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情

相关人物:共 25 位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张源思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源思,号睿衷,浙江嘉兴府海盐县籍,海宁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吏部观政,六年授广东高要县知县,十二年丁忧去职。
事母尽孝,与兄张源成、弟张源长友爱无间,曾经伏阙陈情,皇帝下诏旌表其母庄氏。
柴恪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柴恪(1543年—1603年),字子舒,号慎庵,湖广承天府潜江县人。
进士出身。
孝子柴浩四世孙,十岁能属文,十一而孤,就学于妇翁郭黄门嵩。
十七补邑诸生,积学累行,崭然自树。
万历七年(1579年)己卯以选贡中乡试,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除常州府之无锡令。
锡大徭独长赋最,素封之家贿吏免役,中人破家者十室而九。
恪首厘剔更,令家不千金,田不百亩者不长赋,民乃不困。
岁大旱,恪走群望而祷,忧勤至诚,雨随澍。
秋大风偃禾,恪禳之,风反禾尽起,吴人奇其事。
五载奏最,迁兵部职方主事,入省甫十日,上以封倭使辱命,欲更遣科臣,廷议多同异不决,上怒,罪宗伯、司马、诸郎及给事中,惰慢窜逐者十九人,恪与焉,得添注延州尉。
归而杜门谢客,于城南莳花竹,构亭,颜曰:寤言。
灌园学圃,角巾布衣,逍遥物外,年六十一卒。
天启嗣服,覃恩议赠恤建言诖误诸臣,恪子一真时授随州训导,疏其事,遣弟一德诣阙陈情,报可,赠恪玺丞,祀乡贤。
陈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祁阳人,字君庸,号楚石。隆庆五年进士。官御史,忤中官冯保,称病归。后复起,万历十年按陕西。时三秦荒旱,上疏请赈,全活甚众。历督漕侍郎,黄淮屡决改道,舟多覆者。荐开疏河道,粮运利之,民亦称便。累官吏部尚书。有《古今衷辨》。
维基
陈荐(1545年—1632年),字君庸,号楚石,湖广永州府祁阳县人,民籍。
湖广乡试第三名举人。
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十二名,三甲第十八名进士。
初授松江府推官,万历四年(1576年)考选,授试御史,补监察御史,九年巡按应天,十年巡按陕西,时三秦荒旱,荐清赎锾,得四万馀金,疏请蠲赈,全活者甚众。
十二年二月升河南副使,十五年七月升江西左参政、分守南昌道,历四川按察使、山西布政使,二十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云南。
二十三年六月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条陈七议:一禁官军改差、一议营基营房、一议改造战船、一议请给关防、一议选任捕职、一议核实功迹、一议江海要区,得旨如议行。
二十六年十二月改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三十年陈情乞归。
三十六年八月起升刑部右侍郎,屡疏乞休未允,自陈乞南,遂于三十七年八月改任南京刑部侍郎。
四十年任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等处都御史,加户部右侍郎,四十三年因与道臣邓云霄相讦,屡疏引病乞归,前后得旨慰留者数次,其年十月三年满考,升为户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如旧。
四十五年三月为给事中徐绍吉等纠拾,令致仕。
天启元年七月起复任南京刑部尚书,二年二月改南京户部尚书,九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未任而乞休。
卒年八十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蒋宏宪,字成甫,号笠泽,士元之子。
宜兴人。
万历十三年举人,后擢升国子监博士,后因其母老,陈情养终,克孝于亲。
母卒,补原官职,不久任户部主事,历办河西山西赈饥救灾,犹到人清廉克俭著称。
又迁升员外郎,劳卒任上。
名录崇祀名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5—1523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明诗纪事·丁签·卷四
善夫字继之,闽人。
弘治乙丑进士,除户部主事。
