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浟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西域人。既习静虑。且以观方利物为志。而交友六人。其五人者。已證果矣。其未證者。独陀尔。愤悱之至。如不自容。于是證果之友。谓之曰。道以无心得。非可以力致也。且子于震旦。当有别缘。度二弟子。作世利益。此其所得则亦大矣。盍行乎。因复游历。至魏之北台恒安而止焉。时孝文方隆尚吾教。厚加礼遇。凿石以龛其居。给粮以饱其侣。而徵应累著。识者异之。城内康氏饶资。更为造院以遵常业。一日小儿于门隙窥陀。他无所见。但见大火赫然而已。走告其家使窥之。无见也。由是知其获證不诬。及迁都伊洛。诏于少室构寺以处之。今之少林是也。每谓众曰。此精舍将来终无所乏。吾固别召灵祇卫护之矣。故兹逮二百载。虽其间凶歉荐臻。而寺赋充实。则抑陀之愿力欤。尤善声论。后于洛。度慧光僧稠二弟子。始皆引杖以击其头。知为法器。遂以度之。异日果名天下。事各有传。陀以老不预众。感一善神与俱饮食起居。惟神是听。亦时令设馔祀飨之。已而手画其像于房壁间。未几告终。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佛陀禅师。
此云觉者。
本天竺人。
学务静摄志在观方。
结友六人相随业道。
五僧證果。
惟佛陀无获遂。
勤苦励节如救身衣。
进退惟谷莫知投厝。
时得道友曰修道藉机时来便剋。
非可斯须徒为虚死。
卿于震旦特是别缘。
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
因从之游历诸国。
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
时值孝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
凿石为龛结徒定念。
国家资供倍架馀部。
而徵应潜著。
皆异之非常人也。
恒安城内康家。
赀财百万。
崇重佛法。
为佛陀造别院。
常居室内自静遵业。
有小儿见门隙内炎火赫然。
惊告院主。
合家总萃。
都无所见。
其通徵玄。
观斯例众也。
识者验以为得道矣。
后隋帝南迁定都伊洛。
复设静院敕以处之。
而性爱幽栖林谷是托。
屡往嵩岳高谢人世。
有敕就少室山为之造寺。
今之少林是也。
帝用居处。
四海息心之俦。
闻风响会者。
众恒数百。
笃课出要成济极焉。
时或告众曰。
此少林精舍别有灵祇卫护。
一立已后终无事乏。
由使造者弥山而僧廪丰溢沿彼至今将二百载。
虽荒荐频繁而寺业充实。
远用比之佛陀无谬传矣。
时又入洛将度有缘。
沙门慧光年立十二。
在天门街井栏上。
反蹋蹀䤻。
一连五百。
众人諠竞异而观之。
佛陀因见惟曰。
此小儿世戏有工。
道业亦应无昧。
意欲引度。
权以杖打头。
声响清彻。
既善声论。
知堪法器。
乃问。
能出家不。
光曰。
固其本怀耳。
遂度之。
解冠终古。
具如别传。
又令弟子道房度沙门僧稠。
教其定业。
自化行东夏。
惟此两贤得道记之。
谅有深疑。
年渐迟暮不预僧伦。
委诸学徒自相成业。
躬移寺外别处零房。
感一善神常随影护。
亦令设食而祠飨之。
后报欲终。
在房门之壁手画神像。
于今尚存。
高宝德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简介
高宝德,北齐皇族,高欢之孙,彭城王高浟之子。
北朝齐后主时尚书右仆射。
渤海郡蓨县(治今河北景县)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609 【介绍】: 隋河东汾阴人,字玄卿。薛孝通子。善诗文,文章才华名重当时。北齐时参与修定《五礼》,待诏文林馆,与卢思道齐名。入隋,除内史舍人。文帝开皇八年伐陈,与高颎论军事成败、筹略,为高颎所称。炀帝即位,上《高祖文皇帝颂》,帝以为致美先朝则有鱼藻之义,忌恨之。迁司隶大夫,寻令自尽。道衡未能引诀,乃缢杀之。有集已佚,后人辑存《薛司隶集》一卷。
全隋文·卷十九
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魏常山太守孝通子。
仕齐,为彭城王浟司州兵曹从事,授奉朝请。
武成作相,召为记室,及即位,迁太尉府主簿。
武平初,除尚书左外兵郎,待诏文林馆。
直中书省,拜中书侍郎,参太子侍读。
入周,为御史二命士。
后还乡,自州主簿入为司禄上士。
大象末,摄陵州刺史。
大定中,授仪同,摄邛州刺史。
隋初,坐事除名。
寻除内史舍人,迁吏部侍郎。
复坐事除名,配防岭外。
徵还,直内史省,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进位上开府。
仁寿中,出检校襄州总管。
炀帝即位,转潘州刺史,入拜司隶大夫。
赐死,年七十。
有《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