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严承范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职方郎中历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拜兵部尚书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
改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以忤阉系狱。
寻出为福建参政,进广东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张秋河,进户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理宣府兵饷,移疾归。
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赐归。
以忤刘瑾逮系,遣戍肃州,赦归。
卒赠太保,谥忠宣。
有《东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刘东山公晚年肃州之谪,虽由逆瑾,其实公同年焦阁老芳为之。
公与焦素无他,焦特忌公名耳。
岑猛赂既行,瑾集大臣议欲置公重辟,诸大臣惴不敢吐一语,独都御史屠公滽曰:「刘某何罪,必欲文致之!
」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议奏,瑾谋于焦及吏部尚书刘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刘某轻议夷人迁徙,发远戍。
」瑾初拟广西边卫,焦曰:「是送彼归也。
」乃定肃州。
公《西行稿》载公赴肃州时,故旧皆避不来会,独乡人严仲洪赠诗,公和笞之。
公《过六盘山寄西涯阁老》诗末句云:「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
」叹同年也。
后归自六盘,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子,前度刘郎今已还。
」中州子,焦与刘也。
其事盖如此。
《蠖斋诗话》:刘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诗,间有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兴具。
如《抚谕田州》句云:「如何万顷桑麻地,天与夷人作战场。
」虽土官岑溥亦感也。
出锦衣狱中有句云:「红尘未了清时债,白发重来此地游。
」盖公为兵部郎中,尝下狱也。
谪戍甘肃,《过六盘山》句云:「绿野误为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盖以为终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谪也。
《谪所示子侄》句云:「报国未能平海宇。
充军终是累儿孙。
」盖以逆瑾有刘某永远充军之批旨也。
又云:「犹有先朝宣召梦,急趋黄屋面承恩。
」盖思孝庙君臣相遇,千载一时,虽在谪所不忘情也。
《谪所赠同事》诗曰:「时事何人苦变更?
边城持戟半儒生。
」盖刘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谴谪甘肃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诗非所留意,语特轩爽。)
维基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自号东山居士,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天顺己卯湖广解元,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式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天顺八年(146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参政,有政绩。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刘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请求归隐。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镇抚狱,刘瑾欲置之死地。幸赖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东阳相救,改判处充军肃州(今甘肃酒泉)。在肃州的官吏怕得罪刘瑾,不敢供给膳宿,只有三名学生供养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的山坡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节操精苦,时称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名刹,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不存。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说永泰(今属福建)人。唐代僧人。节操精苦,时谓“头陀”。初参雪峰义存,转游五岳及南北丛林,遍访名师。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马殷奏请赐紫,住持报慈东藏,署号宝闻大师。卒于南岳。撰有《续宝林传》4卷、《南岳高僧传》。《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传》卷一七、《景德传灯录》卷一九有传,后二书存诗偈4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福州长溪人。操行精苦。奉养尤俭素。人以头陀称之。登雪峰即领指。无底滞。乾化中。住岳之慈报寺。一日诣三生藏。见灯镜光影涉入。叹曰。先达圣人具不思议智慧方便。而使华严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岂区区世间小巧。所能为哉。后有于道观中。设此器者。劲作颂五章非之。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皆劲笔。开平中楚王马氏奏赐紫衣。号宝闻大师云。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惟劲。福州长溪人也。节操精苦奉养栖约。破纳拥身衣无缯纩。号头陀焉。初参雪峰便探渊府。乾化中入岳住报慈东藏。亦号三生藏。中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如是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因叹曰。先达圣人具此不思议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观中亦设此灯。往因废教时窃移入仙坛也。有游岳才人达士留题颇多。劲乃叹曰。卢橘夏熟宁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齐闻不觉顿忘于肉味。嗟其无识不究本端。盗王氏之青毡以为旧物。认岭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区别。乃作五字颂。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灯有所属。属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显华严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马氏奏赐紫署宝闻大师。梁开平中也。劲续宝林传盖录贞元已后禅门祖祖相继源脉者也。别著南岳高僧传。未知卷数。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后终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难辄区分。劲公志鉴灯若遗物重获归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归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龟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闻大师惟劲。
福州人也。
素持苦行。
不衣缯纩。
惟坏衲度寒暑。
时谓头陀焉。
初参雪峰。
深入渊奥。
复问法玄沙之席。
心印符会。
一日谓鉴上座曰。
闻汝注楞严经。
是否。
曰不敢。
师曰。
二文殊如何注。
曰请师鉴。
师乃扬袂而去。
唐光化中。
入南岳。
住三生藏。
藏中有镜灯一座。
严第三祖贤首大师所制也。
师睹之。
顿悟广大法界重重帝网之门。
佛佛罗光之像。
因叹曰。
此先哲奇功。
非具不思议善权之智。
何以创焉。
乃著五字颂五章。
览者悟理事相融。
后终南岳。
师著述。
有宝林传四卷。
纪贞元后。
禅门继踵源流。
又制七言觉地颂。
广明诸教缘起。
又著南岳高僧传。
皆流传于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