改礼部,以谏南巡,杖阙下,寻乞归。
用蔫起南刑部郎中,改吏部。
有《少谷山人集》二十五卷。
(《园宝新编》:继之气秀岩谷,发情声诗,虽才韵弗充,而古色精言,高映霞表,飘飘然有逍遥远举之志。
《艺苑卮言》:郑继之诗如黄河冰棱,石岭天骨。
继之初不识王仪封廷相,作《漫兴》诗有云:「海内谈诗王子衡,春风坐遍鲁诸生。
」后郑卒,王始知之,为位而哭,走使千里致奠,为经纪其丧,仍刻其遗文。
人之爱名也如此。
艺圃撷馀》:郑善矢气骨棱棱,差堪旗鼓中原。
《国雅》:继之才赋英迈,往往有新语。
邓原岳《西楼集》:先生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
古诗、乐府原汉、魏,下及六朝,歌行近体抵掌少陵,绝句翩翩有青莲之致。
书法尤入神,真行斟酌《圣教》;狂草奔放,纵横烂漫,颠、素而下弗论也。
间又创意点染花草,丛筱怪石。
得象外趣。
邓原岳《闽诗正声》,洪、永之间,专谭兴趣。
则林膳部、王典籍名其家。
弘,正之时。
气格为宗,则郑吏部擅其誊。
《谈艺集》:继之沈郁之恩,慷慨之词,如苍松挺秀,古梅含芬。
《焦弦竑笔乘》:予家有善夫批点杜诗,其指摘疵颣,不遗馀力,然实子美之知已,馀之议论虽多,直观场之见耳。
尝记其数则,一云:「诗之妙处正在不必说到尽,不必写到真,而其欲说欲写者,自宛然可想,虽可想而又不可道,斯得风人之旨。
杜公往往要到真处尽处,所以失之。
」一云:「长篇沈著顿挫,指事陈情,有根节骨格,此杜者独擅之能,唐人皆出其下。
然正不以此为贵,但可以为难而已。
宋人学之,往往以文为诗。
雅道大坏,由杜者启之也。
」一云:「杜陵只欲脱去唐人工丽之体,而独占高格,盖意在自成一家,不肯随场作剧也。
如孟诗云:『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便自风度,视『玉佩仍当歌』不啻霄壤矣。
此诗终以兴致为宗,而气格反为病也。
」善夫之诗,本出子美,而其持论如此,正子瞻所谓知其所长,而又知其敝者也。
列朝诗集》:林尚书贞恒撰《福州志》,刺少谷诗专仿杜,时靡天宝,地远拾遗,以为无病而呻吟。
以毅皇帝时政观之,视天宝何如?
犹曰无病呻吟,则为臣子者,必将请柬封、颂巡狩而后可乎?
甚矣尚书之颠也。
徐熥《晋安风雅》:正、嘉之际,郑吏部善夫实执牛耳,虎视中原。
而高、傅二山人左提右挈,闽中雅道遂曰中兴。
《笔精》:郑继之野兴诗末云:「年来混迹渔樵下,况有铜鞮伯氏风。
」用《春秋》晋叔向兄铜鞮伯华事耳。
向见郑诗刻本,疑用「白铜鞮」故事,改曰「习氏」,不惟失作者本意,而于题旨句法不相符矣!
闽小纪》:郑善夫尝雪中游天台,美髯白皙,毛褐笋舆,戒从者勿言姓名,人以为神仙,甚传郡中。
太守顾璘闻之,曰:「此必吾继之。
」亟使人要之。
善夫答以诗云:「客有飘飘者,闲来湖海游。
云端寻雁宕,雪里过台州。
白业藏贤达,浮槎近斗牛。
丰干漫饶舌,太守是闾丘。
」 《坚瓠集》:郑少谷《上泰陵》诗云:「苦忆焚香赐第日,报恩真愧济时才。
」盖泰陵乙丑科宫中焚香祝天,愿得贤才以辅太平。
故云。
《明诗选》:陈卧子曰:「继之雅质,故铺叙之言独长。
」 《池北偶谈》:宋、明以来,诗人学杜子美者多矣。
予谓子瞻得杜气,鲁直得杜意,献吉得杜体,郑继之得杜骨。
《龙性堂诗话》:吾郡林子羽、郑继之成工七律。
子羽刻意三唐,已造堂奥,继之仿佛工部,几夺神骨。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郑少谷古厚郁啬,七子外别树一帜。
田按:少谷清才,集中仿魏、晋以来无所不有,但摹壮为多耳。
大约气格雄浑,五律歌行最胜;音节浏亮,七言律绝为优。
但摹拟极肖,融化为艰;短制偏工,大篇未化。
其品次在何、李、边、除之亚,馀子不及也。)
维基
郑善夫(1485年—1523年),字继之,号少谷,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明代儒学家(阳明学)、诗人、政治人物。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生于高湖,世代书香,少有才名,精于易经、数学和历法。弘治十七年(1504年)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正德元年(1506年),以候补官员在京纂修《苏松常镇实录》。正德六年(1511年),任户部广西主事。因宦官当政,辞官,筑少谷草堂于金鳌峰下,闭门读书,曰:“俟天下之清也。”正德十三年(1518年),诏任礼部主事,升任员外郎。正德十四年(1519年)因痛斥江彬被廷杖三十,罚跪午门五日,辞官未获准。隔年辞官获准,与傅汝舟、福州太守汪文盛有来往。嘉靖元年(1522年),都御史周季风荐任南京刑部郎中,未几,改任吏部验封司。嘉靖二年(1523年)游武夷山,感染风寒返家,两天后病逝,葬于福州西郊梅亭山。善夫精于天文、算学,能推算日蚀、月食,上疏请改历元。