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杨叔通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五
先生讳端,字文正,嗣六世祖也。
先生少授大父,父遗经,益博学,善诗古文词。
为人风仪脩整,进止有尺寸。
郡太守重其名,请为乡校五经师。
从学日众,诸大人邑子俱严事之。
前此凡以儒士试于乡,即不中式,亦得归补学生,从读书斋舍。
先生以身为人师,不得北,面更。
居弟子,之列。
每试于乡,其,归辄谢不赴学。
里中谓以传经启后为任,若宋弘之、章文重诸先生俱是也。
然学者至今称师道甚尊,必首李先生焉。
先生既为布衣祭酒,日从里中耆旧觞咏相集,更与金太仆先生、倪高士学博魏先生交最深。
方是时,国家盛平,岛外诸国,率由海道入贡,先至鄞。
鄞起嘉宾馆,接诸贡使。
诸使至,则闻先生名重,俱购其文归。
时得先生所言赠行,其国中以为重。
先生天性高淡,无所嗜,閒居著书,怡然俯仰。
然其处家益严,足为士族法。
与二弟同爨,至长子孙、四子、诸孙,各命以耕读,朝夕奉教诲左右。
家居城东砌街,别有草堂在东皋,佳山水处。
舍外善田百馀亩。
每春日,先生至草堂,辄身束带课耕。
尝自题于壁曰:四子之资,有宜耕,有宜读;五亩之宅,半在邑,半在田。
诵其遗言,风流犹可见也。
先栎轩先生诗有重名,而家乘及诸诗选所录仅此。
越世二百年,再经丧乱,即后人亦无从缀拾遗文,深可叹也。
家乘载里中诸公挽先生诗,如范公麟曰:一筇花坞断,三雅日湖空。
屠公滽曰:镜中华发无来往,庭外青山谢主宾。
周公相曰:渡海诗传百济去,及门业盛五经分。
陈处士鹏霄曰:浮白何人开韭席,踏青无地试芒鞋。
杨公叔通曰:高举已传从鹤御,冥心早见制荷衣。
俱一时名作,可传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僧。
应天府溧阳人,俗姓吕,号幻有。
二十二岁出家,从荆溪沙门乐庵剃发。
万历中至京师,受两宫供奉,凡留二十二年。
后复栖息五台山,静修十三年。
常州唐鹤征请还故里,住宜兴龙池,说法为临济正传,宗风大振。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四
禅师。名正传。字幻有。应天溧阳吕氏子也。根器宏远。慧语惊人。年二十二。荆溪沙门乐庵度之。即示师心法。师辄感奋。闻灯花𤒺。有省。乐庵殁。师计阅晚近禅门。方死绳墨。乃北抵神京。谒笑岩宝禅师。倾心具述所以。宝阴异之。忽趯出只履。变色厉声曰。向者里速道一句。师愕然无对。宝公便起。师俛首而退。中夜徬徨。公晨出。见师犹立檐下。颜如稿木。蓦唤师。师回顾公。公翘足作修罗障日月势。师豁然。深达堂奥矣。久之辞去。公以一笠与师曰。覆之。勿露圭角。师径往五台。栖息秘魔岩。一十三载。会太常唐公鹤徵。问道台山。见师如夙契。且约师还南。师以乐庵未塔听之。至荆溪。徵以龙池延师。龙池。故一源禅师道场也。嘉隆以来。先德物故。东南法社。例如灰冷。师至。怆然念百丈大智之风。有徒数辈。一如万指临之。于是。志士咸集。槌拂下。多颖脱而去。仅六载谢事。复游燕都。居普炤寺。时缙绅辈。留神空宗。日夕从师质證。师尝举扇。示诸大夫曰。当时孔子。还知有者个么。皆曰。不知。师置扇曰。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众跃然称谢。其揭示多类此。以故。笑岩道化。复振于燕赵。虽南北异势。而冲寒冒暑之士。不绝足下。围绕皆大器也。师据坐顾众曰。是大尽。是小尽。有对曰。大尽。有曰。小尽。小师从傍进曰。敢保不在历本上论量。师哂而休去。其徵勘。又多类此。法师月川者与师同参宝公。川左袒清凉。以非肇公物不迁论。当世莫能抗其说。师乃反覆剖析累万言。川卒燬板以谢。其整顿纲宗。又能类此。京中有为妖书诋上者。诏捕弗获。当事人藉口桑门。时紫柏可公逮系矣。一时名德。引去驰师。师笑曰。学道期了生死。生死了顾反畏祸耶。高卧如故。事寝。乃赴唐公再住龙池之命。其处境安详。又多类此。师前后京都二十馀年。当是时。两宫奉我田服之徒。方藉以有为。师独无所事。生平如饥如渴。一以宗旨为己任。故终师之世。升堂入室无虚日。每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话。问士大夫。般若无知。靡所不知。问。学者鲜有契其机者。师曰。今时人多有说得。尽是者恰像个脍子手何也。任他佛头来。魔头来狮子头来。象头来。牛头马头人头狗头羊头鹅鸭头。到汝案上。一一尽汝破除。打发一边去。只恐把个死猫头来。便茫然罔措。于此打发得开去。才是好脍子手。有僧进曰。请将死猫头来。师笑曰。果然不识。师处躬应物。严慈等之。故开遮如如。为不可测。卒以大机得人。而大振滹沱之宗。示寂之年。六十有六矣。先一日。有僧自台山来。师欣然与剧谈山中宿昔。抵暮索浴。浴出而示微疾。众惊疑环拥之。师举所著帽者三。众弗敢对。师乃拍膝宴然矣。盖明神宗万历甲寅年二月十二日子夜也。塔建本山之左。 赞曰。语云重雷发响。百里飞声。无事之者。愕然而惊。空闻其响。不见其形。吾滹沱一宗。自元明叔季盖冰霜之际矣。笑岩父子公孙。震匝地法雷。于严冷之首。下开万汇之蒙。上正千秋之统。猗欤休哉。至有觅形镜里。寻声谷中。亦独何哉。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七五八
函可(一六一一—一六五九),字祖心。
博罗人。
俗姓韩,名宗騋,字犹龙。
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
少为诸生,才气高迈,声名倾动一时。
惟绝意仕进,以声色犬马自娱。
明思宗崇祯十二年(一六三六)落发为僧,成为道独和尚之法嗣,与师兄函是(字天然)齐名。
曾充罗浮山华首台都寺,又在广州创不是庵静修
甲申之变,悲恸形于辞色。
明福王弘光元年(一六四五)以请藏入金陵,值国再变,纪为私史。
顺治四年,以“私携逆书”为清江宁守将所拘,旋械送北京。
部审免死,流放辽阳。
先在沈阳南塔(广济寺)开法,又于普济等七大寺说法,被大关以东奉为洞宗鼻祖,声名洋溢于朝鲜、日本。
又与辽阳流寓者结冰天吟社,为诗文之交。
家人均抗节死,故自号千山剩人。
明桂王永历十三年圆寂。
著有《千山诗集》二十卷(补遗一卷)传世。
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附录《方外》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