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林豪(1831~1918),字嘉卓,一字卓人,号次逋,福建金门人。其父林焜熿,学者称竹畦先生,工诗及古文,著有《竹畦文钞》、《浯洲见闻录》……等作。卓人幼承家学,兼以天资聪颖,故十馀岁便淹通经史,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生员,咸丰九年(1859)取进举人,但其后考运不佳,竟未能再上层楼。同治元年(1862),先生东渡,游历台湾各地,后于艋舺巧遇奉檄办团练的林占梅,因此受邀担任潜园教师,任占梅之妾杜淑雅之西席,于潜园中生活四年之久。同治六年(1867),淡水厅严金清拟修厅乘,林豪受邀总辑编撰,隔年事成,因获聘澎湖文石书院任教,乃辞别占梅离竹。同治十二年(1873),林豪得见陈培桂《淡水厅志》刻本,发现内容改窜其作却谬误不少,因此愤撰〈淡水厅志订谬〉一文,以断是非。光绪四年(1878),主草《澎湖厅志》,但未刊印。光绪八年(1882),返回故里,重修《金门志》。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澎湖厅志》。毕生致力文史,编修方志,厥有心得,最受肯定;而其文学著作,数量甚夥,亦属名家。其中,《诵清堂诗集》、《诵清堂文集》、《瀛海客谈》、《潜园诗选》……等作内容,均与本地相关,惜除了《诵清堂诗集》外,馀皆亡佚。 《诵清堂诗集》共收录林豪古今体诗作一千零一十八首,分有十二卷,是先生晚年自所釐定之稿,民国四十六年由其侄孙林策勋辑刊,于菲律宾大众印书馆印行,以下所录林氏诸作,据此版本编校。此诗集内容,与本地攸关者,计有《台阳草》二卷、《澎海草》一卷,前者或描写潜园生活,或叙台地社会民情,或抒发个人情怀,或采录史事名胜;后者偏于晓谕生徒之作,旁及客中兴寄与澎湖风土人情。在诗艺表现上,善用散文句法,使句式活泼灵动;又迭以顶针修辞,使上下诗气衔承一贯,紧凑有劲;喜用歌行古体,在长篇巨幅中施展诗人才力等,是皆有过人之处。(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刘承干(1882~1963),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原籍浙江上虞人,祖先于康熙年间迁居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刘氏幼年入当地浔溪书院就读。光绪卅一年(1905)贡生,清末曾任候补内务府卿,民国之后以前清遗老自居。宣统二年(1910)始戮力聚书,因家富故购书激增,以致上海「求恕斋」不敷使用。民国九至十三年(1920~1924),刘氏再兴筑「嘉业堂」,藏书以明刻本二千种和地方志一千二百种闻名于世,亦不乏宋元善本秘籍,成为当时最大之私人藏书楼。抗战时期,刘氏家道中落,藏书逐渐散出,今分藏于台湾国家图书馆、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民国五十二年(1963)病逝上海,享年八十二岁。 刘氏喜刻书,尝自所藏中择善本刻印流行,主要有《嘉业堂丛书》、《吴兴丛书》、《求恕斋丛书》、《留馀草堂丛书》、《希古楼金石丛书》等,编有《明史例案》、《南唐书补注》、《王文敏公遗集》、《辽东三家诗钞》等〖参考(一)王河《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二)李性忠《刘承干与嘉业堂》,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三)林申清《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民国十四年(1925)仲春,在上海以聚珍仿宋版刊印王松《沧海遗民剩稿》,封面题字并书序。同年仲夏又作〈王友竹先生六十寿言〉一篇。(杨永智撰)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