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憺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柳憕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3 【介绍】: 南朝梁河东解人,字文深。柳惔弟。少好玄言,通《老》、《》,有美誉。梁武帝举兵至姑孰,憕与兄恽等于小郊候接。时道路犹梗,憕与诸人同憩逆旅食,俱去,行里余,憕曰:“宁我负人,不人负我。若复有追,堪憩此客。”命左右烧逆旅舍,以绝后追。当时服其善断。历位给事黄门侍郎、蜀郡太守。
全梁文·卷五十九
憕字文渊,河东解人,齐尚书令左光禄大夫世隆第四子。
历给事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后为始兴王镇北长史,随府迁镇西长史蜀郡太守。
天监十二年卒,赠宁远将军豫州刺史,有集六卷。
释明达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明达。
姓康氏。
其先康居人也。
童稚出家严持斋素。
初受十戒便护五根。
年及具足。
行业弥峻。
胁不著席日无再饭。
外肃仪轨内树道因。
广济为怀游行在务。
以梁天鉴初。
来自西戎至于益部。
时巴峡蛮夷。
鼓行抄劫。
州郡徵兵克期诛讨。
达悯其将苦。
志存拯拔。
独行诣贼。
登其堡垒。
慰喻招引。
未狎其情。
俄而风雨晦冥雷霆振击。
群贼惊骇恻尔求哀。
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
营办始就昏霾立霁。
山泽通气天地开朗。
翕然望国并从王化。
襁负排薮獭弁前趋者。
其徒充泽。
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
兵威不设而万里坦然。
达之力也。
后因行汶中。
路逢有人缚豚在地。
声作人语曰。
愿上圣救我。
达即解衣赎而放之。
尝于夜中索水洗脚。
弟子如言。
而泥竟不脱。
重以汤洗。
如前不去。
乃自以水灌之。
其脚便净。
达曰。
此鱼膏也。
更莫测其所从。
行至梓州牛头山。
欲构浮图及以精舍。
不访材石直觅匠工。
道俗莫不怪其言也。
于时二月水竭。
即下求水。
乃于水中得一长材。
正堪刹柱。
长短合度。
佥用欣然。
仍引而竖焉。
至四月中。
涪水大溢木流翳江。
自泊村岸都无溜者。
达率合皂素通皆接取。
纵横山积。
创修堂宇架塔九层。
远近并力一时缮造。
役不逾时。
欻然成就。
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
破便治补寒暑无革。
有时在定据于绳床。
赫然火起。
众往扑灭。
惟觉清凉。
有沙门僧救者。
积患挛躄。
来从乞差。
达便授杖令行。
不移晷景骤步而返。
斯阴德显济功不可识。
其例甚矣。
又布萨时身先众坐。
因有偷者穿墙负物。
既出在外迷闷方所还来投寺。
遂喻而遣之。
故达化行楚蜀。
德服如风之偃仆也。
故使三蜀氓流或执炉请供者。
或散花布衣者。
或舍俗归忏者。
或剪落从法者。
日积岁计又不可纪。
以天监十五年。
始兴王还荆州。
冬十二月终于江陵。
春秋五十有五。
达形长八尺。
容式伟然敷弘律训及以讲诵。
乍讽俗书用悟昏识。
铨序罪福无待重寻。
故详略而传矣。
神僧传·卷第五
释明达。
姓康氏。
其先康居国人也。
童稚出家。
严持斋戒年及具足行业弥峻。
胁不著席日无再饭。
外仪轨则内树道因。
广济为怀游行在务。
以梁天监初来自西戎至于益郡。
时巴峡蛮夷鼓行抄劫。
州郡徵兵克期诛讨。
达悯其将苦志存拯拔。
独行诣贼登其堡垒。
慰喻招引未狎其情。
俄而风雨晦冥雷霆震击。
群贼惊骇恻尔求哀。
达乃教具千灯祈诚三宝。
营办始就。
昏霾立霁。
山泽通气。
天地开朗。
翕然望国。
并从王化。
遂使江路肃清往还无阻。
后因行役中路逢人缚豚在地。
声作人语曰。
愿上圣救我。
达即解衣赎而放之。
尝于夜中索水洗足。
弟子如言。
而泥竟不脱。
重以汤洗如前不去。
乃自以水灌之。
其足便净。
达曰。
此鱼膏也。
更莫测其所从。
行至梓州牛头山。
欲搆浮屠及以精舍。
不访材石直觅匠工。
道俗皆怪其言。
于时三月水竭即下求木。
乃于水中得一长材。
正堪刹柱。
长短合度。
佥用欣然。
仍引而竖焉。
至四月中涪水大溢。
木流翳江。
自泊村岸都无溜者。
达率合道俗通皆接取。
从横山积。
创修堂宇架塔九层。
远近并力一时缮造。
役不逾时欻然成就。
而躬袭三衣并是粗布。
破便治补寒暑无革。
有时在定据于绳床。
赫然火起众往扑灭。
唯觉清凉。
有沙门僧救者。
积患挛躄来从乞瘥。
达便授杖令行。
不移晷景骤步而返。
又布萨时身先众坐。
因有偷者。
穿墙负物既出在外。
迷闷方所还来投寺。
遂喻而遣之。
天监十五年随始兴王还荆州。
冬十二月终于江陵。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康。
康居人。
童稚出家。
严持斋戒。
初受十戒。
便护五根。
年及具足。
行业弥峻。
胁不著席。
日无再饭。
外仪轨则。
