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萧嶷

相关人物:共 30 位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6—321 【介绍】: 东晋范阳遒人,字士稚。祖纳弟。慷慨有节尚,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中夜闻鸡起舞,并有英气。西晋末京师大乱,率亲党数百家南徙。晋元帝时拜豫州刺史,力求北伐。建兴元年,率部渡江,中流击楫,誓复中原。进屯雍丘,黄河以南尽为晋土,会闻晋室纷争,虑王敦内乱,忧愤而卒。
全晋文
逖字士稚,纳弟。
元康中为司州主簿,后辟齐王囧大司马掾、长沙王乂骠骑祭酒,转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
永兴中弃官。
后避乱淮泗,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寻徵军咨祭酒,拜奋威将军豫州刺史,进平西将军,改平北将军,河南平,进镇西将军。
大兴四年卒,赠车骑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4 【介绍】: 南朝齐僧。河西金城人。出家于凉州,初名慧智,师事禅师玄高,改前名。洞晓经律,深入禅要,传讲《华严经》自畅始。又能绘画,曾绘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北魏太武帝禁佛教,坑杀沙门,畅脱走南下,避难扬州。宋文帝深加敬重,请为太子师,畅固让。刘宋末,游成都,止大石寺,入齐后山,结草为庵。入齐,文惠太子萧长懋遣使征迎,辞不获免,带病至京,卒。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赵氏。
河西金城人也。
少时羌酋尽歼其家。
见畅戒勿杀曰。
此儿目光外射。
非凡器也。
遂获为凉州玄高弟子。
会羌灭佛法。
害诸沙门。
畅乃以杨枝击沙尘蔽空。
使追骑无所见。
急则以葱塞鼻通气。
投身水中。
自平城代郡上谷。
踰太行。
渡孟津。
而至扬州。
善经律。
博观子史百氏之言。
初华严文义浩博。
畅首为疏释之。
以三论为学者所宗。
文帝请为太子师。
不可。
久之。
辞游西蜀。
至大石寺。
手画金刚密迹十六躯。
又建寺于岷山郡之席阳县齐山。
名曰齐兴。
是日正当太祖受九锡之辰。
或以天时人事。
万里符合。
作齐山赞。
叙其事。
寄成都傅琰者。
琰闻诸州郡。
岁时存问。
畅能舒手出香。
掌中流水。
豫章王凝镇荆州。
迎至城。
文惠太子又遣使。
迎归建邺灵根寺。
没年六十九。
永明二年冬葬独龙冈。
神僧传·卷第三
释玄畅。姓赵氏。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师见畅而止之曰。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能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诚验。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适成都止大石寺。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其后惠太子遣使徵迎。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少时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五
释玄畅。
姓赵。
河西金城人。
少时家门为胡虏所灭。
祸将及畅。
虏帅见畅而止之曰。
此儿目光外射非凡童也。
遂获免。
仍往凉州出家。
本名慧智。
后遇玄高事为弟子。
高每奇之。
事必共议。
因改名玄畅。
以表付嘱之旨。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
