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江北

相关人物:共 54 位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戴自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戴自成,字哲之,号石泉,湖广汉阳府汉阳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广乡试举人,选任泾阳县教谕,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
工部观政,六年授刑部广西司主事,七年江北恤刑,八年升广东司员外、河南司郎中、徽州知府,十三年考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591—1646 【介绍】: 明贵州贵阳人,字瑶草。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授南京户部主事,历郎中、知府。
崇祯五年,任宣府巡抚,以公帑馈遗朝贵,坐遣戍。
流寓南京,与阉党阮大铖相结。
十五年起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庐、凤等处军务,防御农民军。
清兵破北京,与江北诸镇将拥立福王朱由崧,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仍督师凤阳。
士英不满,嗾诸将疏促史可法出督师,留己辅政。
在位援引阮大铖,打击东林党人,招权罔利。
清兵压境,一无筹划。
及扬州失陷,南京危急,即仓皇南逃,鲁王、唐王皆拒不纳,其后,一说在太湖中被清兵俘杀;一说在浙江降清,又与唐王通消息,事泄,于延平被杀。
维基
马士英(1596年—1647年),字冲然,号瑶草,贵州贵阳人,祖籍直隶仪真(今江苏仪徵),明末、南明政治人物,万历己未进士。弘光时官至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军破南京,马士英逃亡浙江,被俘身死。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之垣,字维翰,号心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书画家、词人。
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登进士。
授永丰县知县,每巡行阡陌,老幼多邀其入室,辄为述古孝悌事,以劝勉之。
会入觐,调繁吉水县,永丰民诣巡按请留任,巡按谕已奉旨,不可留。
丰民私相议,县令赴吉必由府,当邀之。
之垣抵信州,吉阳吏胥方具舆盖迎之,丰民肩其舆,夺其盖,拥归邑。
之垣不能禁,以状白大吏,次日藩司遣人慰谕,命送徐令之任,丰民闭城大噪,为罢市。
藩司复遣通判卢某召之垣至郡议之,丰民数千偕行至寓所,环坐以守。
藩司见众志坚,为移文巡按,托其上请。
丰民谓必可得,稍稍引归。
而巡按方以病在告,郡守命之垣速微服至吉,无使丰民知。
之垣既抵新任,丰民闻之,怅然如失父母。
信州故有宋赵忠定公一杯亭,民为新其亭,易名「攀云」,并祀焉。
吉阳为邹忠介公故里,之垣至,忠介方没,力营其身后事,且为立祠,其治吉如治丰。
久之,丁内艰归,服阕,崇祯年间,补任福建松溪县县令。
曾任湖广提学御史,取授御史,时中官张彝宪监户工二部,外吏入觐者皆匍匐上谒,之垣独不往。
侍郎陈子壮以争宗室改官事下狱,之垣疏救之。
留中不下,遂请病归。
起补原官,出按湖广,首辅温体仁以其尝疏侵之,奏其人善病,不任封疆。
仍移病去。
体仁归,召对平台称旨,命按江北
改督学,至庐州,会贼破城,仅免。
任满复告归。
官至太仆寺少卿。
明朝亡后,削发为头陀,居光溪别业,所谓「在涧楼」者,在山林隐居,终身不入城。
自以不死庐州之难,复目睹变革,深用悔恨,尝题其柱曰:「早已觉来都是梦,譬如死去未曾埋。
」君子悲之。
擅长书法、绘画。

