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用和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5—1769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长公,号可堂。
入赀为刑部贵州司主事,旋乞归。
善诗,尤工金元乐府,熟谙南北宫调。
有《摘庄》、《性学私谈》、《太上吟》、《金箱壁言》、《丰南人事考》、《大藏摘髓》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常时平(1497年—?
),字允升,直隶河间府交河县人,军籍。
顺天府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
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七十九名,登第二甲第五十八名进士。
授刑部主事,十二年六月改任浙江道御史,十三年巡按辽东,二十年二月升山西按察司佥事,二十三年正月升河南布政使司右参议,二十六年因湖广贡银在河南新乡被劫,巡按御史侯度、分巡佥事刘佐、分守参议常时平、卫辉府知府李用和等人被逮捕至京拷问,后罢官归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东阿人,字宪甫,号介潭。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淮安府推官,擢御史,出按宣大、山西、河南。湖广贡使至河南,遇盗,有司请捐帑金以偿,度不许,忤中官,杖阙下,创重卒。
维基
侯度(1504年—1547年),字宪甫,号西湄,山东东阿县人。
辛卯山东乡试第四十七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名进士。
户部观政,授淮安府推官,十九年十月选为四川道试监察御史,二十年十一月实授,二十一年出按山西,二十五年巡按河南,湖广守备太监廖斌派遣长随夏忠进献皇庄子粒银,至河南新乡为强盗所劫,侯度与分巡佥事刘佐、分守参政常时平、卫辉府知府李用和等人被锦衣卫逮捕至京,送镇抚司拷问,释放后行至良乡,因伤重而亡,年四十有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92—1847 【介绍】: 清浙江仁和人,字秋舲。道光二年进士。以候选知县,家居二十年,授陕西延川县,以病不赴,后改任金华府教授,亦不赴,以课徒终。约卒于道光末。工词,纯写性灵,而持律较严。有《香消酒醒词》、《蘅香馆诗稿》。
中国古代名人录
字秋舲,浙江仁和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前后在世。性倜傥,工诗词,家贫好读书。第道光进士。迟回二十年,选延川知县,不果往。改金华教授,亦末履任。庆熹工诗词散曲,著有《楚游草》、《蘅香馆诗稿》、《香消酒醒词》及《香消酒醒曲》,并传于世。
香消酒醒词·序一
三十年前,同里应有司方试,兼为词章之学者,有赵君秋舲,暨葛秋生、姚古芬、梁晋竹、俞少卿诸人,而余则虱处其间,风檐橐笔,酒座分题,相与上下其议论,各出所作,互相评骘,佳则誇诧之,其不惬者,必纠弹不少恕。
时君与余,诗文外复喜倚声,君则更为金元乐府,缠绵哀艳,一往有深情,即今附刊于词集后者皆是也。
张仲雅先生评陈小鲁之词,以为其语华,其气爽,出入苏辛间,纯乎性灵,君与小鲁习,故词亦如是,而律则较严矣。
独念君以沉博绝丽之才,能取科第,而不登馆阁,仅以县令待铨,家贫亲老,仍食砚田,以帖括课后进,经其指授者,多得气去。
家居几二十年,始铨授陕西延川令,中途病作,不得往,归而杜门养疴,久之,始改就婺郡教授。
一日,过余曰:「半生以帖括课徒,与米盐尘俗者无异,今将弃去,探金华洞天之胜,课士有暇,当复理词章故业,君司训之期不远,他日倘得同郡,吾两人引商刻羽,定有倡酬之业。
」余闻君言,亦心窃冀之。
乃未几而旧疾复作,遂不起。
乌虖!
抱才不遇者多矣,若君读书成进士,不可谓不遇,乃于金门玉堂,已叹神仙风引,即一县令一冷官,皆不克履其任。
才人之厄,遇而不遇,未有如君之甚者也。
回忆少年角逐文场旧侣,君之遇既若此,秋生、古芬、少卿皆未第,先后归道山;晋竹以孝廉就鹾尹,而又客死岭南。
惟余以瓠落之身,块然尚存。
读卷中词,多当日朋笺赠答之作,箧衍丛残,萤乾蟫蚀,而余亦且百年过半,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哲嗣子循茂才将梓遗稿以传,谓蘋香女兄及余皆曩时与君论词学者,属余为商订。
后死之责,其何敢辞。
昔杭堇浦太史序张南漪徵士遗集曰:「余独欷歔累息而不能自已者,则非以死生零落之谓,谓夫吾党可以益余之短者,又弱一个焉。
千秋之业,百岁之期,交集于胸中,忾焉寤叹。
」今余之序君词,与太史有同感也。
噫!