唯畅得走。
以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
路由岱郡上谷。
东跨太行。
路经幽冀。
南转将至孟津。
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
虏骑追逐将欲及之。
乃以杨枝击沙。
沙起天闇。
人马不能得前。
有顷沙息骑已复至。
于是投身河中。
唯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
以八月一日达于扬州。
洞晓经律深入禅要。
占记吉凶靡不诚验。
坟典子氏多所该涉。
至于世伎杂能罕不必备。
初华严大部文旨浩博。
终古以来未有宣释。
畅乃竭思。
研寻提章比句传讲迄今。
畅其始也。
又善于三论。
为学者之宗。
宋文帝深加叹重。
请为太子师。
再三固让。
弟子谓之曰。
法师之欲弘道济物广宣名教。
今帝主虚己相延。
皇储蓄礼思敬。
若道扬圣君则四海归德。
今矫然高让将非声闻耶。
畅曰。
此可与智者说。
难与俗人言也。
及太初事故方知先觉自尔。
迁憩荆州止长沙寺。
时沙门功德直出念佛三昧经等。
畅刊正文字辞旨婉切。
又舒手出香掌中流水。
莫之测也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
西适成都。
初止大石寺。
乃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
至升明三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
乃于岷山郡北部广阳县界见齐后山。
遂有终焉之志。
仍倚岩傍谷结草为庵。
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衣。
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
以齐建元元年四月二十三日。
建刹立寺名曰齐兴。
正是齐太祖受锡命之辰。
天时人事万里悬合。
时傅琰西镇成都。
钦畅风轨待以师敬。
畅立寺之后。
乃致书于琰曰。
贫道栖荆累稔年衰。
疹积厌毒人諠。
所以远托岷界卜居斯阜。
在广阳之东去城千步。
逶迤长亘连叠。
岭关四涧亘列五峰。
抱郭怀邑回望三方。
负峦背岳远瞩九流。
以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创功覆篑。
前冬至此访承尔日。
正是陛下龙飞之辰。
盖闻道配太极者。
嘉瑞自显。
德同二仪者。
神应必彰。
所以河洛炳有周之兆。
灵石表大晋之徵。
伏谓兹山之符验。
岂非齐帝之灵应耶。
檀越奉国情深。
至使运属时徵不能忘心。
岂能遗事。
辄疏山赞一篇以露愚抱。
赞曰。
峨峨齐山。
诞自幽冥。
潜瑞几昔帝号仍明。
岑载圣宇。
兆祚休名。
峦根云坦。
峰岳霞平。
规岩拟刹。
度岭缔经。
创工之日龙飞紫庭。
道侔二仪。
四海均清。
终天之祚。
岳德表灵。
琰即具以表闻。
敕蠲百户以充俸给。
齐骠骑豫章王嶷作镇荆峡遣使徵请。
河南吐谷浑主遥心敬慕乃驰骑数百迎于齐山。
值已东赴遂不相及。
至齐武升位。
司徒文宣王启自江陵旋于京师。
文惠太子又遣徵迎。
既敕令重叠辞不获免。
于是泛舟东下。
中途动疾带患至京。
倾众阻望。
止住灵根少时而卒。
春秋六十有九。
是岁齐永明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即窆于钟阜独龙山前。
临川献王立碑。
汝南周颙制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8—514 【介绍】: 或作保志、宝志。世称宝公或志公。南朝僧。金城人。俗姓朱。少出家于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修习禅业。宋明帝泰始中,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好作预言,语如谶记,当时帝王士庶皆视为神僧而信奉之。齐武帝迎入华林园,梁武帝准其出入禁内。
