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二三【介绍】: 明广东南海人,字乔仲。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御史,上疏言四海困竭,请罢建沙河行宫、金山功德寺。寻引疾归,起官巡按福建。二十四年疏劾严嵩奸贪,比之李林甫、卢杞。下诏狱廷杖除名。家居二十余年。隆庆初复官。万历初为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为张居正所排,罢。卒谥端恪。有《天山草堂存稿》。
何维柏(一五一○—一五八七),字乔仲,号吉林。南海人。明世宗嘉靖十四年(一五三五)进士,选庶吉士,改监察御史,谢病归。复入西樵,研白沙之学,从学者众。既补任,出按闽,以坐劾严嵩,廷杖免官归。隆庆改元,诏复原官,擢大理寺少卿,迁左佥都御史,历左副都御史,迁吏部侍郎。以忤张居正,出为南京礼部尚书。旋致仕,归居草堂。卒年七十七,谥曰“端恪”。有《天山草堂存稿》。明郭棐《粤大记》卷一四、《明史》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九等有传。维基
何维柏(1511年—1587年),字乔仲,号古林、天山,,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广州说古》一书则说何维柏为广州府三水县人,明朝学者、政治人物。谥端恪。原为三水县学附学生,中式嘉靖十年辛卯科广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会试第一百五十四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七十二名进士。选庶吉士,十六年正月授浙江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嘉靖二十四年(1545)五月,上疏弹劾严嵩贪污,帝怒下狱廷杖,削籍居家。家居二十馀年。何回乡后,“乃聚徒讲学,辟天山书院于邑之小港(按:邑指番禺,海珠区地域在广州设市前,向属番禺县管辖),从游者甚众。”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升任大理寺少卿,后再升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因母丧丁忧。万历三年,再升任至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得罪张居正,停俸三月。不久,改为南京礼部尚书。万历五年(1577年),与时宰相张居正不合,何再次被罢官,被罢官,返广州河南小港讲学,把书院改名天山草堂。时草堂附近小港涌上原有一小木桥,来往行人深感不便。后何带头斥资改建为石桥。而何辛勤讲学多年,从学者半数中举人,10余人中进士。乡人为纪念何维柏之功,在小港桥头建一座石牌坊,刻云桂发祥。
人物简介
【生卒】:1599—1665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闇公。崇祯十五年举人。与同邑陈子龙、夏允彝等结几社相砥砺为名节。曾荐东阳许都义勇可用,而大吏指都为贼,竟杀之。弘光时以马、阮乱政不出。南都亡,起义兵抗清。松江破,周旋海上诸义旅间,鲁监国任为左副都御史。郑成功每有大事,咨而后行。后死于台湾。全台诗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徐孚远(1599~1665),字闇公,晚号复斋,江苏华亭人。明朝末年,曾与陈子龙等人倡组「几社」。明亡后,曾襄助夏允彝举兵抗清,鲁监国授左佥都御史,永历五年(1651),从鲁监国至厦门,后由郑成功迎至金门,甚受倚重。永历十二年(1658),永历帝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成功指派徐孚远至云南向永历帝复命,孚远取道安南(今越南),却受阻于安南王而折返厦门。永历十五年(1661),随郑成功入台,但未久留,后再返厦门。永历十七年(1663),清师攻陷金门、厦门,孚远拟携眷归乡而不果,遂滞留广东饶平,两年后病故于此〖关于徐孚远晚年行踪,包括是否曾入台湾,及去世之地点,都有不同说法。综合各项资料,推测他应该曾来台湾,但停留时间不长,因此最后病故的地点也不在台湾,而以广东饶平之说较可信。由于留台的时间不长,因此相关诗作可清楚看出作于台湾者数量甚少。