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藻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27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硕。苏瑰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文宪。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0—727 字廷硕。排行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弱冠登进士第,授乌程尉,累迁右台监察御史。中宗时,历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睿宗时,升任工部侍郎,袭父爵许国公,世称苏许公。玄宗开元四年(716)起为宰相4年,后转礼部尚书,又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以工文称,朝廷制诰,多出其手,矞皇典丽,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亦工诗,典雅秀赡,唯不及文名之盛。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苏廷硕集》2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至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景云中,父丧免,起复为工部侍郎,袭爵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八年,罢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颋工诗能文,才思敏捷,与燕国公张说均以文章显,时号“燕许大手笔”。有《苏颋集》三十卷,已佚。今《苏许公文集》十一卷乃清苏廷玉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颋字廷硕。宰相瑰子。举进士。拜中书舍人知制诰。景云中袭爵许国公。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八年罢为礼部尚书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右丞。谥曰文宪。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颋)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艺苑卮言》
开元彩笔,无过“燕许”,制册碑颂,春容大章。
然比之六朝,明易差胜,而渊藻远却,敷文则衍,征事则狭。
许之应制七言,宏丽有色,而他篇不及李峤;燕之岳阳以后,感慨多工,而实际不如始兴。
《唐诗品》
许公天命英标,夙年妙悟,遭时丰豫,大启菁华,凡宴赏览游,靡不应制。虽君臣道合,侪辈同声,足以成其令节,而祥麟威凤,世所罕睹,盛时气候,亦可想见之尔。或曰:绮丽太胜,音节太缓,许公安得而辞焉?予解之曰:诗有六义,颂声独扬,非浑厚不足以庄其体,非藻丽不足以华其节,视之郁积感思之言,其尚异矣。识者谓许公有宫调,其殆此乎?
《诗源辨体》
苏颋七言律,较云卿虽其流畅,而整栗雄伟弗如。至如“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亦初唐佳句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许”并称,燕警敏,许质厚。吾评两公,亦犹庞士元之目顾、陆,一有逸足之用,一任负重之能也。《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丞》曰:“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不唯得讽励体,兼两切其职,隐然有陈力就列之义。此真纶綍之才,安得不推为“大手笔”?
《唐诗观澜集》
苏公诗气味深醇,骨力高峻,想其落纸时总不使一直笔,故能字字飞动,而无伤于浑雅。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故清俊有馀,偶遇佳题,亦能苍远。唯应制诸篇,词浮于质,自复成章,但为台阁之体。至如桃花温树,讽谏清言,乃亦破端为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8—505 【介绍】: 南朝梁南郡当阳人,字仲居。
性任侠。
仕齐为武宁太守。
与北魏作战,每战必捷,勇冠当时,敢死之士乐为用命者万余人。
萧衍(梁武帝)起兵,率众从征,破郢城,定寻阳,平建康。
入梁,又率军入蜀平刘季连。