全梁文·卷七十一
宝志一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人,宋泰始中年已五六十,俗呼为志公。齐永明中迎入华林园,寻住东宫后堂,天监十三年卒,葬钟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测之人也。
宋元嘉中。
金陵人朱氏妇于上巳日。
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养以为子。
方面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七岁去。
依钟山大沙门僧俭。
为童子。
长而落发。
脩习禅观。
坐必阅旬浃。
久之。
忽无定居。
多来往皖山剑领之下。
发而徒跣。
著锦袍。
饮啖同流俗。
恒以剪刀。
及镜缣帛等。
负之柱杖而。
趋经聚落。
儿童哗逐之。
或微索酒。
或累日不食。
尝从食鲙者。
求鲙。
食者与而心非之。
即吐水中皆成生鱼游去。
时时题诗。
初不可解。
后皆有验。
建元间。
异迹甚著。
丞相高嵩为武帝言之。
以礼自皖山。
迎至都下。
馆于陈征虏家。
辄自剺其面。
出十二首。
观世音相。
慈严妙丽。
倾都观叹。
后帝忿其惑众。
收付建康狱。
而游行市里。
不少变。
然在狱中者自若也。
一夕使吏取门外所食物。
且则文惠太子竟陵王以金钵盛饭。
满两舆送供。
至建康令吕文显以事启帝。
诏迎至禁中。
俄有诏屏除后宫。
为家人𡩷。
吏亦以例出公。
已而犹见公于景阳山上。
引比丘七辈行道。
帝怒使推验失所在。
吏曰。
公出久矣。
今在省中。
吏就视之。
则身如涂墨者。
帝闻而大惊。
陈显达镇江州殷齐之以大司马从行。
往辞公公。
引纸画鸦授之。
曰缓急可用也。
显达叛。
齐之遁去。
显达遣骑追之。
将及。
齐之窘甚。
时晚景嚑黑。
树林阴翳。
无所见群鸦噪其上。
因念公前日所授画。
意即匿其处以免。
鄱阳忠烈王饭公于私弟。
去则置荆枝于门上。
俄诏王领荆州。
卫尉胡谐病。
以书邀屈。
语尤切。
公题其书尾曰。
明屈翌日果尸出。
僧法正欲以衣施而求之龙光罽宾两寺。
皆无有。
曰夜宿此黎明去矣。
厉侯伯。
公所厚善者。
又求之其家。
侯伯曰。
公昨就吾家行道倦。
今卧未兴。
求者视之。
笑而起。
公在花林园。
忽重著三布帽。
然亦不知何自得也。
俄而武帝崩。
文慧太子豫章文献王相继薨。
而齐亦自此季矣。
灵味寺沙门宝亮。
欲施公衲帔。
未及有言。
公辄自来持帔去。
仲熊尝问己仕所至。
直解杖头左索。
掷予之。
仲熊后。
果至尚书左丞。
永明中。
馆东宫后堂。
旦暮每出入诸门无他。
末年忽褰衣疾走。
以避云。
门有血污人。
逮西昌害郁林先令。
载尸寄故阉人徐龙驹家。
其犊车所过颈血涂。
户限皆满。
建武中。
明帝害诸生高士。
江泌忧之。
南康王子琳访公祸福。
公以香炉举覆其灰曰。
都尽都尽。
后皆如其语。
徐陵儿时。
父𢹂诣公。
公拊之曰。
天上石麒麟也。
屯骑桑偃谋不轨。
公见之戟手。
诟曰。
若欲斮头穴胸邪。
偃汗下不敢仰视。
梁受禅。
武帝以前朝过于禁锢。
至是诏释之。
尝问曰。
弟子烦惑未除。
何以治之。
答曰十二。
又问。
十二之旨。
曰在书字时节刻满中。
又问。
何时得净心脩习。
曰安乐禁。
又问年祚远近曰。
元嘉元嘉。
帝欣然。
以为享祚倍宋文之年。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
而雨不降。
志谓左右曰。
吾病不差。
就官乞活。
傥不奏白。
官应得祸。
即上启愿于华光殿。
讲胜鬘经请雨。
帝即命沙门法云讲之。
终夕而雪。
志又以刀横水盂上。
良久雨。
帝初繁刑。
公假以神力。
令见高祖受极苦于地下。
自是省刑。
诏画工张僧繇写公像。
藏禁中僧繇下笔辄不自定。
扣头哀恳。
公笑曰。
毗婆尸佛蚤留心。
直至如今不得妙。
帝偶同公临江。
纵望。
有物溯流而上。
公举杖引之。
随杖至。
盖紫旃檀也。
诏供奉官俞绍雕公像。
顷刻而成。
神情如生。
帝大悦。
置内庭。
为子孙世世福。
时法云寺云光师讲经。