再者,台湾各种方志有明末诸入台遗老小传,但独缺徐孚远,这也是他留台时间甚短的旁證。参考《徐闇公先生年谱》之考證。〗。 徐孚远在明末文名甚著,现存诗作不论质量均大有可观。其诗风苍劲雄浑,豪宕忠义之气贯注其中,擅长以壮语写悲情,面目鲜明。有《钓璜堂存稿》诗集二十卷,1926年由金山怀旧楼刻本发行,共收入古今体诗二千七百多首,书前有陈乃乾、陈洙两人合编之〈徐闇公先生年谱〉。台湾银行编印之「台湾文献丛刊」将〈徐闇公先生年谱〉单独排印,并收入相关传记资料等数篇为附录一,徐孚远的〈交行摘稿〉诗作一卷为附录二,列为台湾文献丛刊第一二三种。另,台湾文献丛刊第二八○种《台湾诗钞》,收有徐孚远诗作五十一首,为目前较易见之选本。连横原本辑有《东宁三子诗录》,其中有《徐闇公诗钞》一卷,已佚。连横《台湾诗乘》卷一论及徐孚远诗,录其诗作十首。以下所收徐氏诗作,以作于台湾者为限,唯判断不易,仍有待进一步确认。(廖振富撰)
字闇公,松江华亭人。崇祯壬午举人。
人物简介
释行悦,字梅谷,亦号呆翁,晚称蒲衣尊者。姓曹氏,娄东人。年十八,披剃于普陀海岸禅林,受具后,担簦诣硿峒,参瑞白,知向上事。复参天童密,问:“掣电之机还许凑泊也无?”密方诘难,即拂袖云:“鹞子过新罗。”密连棒趁出,悦当时会得宾主句。年二十二,再参报恩,已而入夹山,参南涧箬庵,问:“隔江招手,便乃横趋,上座还具者个眼否?”悦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涧卓杖,云:“能有几人知?”悦云:“果然作家。”南涧便喝,悦即礼拜。明年,随侍金山,即承付属。后居庐岳,忽焉数载,时在茂年,居多暇日,乃简古公案数十百则,皆为颂之。丁酉,继席南涧。乙巳,主粤东龙树院。丁未,主蒋山天华。辛亥秋,复入粤住大隐禅院。癸丑,至南安,居西华山龙光寺。己未,赴江宁蒋山金陵寺请。壬戌拟之台山,先入京师憩锡城西。甲子秋,客城东弥勒庵,腊月朔夜,索水沐浴,焚香礼佛,辞众端坐,垂诫恳至,众皆感泣,请末后句,乃说偈曰:“使符多谢远相迎,撩起袈裟请共行。一曲浩歌归去乐,从来老将不谈兵。”三日荼毗,舍利莹莹,灵骨片片作金玉声,塔于南涧北莲花峰。寿六十六,腊四十八。悦凡七坐道场,五会说法,一语一机有照有用,学者宗之。弟子数十人,所著《正宗语录》、《列祖提纲增集》、《禅宗杂毒海》、《历代帝王宏教录》各若干卷,又《三会语录》《梦冰》《东皋》《拈庄》《放钵》《北游》诸集,皆梓行于世。
人物简介
释福住,字灵峰。姓卢氏,世居峄阳。其父始徙于宿迁,遂为宿人。生有灵兆,幼而颖异。静幽成性,寡于言笑。然体嬴质弱,病缠弥载。其父祷于佛,而疾少瘳。七岁,遂依护国庵瑞贞受染。稍长,诵经习礼,殷勤不懈。炬步度式,过于老宿。年近不惑,欲得名师指其觉路。环视区宇,殊难其选。深居独处,几四十年。雍正甲寅春,宪庙诏文海入都,改建法源寺。敕开戒坛,受法者千九百人,住始与焉。既卒事,访万寿寺调梅、西方寺不二,俱相深契,期以远大。因留京邑,荏苒四载。尝值秋初,登玉泉山。俯临湖水,溁洄曲抱,几十数里。其中蒲荷菱芰舆沙禽水鸟,隐映于烟霭楼阁间。觉胸襟壅积,豁然开朗。因念江浙名胜,尽为禅薮,当更有异。乾隆戊午暮春南还。自淮之广陵,谒福缘寺济生。连床话旧,夜镫忘疲。复渡江,抵金山,大晓老人为江天寺主,一见如故,相留弥月。偶于山楼静坐,更深月落,天气昏黑。忽见江心火光,星散照曜,林木楼鸟皆惊。晓曰:此木华《海赋》所谓“阴火潜然”者。住闻之,爽然自失,别有所悟。又数日辞去,由昆陵泛舟平渚,访生公说法台于虎邱下。然后次馀杭,过六桥,出西湖,寻济颠旧迹。凡石甑、虎林、栖霞、飞来峰诸胜,靡不穷探幽索,證所闻知。独至鸟窠立法之处,惟存古木扶疏,颓垣破院,怅望久之。乃历东阳而南越蒿坝,渡关岭,涉楢溪,步石梁,得寒山拾得隐居岩穴,与智者大师拜经台故阯。遂悠然神往,折方竹为杖,陟天台最高顶,以望赤城、苍洞、天姥诸峰。盖徘徊不能去,云侍者曰:“自此入天童、阿育王寺,有古舍利在焉。”乃复攀崖扪萝,趋拜其下。见白光昱然,显于塔中。厥后礼普陀,见海雾明灭,列嶂耸秀。高出云表,阴睛变幻,其状不一。山下波涛汹涌,雷砰电激,海岸孤绝。信非慈航,不能飞渡。庚申秋返宿,居极乐庵。检阅龙藏,两易寒暑。时慧朗尊宿,方修寿圣古刹,延住主席。更扩二楼,翚其式廓。至戊寅,年七十有一,传席其徒云浦,退处东林。石门深处,板桥隐隐。禅房花木,时有清香。户外松阴,池边竹韵,雨霁烟消,苍翠欲滴。怡然自适,忽焉一纪。惟扫地焚香,终日兀坐。神光圆湛,回出尘世。庚寅春示疾,二月六日淹然而化。寿八十有三,腊三十有七,塔于五华山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