人物简介

维基
李芳华(17世纪—1638年),字光远,湖广德安府安陆县人。
李芳华个性孝友,和兄弟同居,在是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获授太平推官。
其时流寇入侵江北,他以监纪守卫采石,严格管理军旅,人民赖以安稳,不久去世,芜湖居民在矶上建坊表彰其功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4—1645 【介绍】: 明庐州府合肥人,徙开原卫,号虎山。
行伍出身,勇猛过人,军中号黄闯子。
累擢为副总兵,分管京卫营。
崇祯十一年,从熊文灿攻农民军。
以后连年与张献忠等部作战,杀伤甚多。
十七年,封靖南伯。
南明弘光时进封侯,镇庐州,与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共称江北四镇。
后移镇仪真、太平。
清兵陷南京,福王投奔其营,得功欲与清兵决战,飞箭中喉,乃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茂贞,号次崖。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嘉靖初,迁寺正,与巡城御史相忤,谪泗州判官,寻弃官归。后起为大理寺正。十四年,因辽东兵变,极言姑息之弊,谪知钦州。官至云南按察佥事,罢归。卒年八十五。有《易经存疑》、《林次崖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思献,晋江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大理寺丞有次厓集
维基
林希元(1481年—1565年),字茂贞,号次崖,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人,明朝官员、学者。
与陈琛、张岳三人并称“泉州三狂”。
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三十日出生,正德十一年(1516年)考中福建乡试第四十四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三甲177名进士,户部观政,授南京大理寺评事,升寺副。
明世宗登基,林希元上《新政八要》疏,倡行新政,得到采纳,升南京大理寺正。
嘉靖二年(1523年),因忤逆寺卿遭劾,贬泗州判官。
江北饥荒,他主持赈灾,悉心赈济各地,救活者无数。
起复大理寺副,出为广东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政,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上《荒政丛言》。
嘉靖九年(1530年)八月,升任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因敬一箴碑亭怠缓,失于督察,被逮问,后事白得释。
嘉靖十四年(1535年),因处理辽东兵变之事,与夏言意见相左,被谪钦州知州,在任三年。
嘉靖十九年(1540年),安南莫登庸屡犯边境,林希元主战,授广东按察司佥事,分巡海北兼管珠池兵备。
乱平,林希元因上疏抨击夏言等,嘉靖二十年(1541年)正月以考察被黜归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卒,年八十五。
成友谦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成友谦(?
—17世纪),字六吉,扬州府通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成友谦是海盐县丞成斐然的儿子,在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担任阆中知县,抚定遭流寇惊吓的民众,之后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上疏修复中外才能和顺;崇祯末年改任河东巡盐御史,修正当地弊政。
弘光年间清朝军队逼近南京,他和乔可聘共同上疏请求留下江北兵力,固守淮安及扬州,控制颍州、寿州,命刘良佐还镇。
马士英于弘光帝面前指著二人大骂,举朝都为之气慑。
到弘光帝逃到淮上,他多次请求命令礼部将太子会审案同东宫、二王谥号尽速颁谕诏,适逢会海道崩坍,他又上疏豁免粮饷,令当地邑便利,南京失陷后回乡直到去世。
吴璇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吴璇(16世纪—17世纪),字叔度,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吴璇品行端庄,耻于流俗,为诸生时得巡按御史端方推荐,崇祯九年(1636年)中举人,十六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户部主事理江北饷。
他处事精敏,学识丰富,驱逐游兵,设立保甲,官银不入库、驻扎不越宿,得史可法荐任弘光朝廷的职方员外郎,与蒋臣参史可法军。
南京失陷,吴璇不再入城市,推辞清朝阁部的荐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汉阳人,字子宜。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江西道监察御史。
江北清理军籍,值大饥,人相食,便宜赈济,全活甚众。
旋以议大礼,直言忤张璁,罢官。
维基
朱衣(1487年—?),字子宜,湖广调守汉阳府武昌卫右所官籍。湖广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会试第一百二十一名,登第二甲第十八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0—1639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建斗,号九台。
善射,有将略。
天启二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崇祯初,累迁右参政兼副使,又进按察使,严于治军,屡次击退进入畿辅之农民军。
七年,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与陈奇瑜连破汉南一带的农民军。
八年,受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
寻加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与总督洪承畴合力围攻中原农民军。
九年,清兵由喜峰口入关。
象升奉诏入卫,而清兵已去。
十一年,清兵再入关,受命督天下兵,而所部实不满二万,又受杨嗣昌、高起潜掣肘,孤军苦战,十二月,在巨鹿蒿水桥兵败阵亡。
南明弘光谥忠烈,清谥忠肃。
有《忠肃集》。
词学图录
卢象升(1600-1638) 字建斗。常州宣兴人。兵败殁于阵中。南明弘光时追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诗词慷慨苍凉。有《卢忠肃集》,词在集中。
维基
卢象升(1600年—1639年—Lu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直隶宜兴张渚茗岭(今江苏)人,祖籍江南东道鄞县(今浙江宁波),明末政治人物、军事将领,天启进士,练“天雄军”,围剿农民军有方,官至宣大总督,在对清战争中战殁。南明谥忠烈,清乾隆时谥忠肃。象升幼时潜心读书,好骑射,虽是文人,皮肤白晰,身材削瘦,但力气很大,天赋异禀。年轻时便与东林党人相善。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十七岁进入国子监“补博士弟子员”,天启元年(1621年)中式应天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象升能与部下共甘苦,善于驭下,过著苦行僧式的生活,史载其“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改元,任直隶大名府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满州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沿喜峰口入袭京畿,卢象升募了一万士兵勤皇,还没打仗,满人就退兵了。崇祯三年,提任参政,负责练兵,于大名府一带(古名天雄)以亲友、同乡的关系网招募军队,号称“天雄军”。崇祯四年(1631年)因治绩优良升任按察使。崇祯六年(1633年)象升率所练“天雄军”,镇压由山西入河北之民变。后任五省总督,管江北、河南、湖广、四川、山东剿匪事,与将领祖宽、左良玉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部。象升军到汝阳时,军中断粮三日,象升以身随之断粮,军无怨言,无人逃亡。汝阳之战,卢象升自城西攻,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崩溃。高迎祥聚合部众二十万之众,继续逃亡,在确山再败于卢象升。自崇祯八年五月至十一月,象升以率绝对劣势兵力,先后十余战皆胜,斩杀民军三万余人,彻底扭转了战略局势。崇祯九年正月,高迎祥会合张献忠,三十万之众攻击南京,不利,退攻滁州。卢象升率军赶到,以两万之众再次击败高迎祥,并以各将领围堵,高迎祥人马散尽,退入湖广郧阳。卢象升手下祖宽所部以不熟山势为由,拒绝入山作战,象升无计可施。崇祯九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建国,国号为「大清」,六月,阿济格率清军攻入喜峰口,纵意抢掠而去。象升调任宣大总督,率师进驻京畿,严明军纪,操练兵马,清军不敢进犯。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侵,北京戒严,崇祯帝和战不定,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主张议和;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然杨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切断象升粮饷,屡屡调走象升部生力军,致使号称“总督天下援兵”的象升部只剩区区五千老弱残卒。是年十二月十一日(1639年1月),卢象升移兵钜鹿(今属河北)贾庄,已断粮七日,全凭百姓自愿捐粮掺杂冰雪为食,然无一人叛。宦官高起潜统兵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象升派遣杨廷麟去求援,高起潜置之不理。卢象升知事不免,军中大哭,誓与清军决一死战。随拔寨而出,于蒿水桥决战清军。史载“……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共 5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