天为雨华。
帝意其證圣。
夜于含光殿。
焚疏请约志云光傅大士四老斋。
翌日。
云光不至。
公尝听法云讲法华。
至假使黑风。
问风果有否。
曰世谛故有。
第一义谛故无。
公曰。
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邪。
法云默然。
公则自为主客。
辨难锋出。
一座莫有解者。
帝尝从容。
问国祚有流难否。
公指其喉视之。
侯景之乱。
尤追绎其言焉。
有僧一曰石头。
浮杯来谒帝。
帝方与客棋。
吟曰杀之。
棋罢问。
僧所在。
侍卫奏适蒙旨。
已杀之矣。
帝嗟悼。
以问公。
公曰。
陛下前身蚯蚓也。
僧尝为锄草者。
误 杀蚯蚓。
今偿债耳。
天监十三年。
公移花林园像置所居房。
帝闻之曰。
大师将去我耶。
是岁十二月忽命。
奏丝竹彻昼夜。
至六日终于兴皇寺临亡然一烛。
付后閤舍人吴庆以闻。
帝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嘱我乎。
帝昔与公临钟山之定林指前独龙冈阜曰。
此为阴宅。
则永其后。
帝曰。
谁当得之。
志曰先行者得。
至是以金十二万。
易其地。
以葬焉。
皇女永康公主薨。
尽施其妆奁。
建浮图五层于其上。
且冠以无价宝珠云。
仍建开善精舍敕陆倕制铭干冢内。
王筠勒碑于寺门。
处处传其遗像焉。
毕工。
上幸其寺。
公忽见于云间。
万众欢呼。
声震山谷。
敕谥广济大师。
公显迹之始。
可五六十许。
及终亦不老。
有徐栖道者。
年九十三。
自言是公外舅弟少公四岁计其亡时。
盖九十七矣。
神僧传·卷第四
释宝志。
本姓朱氏。
金城人。
初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
梯树得之。
举以为子。
七岁依钟山僧俭出家修习禅业。
往来皖山剑水之下。
面方而莹彻如镜。
手足皆鸟爪。
止江东道林寺。
至宋大始初忽如僻异。
居止无定饮食无时。
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
执一锡杖。
杖头挂剪刀及镜。
或挂一两匹帛。
齐建元中稍见异迹。
数日不食亦无饥容。
与人言始若难晓。
后皆效验。
时或赋诗言如谶记。
江东士庶皆共事之。
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
既旦人见其入市。
还检狱中志犹在焉。
志语狱吏。
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
汝可取之。
既而齐文惠太子竟陵王子良。
并送食饷志。
果如其言。
建康令吕文显以事闻。
武帝即迎入宫居之后堂。
一时屏除内宴。
志亦随众出。
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
帝怒遣推检其所閤。
吏启云。
志久出在省。
方以墨涂其身。
时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
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之。
并云昨宿且去。
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寻之。
伯云。
志昨在此行道。
旦眠未觉。
使还以告献。
方知其身分三处宿焉。
志常盛冬袒行。
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
未及发言。
忽来引衲而去。
后假齐武帝神力。
使见高帝于地下常受锥刀之苦。
帝自是永废锥刀。
武帝又常于华林园召志。
志忽著三重布帽以见。
俄而武帝崩。
文惠太子及豫章王相继而薨。
永明中常住东宫后堂。
一日平明从门出入。
忽云。
门上血污衣褰衣走过。
及郁林见害车载出。
此帝颈血流于门限。
齐卫尉胡谐疾病请志。
志注疏云明屈。
明日竟不往。
是日谐亡。
载尸还宅。
志曰。
明日尸出也。
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