为益州刺史二年,财宝无所私,勤恤民事,颇有善政。
梁武帝天监四年,征为右卫将军。
调任之际,魏军攻入汉中,因未派军救援,又与新任益州刺史萧藻有隙,遂为所杀。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姓王氏。
太原祁人性姿专静。
好学求师。
不惮险远。
于是事达磨。
禅师于岩谷。
而薙发焉。
既深造定宗。
又备探经论。
知圣法无二。
一以为已。
齐建武间。
南游扬辇。
爱钟山定林泉石之胜。
遂止于下寺。
王侯造请。
坐不为起。
跬步宫阙。
未尝谒觐。
高皇钦挹。
诏有司考室于开善寺。
以侍之。
副叹曰。
寰堵之室。
匡坐其间。
尚足为乐。
宁贵榱题数尺。
食前方丈哉。
且安而能迁。
古人所与。
何必滞此。
以玩耳目之好。
会西昌侯萧渊藻
出镇庸蜀。
因附以西。
由是默契之指。
被于邛𤏡。
久之南还。
住开善如初。
先是南平王观疾。
有野人可规得佛经一帙于胡翼山下。
其授经者曰。
予此山之神也。
为我语王。
疾无足忧者。
但依经法行斋三七日。
即愈矣。
且曰如不晓。
当问副禅师。
异日持以问副。
副惊以为此慧印三昧经也。
奚从致之。
教之行斋法。
王疾果瘳。
普通五年。
春秋六十一。
其未卒也。
或劝脩福。
遽起坐而厉声曰。
麋财费。
以延命资后有。
是岂达性空者所为。
房中什物。
并以施僧。
勿营棺垄。
弃尸山谷。
以饱鸟兽。
不亦善乎。
门徒涕泣莫从。
永兴公主素所归敬启请东宫著文。
湘东王绎。
为树碑焉。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副。
姓王氏。
太原祁县人也。
弱而不弄。
鉴彻绝群。
年过小学识成景行。
乡党称奇。
不仁者远矣。
而性爱定静。
游无远近。
裹粮寻师访所不逮。
有达摩禅师。
善明观行。
循扰岩穴言问深博。
遂从而出家。
义无再问一贯怀抱。
寻端极绪为定学宗焉。
后乃周历讲座备尝经论。
并知学唯为己圣人无言。
齐建武年南游杨辇。
止于钟山定林下寺。
副美其林薮。
得栖心之胜壤也。
行逾冰霜言而有信。
三衣六物外无盈长。
应时入里道俗式瞻。
加以王侯请道颓然不作。
咫尺宫闱未尝谒觐。
既行为物览。
道俗攸属。
梁高素仰清风。
雅为嗟贵。
乃命匠人考其室宇于开善寺以待之。
恐有山林之思故也。
副每逍遥于门。
负杖而叹曰。
环堵之室蓬户瓮牖。
匡坐其间尚足为乐。
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
且安而能迁。
古人所尚何必滞此。
用赏耳目之好耶。
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
会西昌侯萧渊藻
出镇蜀部。
于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络。
虽途经九折无忘三念。
又以少好经籍。
执卷缄默动移晨晷。
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
久之还返金陵。
复住开善。
先是胡翼之山有神人现。
以慧印三昧授与野人何规曰。
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也。
若不晓此法。
问之于副。
时以访之。
果是其曾所行法。
南平遂行斋祀。
疾便康复。
岂非内因外构更相起予。
不久卒于开善寺。
春秋六十有一。
即普通五年也。
窆于下定林之都门外。
天子哀焉。
下敕流赠。
初疾殛之时。
有劝脩福者。
副力疾而起厉声曰。
货财延命去道远矣。
房中什物并施招提僧。
身死之后但弃山谷。
饱于鸟兽不亦善乎。
勿营棺陇以乖我意。
门徒涕泪不忍从之。
将为勒碑旌德。
而永兴公主素有归信。
进启东宫请著其文。
有令遣湘东王绎为之。
树碑寺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 【介绍】: 名或作渊猷。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
萧藻弟。
封临汝侯。
历任吴兴郡守、益州刺史。
曾平定江阳人齐苟儿率众十万起事。
在州颇僭滥,为武帝所知。
还都,忧愧成疾卒。
官终中护军。
谥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广汉人,字深微。
少有才辩。
梁武帝天监初益州刺史邓元起辟为主簿。
后西昌侯萧藻与元起有隙,杀元起,且诬其反,研诣阙讼之。
萧恢临蜀,闻其名,请为别驾。
及藻重为刺史,州人为之惧,研举止自若。
大通二年,为散骑侍郎。
萧范至,复以为别驾。
数年卒官。
李膺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蜀郡人,字公胤。
初任涪令。
后为西昌侯、益州刺史萧藻主簿。
使膺至都,梁武帝问“今李膺如何昔李膺”,膺以“昔事桓灵之主,今逢尧舜之君”对,帝嘉之,迁益州别驾。
有《益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