内树道因。
广济为怀。
游行在务。
以梁天监初。
来自西戎。
至于益部。
时巴峡蛮裔。
鼓行抄劫。
州郡徵兵。
刻期诛讨。
达志存拯拔。
独行诣贼。
慰喻招引。
未狎其情。
俄而风雨晦冥。
雷霆震击。
郡贼惊骇。
恻尔求哀。
达乃教具千灯。
祈诚三宝。
营办始就。
昏霾立霁。
翕然望国。
并从王化。
襁负排薮。
獭兽前趋者。
其徒充泽。
遂使江路肃清。
往还无阻。
兵威不设。
而万里坦然。
后因行役中路。
逢有人缚豚在地。
声作人语曰。
愿上圣救我。
达即解衣赎而放之。
行至梓州牛头山。
欲构浮图。
及以精舍。
不访材石。
直觅匠工。
道俗莫不怪其言。
于时三月水竭。
即下求木。
乃于水中得一长材。
正堪刹柱。
长短合度。
佥用欣然。
仍引而竖焉。
至四月中。
涪水大溢。
木流翳江。
自泊村岸。
都无溜者。
达率合皂素。
通皆接取。
从横山积。
创修堂宇。
架塔九层。
远近并力。
一时缮造。
役不逾时。
剡然成就。
而躬袭三衣。
并是粗布。
破便治补。
寒暑无革。
有时在定。
据于绳床。
赫然火起。
众往扑灭。
唯觉清凉。
有沙门僧救者。
积患挛躄。
来从乞瘥。
达便授杖令行。
不移𠷳景。
骤步而返。
又布萨时。
身先众坐。
因有偷者。
穿墙负物。
既出在外。
迷闷方所。
还来投寺。
遂喻而遣之。
以天监十五年。
始兴王
还荆州。
冬十二月。
终于江陵。
春秋五十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21或465—522 【介绍】: 南朝梁东海郯人,字僧孺。家贫,常为人抄书以养母,写毕即能讽诵。仕齐为太学博士,以工文辞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钱塘令。入梁,任南海太守,禁止当地杀牛旧俗,视事二岁,声绩有闻。诏征中书侍郎,领著作。撰《起居注》、《中表簿》,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后入直西省,知撰谱事,改定《百家谱》。工属文,善楷隶,多识古事,藏书万余卷,与沈约、任昉为当时三大藏书家。明人辑有《王左丞集》。
全梁文·卷五十一
僧孺字僧孺,东海郯人,魏卫将军肃八世孙。
齐永明初为王国左常侍、太学博士、丹阳郡功曹,迁大司马豫章王行参军,出补晋安郡丞,除侯官令。
建武初,除尚书仪曹郎,迁治书侍御史,出为唐令。
梁受禅,除后军临川王记室参军,待诏文德省,出为南海太守,徵拜中书郎,领著作,迁尚书左丞,除游击将军兼御史中丞,迁少府卿,出监吴郡,还除尚书吏部郎,出为仁威南康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遇谤,逮诣南司,免,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迁镇右始兴王中记室、北中郎、南康王咨议参军,入直西省,普通三年卒,有《总集》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百家谱》三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两台弹事》五卷,集三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4—550 【介绍】: 南朝梁彭城人,字孝仪。
刘孝绰弟。
幼孤,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
梁武帝天监五年,举秀才。
起家始兴王法曹行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敕令制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
大同中迁御史中丞。
在职弹纠无所顾望,为当时所称。
出为临海太守,励精绥抚,风俗大革。
官至豫章内史。
全梁文·卷六十一
潜字孝仪,以字行,孝绰第三弟。
天监五年举秀才,除镇右始兴王法曹行参军,随府益州,兼记室中抚主簿,迁尚书殿中郎。
除安北晋安王功曹史,补太子洗马,迁中舍人。
出为阳羡令,擢建康令。
大同中为中书郎,左迁安西咨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使魏还。
复为中书郎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
出为伏波将军临海太守,中大同初入守都官尚书。
太清初,出为明威将军豫章内史,有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映。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文明。
萧憺子。
年十二,为国子生。
起家淮南太守,武帝普通二年,封广信县侯,后改封新渝县侯,为吴兴太守、北徐州刺史。
在任常载粟帛游境内,振济贫者。
历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广州刺史。