志画纸作树。
树上有乌。
语云。
急时可登此。
后显达逆节。
留齐之镇州。
及败齐之叛入庐山。
追骑将及。
齐之见林中有一树。
树上有乌如志所画。
悟而登之。
乌竟不飞。
追者见乌谓无人而返。
卒以见免。
齐屯骑桑偃将欲谋反。
往诣志。
志遥见而走。
大呼云。
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
后又旬事发。
偃叛走朱方。
为人所得。
果斫头破腹。
梁鄱阳忠烈王尝屈志至第。
忽令觅荆子甚急。
既得安之门上莫测所以。
少时王出为荆州刺史。
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
志多去来兴皇净名两寺。
及梁武即位下诏曰。
志公迹均尘垢神游冥寂。
水火不能焦濡。
蛇虎不能侵惧。
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
谈其隐沦则遁仙高者。
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何其鄙陋一至于此。
自今行来随意出入勿得复禁。
志自是多出入禁中。
尝于台城对梁武帝吃鲙。
昭明诸王子皆侍侧。
食讫武帝曰。
朕不知味二十馀年矣。
师何为尔。
志公乃吐出小鱼依依鳞尾。
武帝深异之。
如今秣陵尚有鲙残鱼也。
天监五年冬旱。
雩祭备至而未降雨。
志忽上启云。
志病不差就官乞活。
若不启白官应得鞭杖。
愿于华光殿讲胜鬘经晴雨。
梁武即使沙门法云讲胜鬘。
竟夜便大雨。
志又云。
须一盆水加刀其上。
俄而雨大降。
高下皆足。
舒州灊山最寄绝。
而山麓尤胜。
志公与白鹤道人皆欲之天监六年二人俱白武帝。
帝以二人皆具灵通。
俾各以物识其地得者居之。
道人云。
某以鹤止处为记。
志云。
某以卓锡处为记。
已而鹤先飞去。
至麓将止。
忽闻空中锡飞声。
志公之锡遂卓于山麓。
而鹤惊止他所。
道人不怿。
然以前言不可食。
遂各以所识筑室焉。
有陈征虏者。
举家事志甚笃。
志尝为其见真形。
光相如菩萨像焉。
志知名显奇四十馀载。
士女供事者不可胜数。
然好用小便濯发。
俗僧闇有讥笑者。
志亦知众僧多不断酒肉讥之者。
饮酒食猪肚。
志勃然谓曰。
汝笑我以溺洗头。
汝何为食盛粪袋。
讥者惧而惭服。
晋安王萧纲初生日。
梁武遣使问志。
志合掌云。
皇子诞育幸甚。
然冤家亦生。
于后推寻历数与侯景同年月日而生也。
会稽临海寺有大德。
常闻杨州都下有志公语言颠狂放纵自在。
僧云。
必是狐狸之魅也。
愿向都下觅猎犬以逐之。
于是轻船入海。
趋浦口欲西上。
忽大风所飘。
意谓东南六七日。
始到一岛中望见金装浮图千云秀出。
遂寻径而往至一寺。
院宇精丽花卉芳菲。
有五六僧皆可年三十。
美容色并著真绯袈裟。
倚杖于门树下言语。
僧云。
欲向都下为风飘荡。
不知上人此处知何州国。
今四望环海。
恐本乡不可复见。
答曰。
必欲向扬州即时便到。
今附书到钟山寺西行南头第二房觅黄头付之。
僧因闭目坐船。
风声定开眼。
如言奄至西岸。
入浦数十里至都。
径往钟山寺访问。
都无字黄头者。
僧具说委曲报云。
西行南头第二房。
乃风病道人。
志公虽言配在此寺。
常在都下聚乐处。
百日不一度来。
房空无人也。
问答之间不觉志公。
已在寺厨上乘醉索食。
人以斋过日晚未与。
间便奋身恶骂寺僧。
试遣沙弥绕厨侧漫呼黄头。
志公忽曰。
阿谁唤我。
即逐沙弥来到僧处。
谓曰。
汝许将猎狗捉我。
何为空来。
僧知是非常人。
顶礼忏悔。
授书与之。
志公看书云。
方丈道人唤我。
不久当亦自还。
志公遂屈指云。
某月日去。
便不复共。
此僧语众。
但记某月日。
至天监十三年冬。
于台后堂谓人曰。
菩萨将去。
未及旬日无疾而终。
尸骸香软形貌熙悦。
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閤舍人吴庆。
庆即启闻。
梁武叹曰。
大师不复留矣。
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
因厚加殡送。
葬于钟山独龙之阜。
仍于墓所立开善寺敕陆倕制铭于冢内。