《明史·文苑传》有传,称其“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柄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11—1794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字尚佐,一字黼廷,晚号拙修。嵇曾筠子。雍正八年进士。少时从父视察河工,熟悉情况。乾隆间历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四十六年,观察河情,谓必改归山东入海,请乘决河之势,挽全河北之流,时不能用。晚年加太子太保,为上书房总师傅。卒谥文恭。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七
嵇璜,字尚佐,一字黼廷,晚自号拙修,长洲人。雍正赓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乾隆庚戌重宴琼林。赠太子太师,谥文恭。有《锡庆堂诗集》。
维基
嵇璜(1711年—1794年),字尚佐,晚号拙修,江南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
水利专家。
嵇曾筠之子,父子皆长于治河。
嵇璜祖父嵇永仁是福建总督范承谟幕僚。
三藩之乱时,嵇永仁、范承谟被耿精忠所杀。
其父嵇曾筠是雍正年间副总河、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
嵇璜幼聪慧,读《禹贡》曰:“禹治水皆自下而上。
盖下游宣通,水自顺流而下。
”在场的长者皆惊为天人。
雍正八年(1730年),嵇璜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
曾随其父习河工,帮办河务。
乾隆九年(1744年)奉命视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治水工程。
乾隆十八年(1753年),黄淮水涨,上宣防八事,提出固堤与宣泄相结合。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授江南河道副总督。
乾隆二十九年,丁母忧。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守丧结束后署礼部尚书,不久实授。
同年七月,再度出任河东河道总督。
乾隆三十三年九月(1768年),授工部尚书,罢直南书房。
不久因故左迁左副都御史。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迁工部侍郎。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重新擢升尚书,调兵部。
乾隆四十年(1775年),再调工部。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调吏部,协办大学士。
乾隆四十四年(1770年)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夏天,黄河青龙岗段决口,泛滥成灾,嵇璜曾提出让黄河重返山东故道的建议,未获准,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自铜瓦厢决口,最后竟自行返山东故道。
乾隆四十七年(1773年),加太子太保,在上书房总师傅上行走。
因年老,获准日出后入朝,获赐玄狐端罩,并为汉大臣领班。
乾隆五十年(1776年)正月,赴千叟宴。
次年以年老乞休,乾隆帝赐诗慰留。
乾隆五十五年四月,嵇璜中进士已年过六十年,重与恩荣宴。
嵇璜多次随从帝南巡,乾隆常有诗歌赠答唱和。
因乾隆帝同岁,在八十寿辰前,特意上奏将其生日从六月改到乾隆帝万寿节后。
乾隆帝嘉许嵇璜“知礼”,代定为八月十九日,并赐诗及联榜、上方珍玩以示恩宠。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七月,嵇璜病卒,年八十四,乾隆帝命皇八子祭奠,赠太子太师,赐祭葬,谥文恭。
清史稿》有传。
赵炳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炳,北直隶真定府赵州隆平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顺天府乡试举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登己丑科进士,授朝邑县知县,其地东滨河,河西徙朝邑入蒲州者若干亩,炳为河灾议以复其地。
凡有不便于民,悉请除之。