武帝大同六年,广州人卢子略反,映攻平之。
卒谥宽。
全梁文·卷二十二
映,武帝第十一子,始兴王怛之第四子。
天监初封广信侯,出为吴兴太守,改封新渝侯,迁北徐州刺史。
大同中,迁广州刺史,卒官。
甄恬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中山无极人,字彦约。
性至孝,幼年丧父,哀感若成人。
家贫,养母常得珍羞。
始兴王萧憺表其行状,诏旌表门闾,加以爵位。
官至安南行参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全隋文·卷十三
悫字仁祖,梁武帝弟始兴王憺之孙,上黄侯晔之子。
梁末奔齐。
武平中,为太子洗马。
历周入隋,为记室参军。
有《集》九卷。
(案邢劭有《萧仁祖集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僧仙。西域康居国人。少业贾。泛两舶往来吴蜀江海间。致赀货。直钜万缗。时僧达禅师。居梓州新城之牛头山。仙偶造焉。达则为说法曰。夫生死轮转。爱必有离。身且如尔。而况外物乎。又尝扣达房。达不应。因窥其户。独见水盈室内。识者以为达入水观故然。于是仙大领寤。即沈两舶。谢遣妻子。薙落于灌口山之竹林寺。对众自誓曰。苟非得道。终不出山。益遁夐绝地。结宇习定。每定必四五日乃出。因能言未来事。皆验无小爽。明日客至。夜先具告其数。神异䆮以著闻。梁始兴王澹镇蜀。待以师礼。携至陕。天监十六年。游青溪山。将驻锡焉。先是道士李学祖等。占之以事营建。仙至辄芟垦。道士屡诃止弗为听。而所辟仅容绳床许。无何火发。而道士望见之。相顾以为且烬仙。趋视之。仙则危坐烈焰中自若也。由是知其获火光三昧者。虽道士亦从而推敬矣。后道场之成。多其力焉。澹以冥感。造四天王于梁泰寺。凡六齐日。则设供会众。仙往赴。而五色光明。出四王顶。流耀近远。所执香炉不待火爇。而烟气自腾。州刺史鄱阳王恢。躬受教戒。太尉陆法和。微时即慕向侍左右。给薪水二十年。客稍慢悔仙则曰。此三台贵公。可詈辱耶。偶卧疾。或见缥衣童子持药。出青溪水中跪进之。疾良已。寻归蜀。盖留陕者二十有八年矣。至则蜀民如见父母。会大旱。托之祈雨。仙徐以杖扣龙湫曰。何嗜睡如此。雨霶霈不旋踵。民率歌舞其德复时为请者。扪肘腋。应念获舍利。隋混一。蜀王秀命召之不至。怒以兵诣。势殊可畏。仙闻之。著僧伽梨。念佛以俟。而天气倏变。云雾晦冥。雹雪飘洒。溪涧湍涌坏行路。士卒沮莫进。王惧而悔过。乃霁。及见仙礼敬听法。迎住成都之众净寺。开皇中。仍归山寺。其将归。山灵前为扫除道路。既归。有客僧。宿房中。亟起之曳出。已而屋倾压。呜呼其悲济可量耶。年百馀岁而灭。葬山中。俗至今以仙阇梨呼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道仙。
一名僧仙。
本康居国人。
以游贾为业。
往来吴蜀。
江海上下集积珠宝。
故其所获赀货乃满两船。
时或计者云。
直钱数十万贯。
既瑰宝填委。
贪附弥深。
惟恨不多。
取验吞海。
行贾达于梓州新城郡牛头山。
值僧达禅师说法曰。
生死长久无爱不离。
自身尚尔况复财物。
仙初闻之。
欣勇内发。
深思惟曰。
吾在生多贪。
志慕积聚。
向闻正法。
此说极乎。
若失若离要必当尔。
不如沈宝江中出家离著。
索然无扰岂不乐哉。
即沈一船深江之中。
又欲更沈。
众共止之。
令修福业。
仙曰。
终为纷扰。
劳苦自他。
即又沈之。
便辞妻子。
又见达房凝水滉瀁。
知入水定信心更重。
投灌口山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终不出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
始开见佛在其处。
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而仙挺卓不群。
野栖禽狩。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对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
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唯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
起共接语。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
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
皆如其说曾无缺长。
梁始兴王澹。
褰帷三蜀礼以师敬。
携至陕服沮曲。
以天监十六年。
至青溪山。
有终焉志也。
便薙草止客绳床。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屡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仙乃宴如曾无屑意。
一夕道士忽见东岗火发。
