山合沓势峥嵘,绿水不动波无声。
万壑千岩忽满眼,对之使我心魂清。
忆昨归山采瑶草,结屋诛茅苦不早。
眼底平看沧海流,杖头忘却苍梧道。
闻君早晚向吴淞,鲈鲙莼羹秋兴浓。
便好高图钓鲈石,添作吴江江上峰。
富春疑案参来久,今喜辨明杨即柳。
(士奇)(鸿绪)目迷何足云,压倒德潜谈天口。
我非博古侈精鉴,是是还应别否否。
沈文王氏乃捉刀,华亭晋陵仍左右。
始识流传祇一图,珷玞安可同瑶玖。
笑予赤水索元珠,不识元珠吾固有。
如浮海者必由河,如登山者必历阜。
纵云露柱即灯笼,坐令优孟望而走。
每读班赋发深思,贵耳末学多肤受。
吴下诗人即趋阙,试与观之应觉丑。
还续长年当自讼,庶使此图更因寿
⑴ 去岁春命德潜题此图曾有句云我欲寿之以佳作德潜手笔犹能为
岁暮山中送戊君,尼岑秋色杳南云。
百年携笈登门愿,哀诔终成责沈文
窃附当年有意存,小人终阻大人门。
寝门垂泪将何及,前后三题责沈文
不爽西山约,双幐此朅来。
高林行障日,阴洞坐侵苔。
地似蜂歌接,禅参鹙子回。
千年翠微里,又涌几楼台。
漫学谈天客,同寻出世人。
茶瓜除热恼,水石见清真。
忆旧翻如梦,哦诗捷若神。
肩随伐新后,可许悟身因。
劝学 宋末元初 · 陈普
七闽四海东南曲,自有天地惟篁竹
无诸曾拥汉入秦,归来依旧蛮夷俗
未央长乐不诗书,何怪天涯构板屋。
人民稀少禽兽多,云盘雾结成烜燠。
楼船横海未入境,淮南早为愁蛇蝮。
自从居股徙江淮,鸟飞千里惟溪谷
经历两世至孙氏,始闻种杏匝庐麓。
依然未识孔圣书,徒能使虎为收谷。
异端神怪非正学,但可出野惊麋鹿
三分南北又几年,匹士单夫无可录。
开元天宝唐欲中,阑干始见盘中蓿
日南韶石出名公,新罗二士非碌碌
七闽转海即洙泗,仅有令孜与思勖。
令人不忍读唐书,不胜林壑溪山辱
天心地气信有时,二三百年渐堪目。
述古大年创发迹,义理文章相接续
蔡襄风任獬廌司,陈烈气压龙虎伏
介夫当仁竟不让,了翁守义穷弥笃
天开道统游杨胡,一气北来若兰馥
了翁责沈先识程(自注:陈了翁与范淳夫祖禹同在京为考试官,因讲《论语》。淳夫曰:不迁怒,不贰过,当今惟伯淳一人。了翁曰:伯淳为谁?淳夫曰:不识程伯淳乎。了翁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也。自是得明道之文,必焚香盥手读之,作责沈文以示子孙。沈即叶公沈诸梁也。不识孔子,问于子路,子路不对。),子容闻风亦知肃
剑龙化作李延平,道理益明仁益熟。
遂生考亭子朱子,撑拓三才开伭育。
植立纲常鳌戴地,开发蒙昧龙衔烛。
三胡三蔡与五刘,新安建安如一族
直卿幸作东床客,照耀乾坤两冰玉
四书才老多有见,楚辞全甫尤能读
正叔安卿亲闻道,稍后景元亦私淑
礼书身后得直卿(21),遗经未了留杨复(22)
奎宿分野忽在兹,神光秀气相追随。
灯窗眉宇辙不同,金玉满堂珠万斛。
遂令四书满天下,西被东渐出九服。
方将相与作齐鲁,迩来微觉忘梳沐。
贤良文学偶未设,墙角短檠弃何速。
相看一一皆凤麟,相薰渐渐随鸡鹜。
古今最重是习气,圣贤为此多颦蹙。
一落千丈不可回,坚冰都在坤初六。
诗书自古不误人,明经不但为干禄。
聪明才智万景春,家国子孙千百福。
吾言喋喋徒费辞,自昭拱看扶桑浴(23)
⑴ 自注:汉武帝欲伐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闽越非有城郭邑里,皆草木篁竹之地,多蛇蝮猛兽。
⑵ 自注:秦末,闽越君无诸,曾以兵随汉高帝入秦,后灭秦有天下,封为闽越王。汉高帝不事诗书,至武帝渐用儒。
⑶ 自注:武帝元鼎六年,闽越王居股随东越王馀善作乱。武帝遣楼船将军杨仆、横海将军韩说伐之。居股乃杀馀善,斩其头以降。武帝封居股为侯,以闽越地数反覆,悉徙其民江淮间,而虚其地。居股即无诸孙。今长溪、温、处是也。