治朝八年,政平讼理,以循绩转户部主事,督饷宁夏,复命充监兑官,请托不行,省粮户费以数千计。
万历二十九年由工部都水司郎中升河南按察司佥事,后陈情乞归,卒于家,祀乡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广西全州人,字希明。万历十一年进士。历官石首、海宁知县,治行最,擢御史。万历二十四年,兵部尚书石星遣李宗城等使日本,欲以册封丰臣秀吉易取日军退出朝鲜。宗城见无成功可能,逃归。神宗听石星言,欲另遣给事中充使。学程上疏反对往封,忤帝,欲杀之,群臣请宥,系狱近十年,三十四年谪戍宁远卫。久之,放归,卒。
维基
曹学程(1554年—1608年),字希明,号心洛,广西桂林府全州人,民籍,明朝御史。
万历七年(1579年)孝廉。
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曾经因日本侵略朝鲜上书直谏,得罪万历帝,多次差点被斩首。
但仍然遭拷打、入狱十年,李太后向皇帝求情,才被流放。
出狱不久后病死,年仅五十五岁。
天启帝为之昭雪,并追赠太仆寺少卿。
广西乡试第七名,三十岁中式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九十一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五名进士,任石首县县令,后改宁海县县令,十八年(1590年)修《宁海县志》。
政绩卓著,二十年升广东道御史。
二十三年清理屯田,二十四年巡按直隶。
后来日本侵略朝鲜,万历和战失据,又想派宋应昌等出援;一面又想与日军议和。
曹学程上疏反对议和,触怒万历,万历称其受指使,刻意攻击皇帝,命逮下锦衣卫严讯。
学程被拷打成体无完肤,也不说出所谓的指使者,改由刑部定罪。
朝中大臣萧大亨、侯廷佩、陈于陛、沈一贯、赵志皋等不分东林党、齐楚浙党,都为他上书陈情,并说曹学程其母九十馀岁,希望能释放,但万历都无动于衷。
万历非常恨曹学程,多次赦免罪人,惟独不肯释放曹学程。
曹学程身陷囹圄十年,三次令押赴法场陪斩,有一次万历想斩杀他,但因出现龙捲风吹翻屋瓦,监斩官乞求延期。
学程之子曹正儒上血书,乞求代父一死,皇帝也不答应。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九月,李太后得知曹学程其母九十馀岁,于是帮他向万历帝求情,阁老朱赓、东厂提督陈万化也看他可怜,乘机向皇帝跪求。
万历看在太后、朱赓与陈万化的面子,才让曹学程出狱,但依然发命其发配湖广宁远。
曹学程因多年牢狱、拷打,健康受到很大的影响,不久后病逝,年五十五。
天启初,天启帝认为他忠义可风,为其平反,赠太仆寺少卿。
崇祯帝旌表曹正儒为孝子,立牌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桃源人,字褐公。崇祯七年进士,官南安知县,以亲丧归。自此闭门著书,绝意仕进,声望颇重,因授翰林院编修,未赴任而卒。有《蟛蜞馆文》、《蝌蚪诗》、《馀仙草》等。
维基
阙士琦(1598年1月21日—17世纪),字褐公,湖广常德府桃源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阙士琦曾祖阙臣,祖父阙东晓,父亲阙来宾,为诸生时已经有文名,天启四年(1624年)中举人第四名,崇祯七年(1634年)成进士,都察院观政,陈情养母而不任官,到十年(1637年)获授南安知县,在当地爱民礼士,以长厚为治,其时乡间奸民藉著赋税太重,聚众请求他禁革,实际上为了制做乱局,他却毅然斥骂对方,众人一拥而出上径夺以去,上级知道后,明白他长厚,然而也无法惩罚奸人,不久因为母亲逝世回乡。
服阙后他打算赴京,到达扬州就遇上恶兵强行拿取其船,他叹息:「时事如此,尚复何为?
」于是回家,南明永历帝年间徵任为翰林院检讨、编修,著有《桃源索隐》、《捕鲤亭三草》、《道学参同》、《金刚经注疏》、《铁鹿草》等作品,但多数已散失。
弟弟阙士琳,副贡,曾任石门知县、监军佥事;从子阙闻,隆武二年举人,在岳山出家为僧,不接受清朝徵召,八十四岁去世。
严贞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严贞度,原名佩环,字茂肃,直隶苏州府嘉定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应天府乡试第十名。
万历十一年(1583年)联捷癸未科会试第六名,殿试登三甲第二百一十七名进士。
初授浙江东阳县知县,升刑部员外郎、职方司郎中。
任郎中期间,辽东总兵马林被太监高淮所诬,即将流放,严贞度上书陈情,惹怒神宗,被罢官归家。
晚年生活贫困,死后无钱下葬。
学者称蒲阳先生。
熹宗即位,追封为尚宝司丞,赐祭葬。
共 2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