恐野火焚害仙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
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州刺史鄱阳王恢。
躬礼受法。
天监末。
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
每六斋辰常设净供。
仙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仙所执炉自然烟发。
太尉陆法和。
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
供仙给使。
僧有肆责者。
仙曰。
此乃三台贵公。
何缘骂辱。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仙或劳疾。
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
化道大行时遭酷旱。
百姓请祈。
仙即往龙穴。
以杖扣门数曰。
众生忧苦。
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隋蜀王秀。
作镇岷络。
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
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踪可即加刃。
仙闻兵至都无畏惧。
索僧伽梨。
被已端坐念佛。
王达山足。
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军无计。
事既窘迫。
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
山路清夷得至仙所。
王躬尽敬。
便为说法。
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
举郭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一夜客僧止房。
仙往曳出。
房因即倒。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仍葬彼山。
益州今犹有木景白叠尚存。
云是圣人仙。
阇梨许。
神僧传·卷第五
释道仙。
一名僧仙。
本康居国人。
初以游贾为业。
后值僧达禅师为其说法。
遂沈宝船于江。
辞妻子投灌口竹林寺而出家焉。
初落发日对众誓曰。
不得道者不出此山。
即迥绝人踪结宇岩曲。
禅学之侣相次屯焉。
每览经卷始开见佛在某处无不哽咽。
我何不值但见遗文。
而仙挺卓不群野栖禽兽。
或有造问学方者。
皆答善权冥符正则。
自初入定一坐则以四五日为恒。
准客到其门。
潜然即觉起共接晤。
若无人往端坐静室。
寂若虚空。
有时预告明当有客至。
或及百千皆如其说。
曾无欠长。
梁始兴王澹褰帷三蜀。
礼以师敬携至陕。
于时道馆崇敞巾褐纷盛。
属相呵斥甚寄忧心焉。
仙乃晏如曾无所屑。
一夕道士忽见东冈火发恐野火焚害仙也。
各执水器来救。
见仙方坐大火中猛焰洞然。
咸叹火光神德。
道士李学祖等。
舍田造像寺塔欻成。
远近归信十室而九。
州刺史鄱阳王恢躬礼受法。
天监末始兴王冥感。
于梁泰寺造四天王像。
每六斋晨常设净供。
仙后赴会。
四王顶上放五色光。
仙所执炉自然焰发。
太尉陆法和昔微贱日。
数载在山供仙给使。
僧有肆责者。
仙曰。
此乃三台贵公何缘辱骂。
时不测其后贵也。
和果遂升衮服。
仙或劳疾见缥衣童子从青溪水出碗盛妙药跪而进服。
无几便愈。
居山二十八年。
复游井络化道大行。
时遭酷旱百姓请祈。
仙即往龙穴以杖叩门。
数曰。
众生何为嗜睡如此。
语已登即玄云四合大雨滂注。
民赖斯泽。
咸来祷赛。
钦若天神。
有须舍利即为祈请。
应念即至如其所须。
隋蜀王秀作镇岷络有闻王者。
寻遣追召全不承命。
王勃然动色。
亲领兵仗往彼擒之。
必若固纵可即加刃。
仙闻兵至都无畏惧。
索僧伽黎披衣端坐念佛。
王达山足忽云雨杂流雹雪崩下。
水涌满川藏车无计。
事既窘迫乃遥归忏礼。
因又天明雨霁山路清夷得至仙所。
王躬尽敬便为说法重发信心。
乃邀还成都之静众寺。
厚礼崇仰举国恭敬。
号为仙阇梨焉。
开皇年中返于山寺。
道路自净山神前扫。
年百馀岁端坐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武威姑臧人,字子坚。
阴子春子。
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
仕梁为湘东王法曹参军。
入陈,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
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曾在陈文帝宴中作《安乐宫赋》,援笔便就,深被叹赏。
有文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