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温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世称寒山子。太宗贞观时人。居天台唐兴县寒、暗二岩幽窟,时往还国清寺。与拾得交友。好吟词偈、状类疯狂,以桦皮为冠,布襦木屐,人莫识之。闾丘胤出守台州,往寺求之,寒山走归寒岩,入穴而去。有《寒山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姓名、籍贯、生卒年皆不详。早年周游四方,30岁后,长期隐居于台州始丰县(今浙江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又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僧丰干、拾得相善,时有过从。喜作诗,有1篇1句,即题于树间石上。据云禅僧灵祐、从谂曾见之,但无确据。享年逾70岁,一说过百岁。其生活时代,旧传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以为太宗贞观间。近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二〇考定此序为伪作,并据《仙传拾遗》等记载,推定其应为玄宗先天至代宗大历、德宗贞元间人。今人王运熙、杨明撰《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据其诗中所引禅语及五言诗之粘对规则,證定为中宗后所作。《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其诗多宣扬佛教轮回因果思想,亦杂有道教服食养气炼丹之说,且常讥刺世态人情,表述其对人生哲理之思考。亦有抒写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明白,多用俚语村言,语气诙谐,时含机趣。自称曾作诗600首。宪宗元和间,道士徐灵府(一说为僧道翘)从山林屋壁上录得其诗300余首,编为3卷。唐末禅僧本寂曾为作注,成《对寒山诗》7卷。二书皆不存。宋以后传本仅1卷,存诗300余首,版本较多,《四部丛刊》影印复宋本及有正书局影宋本较为通行。今人有项楚、钱学烈等校注本数种。《全唐诗》存诗1卷。另《宗镜录》、《五灯会元》等书中尚存逸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寒山,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诗僧,曾游历四方,行千万里,后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又称寒山子。与天台国清寺诗僧拾得为友。旧传为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当玄宗时人,贞元中犹在世。其诗通俗诙谐。宣杨佛教出世思想,讽刺世态人情,近王梵志体。有诗三百馀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一卷。《全唐诗》编诗一卷。
百度百科
寒山(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
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證,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共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寂禅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以其本无氏族越民唯呼为寒山子。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句。历然雅体。今岩下有石亭亭而立。号幽石焉。
神僧传·卷第六
寒山子者。世谓为贫子。风狂之士弗可恒度推之。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时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其布襦零落面貌枯瘁。以桦皮为冠。曳大木屐。或发辞气宛有所归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放问寒山。沙门道翘对曰。此人狂病。本居寒岩间。好吟词偈言语不常。或臧或否终不可知。与寺行者拾得以为交友。相聚言说不可详悉。寺僧见太守拜之。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贼退。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编成一集。人多讽诵。至有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之句云。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风狂之士。隐天台始丰县西七十里。号为寒暗二岩。每于寒岩幽窟中居之。以为定止。时来国清寺。有拾得者。寺僧令知食堂。恒时收拾众僧残食菜滓。断巨竹为筒。投藏于内。若寒山子来。即负而去。或廊下徐行。或为叫噪凌人。或望空曼骂。寺僧不耐。以杖逼逐。翻身抚掌。呵呵徐退。然发辞气。归于佛。理初闾丘入寺。访问寒山。沙门道翘。惊曰。大官何礼风狂夫耶。二人连臂。笑傲出寺。闾丘复往寒岩谒问。并送衣裳药物。而高声倡言曰。贼我。便身缩入岩石穴缝中。复曰。报汝诸人各各努力。其石穴缝。泯然而合。杳无踪迹。乃令僧道翘。寻其遗物。唯于林间缀叶。书词颂。并村墅人家屋壁所。抄录得二百馀首。今编成一集。人多讽诵。后曹山寂禅师注解。谓之对寒山子诗。

作品评论

闾丘元《寒山子诗集序》
(寒山)出言成章,缔实至理,凡人不测,谓风狂子。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首。桐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
彦周诗话
“若有人兮坐山楹,云衮兮霞缨。秉芳兮欲寄,路漫兮难征。独惆怅而狐疑,蹇独立兮忠贞。”此寒山语,虽使屈、宋复生,不能过也。
《四库全书总目》
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庄语,有谐语。至云“不烦郑氏笺,岂待毛公解”,又似儒生语。大抵佛语菩萨语也。今观所作,皆信手拈弄,全作禅门偈语,不可复以诗格绳之。而机趣横溢,多足以资劝戒。
《东目馆诗见》
寒山、拾得诗冲口而出,半是藏身,半是醒世,别为一格,无以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