⑷ 自注:三国时董奉,侯官人也,卖药庐山下,不取钱,只各令种杏一株。数年,杏生山谷,一斗杏卖一斗谷,令人自采,其人若贪多不止,辄有虎出逐之。庐山在吴境内。其时侯官,今闽县、侯官、长乐、福清、古田、连江皆侯官地也。庐山今江州。
⑸ 自注:长溪薛令之,唐开元中为东宫官,作诗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但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明皇见之怒,以诗逐之曰: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煖。遂归不仕。
⑹ 自注:姜庶子公辅,日南爱州人,近交趾,德宗时为左庶子。张九龄,韶州人,开元贤相。新罗有二人,曰张保皋、郑年,有郭子仪、李光弼之才。郑年入海,水底行五十里不噎。新罗国在东海中。
⑺ 自注:唐僖宗时,田令孜为宦者之魁,致黄巢之乱,唐以之亡。开元时宦者三千人,高力士为首,次即思勖。二人皆福州人也。
⑻ 自注:陈襄字述古,怀安人也。先为浦城主簿,后知杭州,东坡同时为通判。杨亿字大年,建州人。宋真宗时为神童,以文章名世。
⑼ 自注:蔡襄,兴化人。仁宗时同欧阳修、余靖、王素为谏官,号四谏。陈烈,隐士,福州人。蔡襄知福州,尚严烈,因作诗曰:溪山龙虎蟠,六月夜衾寒。传言祝舟子,移棹过前滩。蔡襄见之,威严顿减。
⑽ 自注:郑侠字介夫,福清人。先为王荆公弟子,公为相行新法,京县河北民苦免役钱,流离转徙。介夫时监东安上门,日阅流民出入过门,遂画为图献之神宗,神宗见之大惊。荆公怒,窜之编管英州,后得赦归,为泉州教官。
⑾ 自注:陈瓘字莹中,南剑人。哲宗时被党祸,守义不屈,在贬所自号了翁。
⑿ 自注:广平先生游酢,字定夫,建阳人。龟山先生杨时,字中立,将乐人。皆二程门人。胡文定公安国,字康侯,得二程之学于谢上蔡二子,五峰先生名宏,致堂先生名寅,父子皆居崇安五峰。
⒀ 自注:苏颂字子容,泉州人。哲宗时在政府,东坡兄弟忌程伊川声名,子容尝见子由毁伊川。子容曰:公未可如此言,颂观过其门者,无不肃也。
⒁ 自注:延平先生李侗,字愿中,剑浦人。龟山得二程之学,传之豫章罗仲素,仲素传之延平。朱文公作同安主簿归,亲登其门问道。延平以书与仲素曰:得渠如此,吾复何忧。今《论语》中闻之师曰,即延平也。
⒂ 自注:三胡见前。三蔡,西山先生元定、季通,二子节斋渊字伯静,九峰沈字仲默。文公先居五峰,致堂为先辈,后居建阳,三蔡邻近,目西山为老友。五刘,刘韐靖康死节,子羽、子翚,文公幼时师;珙枢密,文公同时。草堂,文公妻父。
⒃ 自注:黄勉斋干,字直卿,福州人。文公女婿也。初仕潭州,以捧香恩泽得酒库官。后知临江军新喻县,知汉阳军、宝庆府,终沿江制置司参议官。
⒄ 自注:吴椷字才老,建宁人。四书注中多用之。
⒅ 自注:将琮字全甫,古田人。明于音韵之学,文公注《楚辞》用之。
⒆ 自注:李果斋方子,字正叔,邵武人。陈北溪名淳,字安卿,漳州人。皆文公门人。
⒇ 自注:真西山德秀,字景元。稍在文公后,浦城人。
(21) 自注:文公用心《礼书》未了,勉斋了丧、祭二礼。
(22) 自注:杨信斋名复,勉斋门人。作《仪礼》注,福安人也。
(23) 自注:《周易》晋卦大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蓦斜阳、闪来峰顶,满衣全染空翠。
枯筇偏恋疏林晚,曳向无声诗里。
行未已。
看缓度溪阴,落叶和凉坠。
盟山款水。
正野鹭翘时,村牛浴处,瘦影一枝倚。

蓬瀛梦,莫惜青鸾铩尾。
稚龙还逐云起。
阿翁自足东篱兴,惯被黄花留醉。
归仔细。
道三尺轻携,便可奚童比。
柴门近未。
渐新月铺黄,铿然响戛,独自下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