道光二十八年重五后三日,魏谦升滋伯甫书于翠浮阁。
香消酒醒词·序二
辞藻,色也。宫调,声也。选声配色,而以我咏叹其间者,情也。情与声色,去道远,而一变即可以至道。何则?小乘人仇视其情,恶色如革囊,畏声如毒鼓,大雄氏诃之,谓其于菩提绝分,惟上根利器,知遍法界虚空大地,乃至一尘一毛,罔非性体本具,自利利他,于是乎在。设无声色,何名性具;设无情,何由兴慈而运悲。故声色者道之材,而情者道之蒂也。余髫年即与梁君晋竹游,晋竹工文章,喜为长短句,数为余道秋舲词,因得交秋舲。迨长为名利牵,不获时晤。癸未与晋竹聚首都门,凡一载,互商学术,谓雕缋非究竟事,将致力于竺坟。辛卯余旋杭,秋舲亦假居里门,尝语余曰:词学宜少不宜老,以时变者也。即变而入不变,舍楞严其谁与归。惜晋竹早亡,秋舲复示疾频年,未卒业而逝。每念及竟日怆然,以为词坛墟义城亦墟矣。此《香消酒醒词》,为秋舲少时作,其一往情深,谐姜张之声,绾吴蒋之色,深入南宋诸名家三昧,所不待言,顾具是美才,而中年来拳拳白业,与晋竹若一辙,岂香果消酒果醒哉。香与酒,犹之声与色,苟融情于香酒,自有不待消而消,不待醒而醒者。固知声即无声,得微妙声,色即无色,得善常色,情即无情,得普遍情。虽现生未能即證,而食少金刚,历劫不化,大光明藏中,且偕晋竹由文字入总持门,出生功德无量,则是词也。小乘戒之曰绮语,大乘宝之则曰道种也。道光己酉二月下浣愚弟项名达识于印莲小室。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吴梅(1884—1939),字瞿安,一字灵鹤,号霜厓,别署吴某(梅的古体字)、腥庵、臒盏、厓叟、逋飞、呆道人,室名奢摩他室、百嘉室,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南京东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光华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教授。著有《霜厓曲录》、《霜厓四剧》、《词学通论》、《南北词简谱》、《词学讲义》、《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曲学通论》、《元曲研究》、《辽金元文学史》等。师承唱曲名家俞粟庐、诗人陈三立、词家朱祖谋。在曲学领域,既从事理论研究,也进行创作。创作有杂剧、传奇11种,不仅擅长制曲、谱曲,而且集高超的演奏与字正腔圆的演唱于一身,被誉为“曲学泰斗”。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曰“曲学之兴,(王)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限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成。国维详其历史,未若吴梅之发其条例。国维赏其文采,未若吴梅之析其声律。而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为大师。”
词学图录
吴梅(1884-1939) 字瞿安,一作癯庵,一字灵鳷,号霜厓,一作霜崖。长洲(今苏州)人。清诸生。清末任东吴大学、存古学堂教习。入民国,历任南京第四师范、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光华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避抗战至云南大姚病卒。精戏曲学,与王国维并称两大家。且制谱、填词、按拍能一身任之。南社社员。有《霜厓诗录》、《霜压词录》、《霜厓文录》及传奇《风洞山》、杂剧《湘真阁》等。
霜厓词录·序
岁己卯春,吴县吴君瞿安殁于云南之大姚县。
殁前数月,寄湘潭柚园,写定其所作为《霜厓词录》,以书抵予,乞为序。
值人事牵役,卒未报。
又闻君丧,始为之,而君不及见也。
方兵事起,君扶衰病走避鄂湘间,复转徙历桂林、昆明而至大姚,遂不起。
读君书及君自序,惴惴焉若亟为身后之托者,初不料其果死异域也。
执笔怆念。
吁!
可伤已!
君记诵博洽,文辞尔雅,以金元乐曲之学,教授于南北大学者历二十年。
海内推明音律,惟首举君,而亦以是掩君他长。
世辄谓元曲兴而宋词亡,工于曲者于词为病,观君所为顾不尔。
君审律至精,尝论:「曲韵以入配三声之音为正,准之宋贤诸词,凡以入作平或上去者,无不符合。
近人词守四声者,知入可代他声而已,未悟韵部之分配不可乱也。
」又曰:「阳上作去,实利歌喉。
」此皆前人所未言,君自乐曲中获之,而尤有裨于词者也。
宋词人谙音律者,每一篇出,莫不谐歌者之口。
君词亦犹是矣,不待精彩之美耳。
颉颃前贤,其斗南继翁之比欤。
柳耆卿乐章喜用俗语,开南北曲先例。
君既工曲,而词必雅驯,不屑屑效彼,非才力有馀,孰尽能事若此耶?
吾乡蒋心馀以《九种曲》著,其词实超于并时诸贤,具有定论。
然则君虽以曲名,终不相掩可知已。
君他著述有文二卷,诗四卷,《曲录》二卷,《南北词简谱》十卷,《霜厓三剧》一卷。
其行谊别具于君门人卢前所撰事略焉。
新建夏敬观。
据贵阳文通书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初版本
霜厓词录·自序
霜厓手定旧词,凡三易寒暑,缮录既竟,遂书其端曰:梅出词鄙倍,忝窃时誉,总三十年,得如干首。身丁乱离,未遑润色,诣力所在,可得而言。长调涩体,如耆卿、清真、白石、梦窗诸家创调,概依四声。至习见各牌,若〔摸鱼子〕、〔水龙吟〕、〔水调歌头〕、〔六州歌头〕、〔玉蝴蝶〕、〔甘州〕、〔台城路〕等,宋贤作者,不可胜数,去取从违,安敢臆定?因止及平侧,聊以自宽。中调小令,古人传作,尤多同异,亦无劳龂龂焉。又去上之分,当从菉斐轩韵,阳上作去,实利歌喉。秦敦夫以此书为北曲而设,盖以入配三声,别无专韵耳。不知此分配之三声,即入韵之标准,持校宋词,莫不吻合。爰悉依据,非云矫异。其它酬应之作,删汰颇严。区区一编,已难藏拙,惠而好我,慎勿补遗。嗟乎!世变方殷,言归何日?敛滂沛于尺素,吐哀乐于寸心,粗记鸿泥,贤于博奕,览者幸哀其遇也。 戊寅二月,长洲吴梅,时年五十有五,避兵湘潭作
人物简介
吴梅(一八八四—一九三九),字瞿安,号霜崖。吴县人。年轻时参加南社,在北京、南京等地大学任教,从事词曲、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简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