王筠勒碑文于寺门。
传其遗像处处存焉。
高僧传·卷第十 神异下
释保志。本姓朱。金城人。少出家止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为和上修习禅业。至宋太始初忽如僻异。居止无定饮食无时。发长数寸。常跣行街巷。执一锡杖。杖头挂剪刀及镜或挂一两匹帛。齐建元中稍见异迹。数日不食亦无饥容。与人言语始若难晓后皆效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京土士庶皆共事之。齐武帝谓其惑众收驻建康。明旦人见其入市。还检狱中志犹在焉。志语狱吏。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汝可取之。既而齐文慧太子竟陵王子良并送食饷志。果如其言。建康令吕文显以事闻武帝帝即迎入居之后堂。一时屏除内宴。志亦随众出。既而景阳山上犹有一志与七僧俱。帝怒遣推检失所在。问吏启云。志久出在省。方以墨涂其身。时僧正法献欲以一衣遗志。遣使于龙光罽宾二寺求之。并云。昨宿旦去。又至其常所造厉侯伯家寻之。伯云。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使还以告献。方知其分身三处宿焉。志常盛冬祖行。沙门宝亮欲以衲衣遗之。未及发言。志忽来引纳而去。又时就人求生鱼鲙。人为办觅。致饱乃去。还视盆中鱼游活如故。志后假武帝神力。见高帝于地下。常受锥刀之苦。帝自是永废锥刀。齐卫尉胡谐病请志。志往疏云明屈。明日竟不往。是日谐亡。载尸还宅。志云。明屈者明日尸出也。齐太尉司马殷齐之随陈显达镇江州辞志。志画纸作一树。树上有乌。语云。急时可登此。后显达逆。即留齐之镇州。及败齐之叛入庐山。追骑将及。齐之见林中有一树。树上有乌。如志所画。悟而登之。乌竟不飞。追者见乌谓无人而反。卒以见免。齐屯骑桑偃将欲谋反。往诣志。志遥见而走。大呼云。围台城欲反逆斫头破腹。后未旬事发。偃叛往朱方。为人所得。果斫头破腹。梁鄱阳忠烈王尝屈志来第。会忽令觅荆子甚急。既得安之门上莫测所以。少时王便出为荆州刺史。其预鉴之明此类非一。志多去来兴皇净名两寺。及今上龙兴甚见崇礼。先是齐时多禁志出入。今上即位下诏曰。志公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狭一至于此。自今行道来往随意出入勿得复禁。志自是多出入禁内。天监五年冬旱。雩祭备至而未降雨。志忽上启云。志病不差就官乞治。若不启百官应得鞭杖。愿于华光殿讲胜鬘请雨。上即使沙门法云讲胜鬘。讲竟夜便大雪。志又云。须一盆水加刀其上。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上尝问志云。弟子烦惑未除。何以治之。答云。十二识者。以为十二因缘。治惑药也。又问十二之旨。答云。旨在书字时节刻漏中。识者以为书之在十二时中。又问。弟子何时得静心修习。答云。安乐禁。识者以为禁者止也。至安乐时乃止耳。后法云于华林寺讲法华。至假使黑风。志忽问风之有无。答云。世谛故有。第一义则无也。志往复三四番。便笑云。若体是假有此亦不可解难可解。其辞旨隐没类皆如此。有陈御虏者。举家事志甚笃。志尝为其现真形。光相如菩萨像焉。志知名显奇四十馀载。士女恭事者数不可称。至天监十三年冬。于台后堂谓人曰。菩萨将去。未及旬日无疾而终。尸骸香软形貌熙悦。临亡然一烛以付后阁舍人吴庆。庆即启闻。上叹曰。大师不复留矣。烛者将以后事属我乎。因厚加殡送葬于钟山独龙之阜。仍于墓所立开善精舍。敕陆倕制铭辞于冢内。王筠勒碑文于寺门。传其遗像处处存焉。初志显迹之始。年可五六十许。而终亦不老。人咸莫测其年。有徐捷道者。居于京师九日台北。自言是志外舅弟。小志四年。计志亡时应年九十七矣。时梁初蜀中又有道香僧朗。亦并有神力云。
裴皇后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0 【介绍】: 南朝齐河东闻喜人,名惠昭。
齐武帝萧赜妃。
少与豫章王妃庾氏共侍高帝萧道成及昭后。
恭谨不及庾氏,故不为姑舅所重。
性刚严,媳袁氏有过,严加训罚。
道成即皇帝位,为皇太子妃。
武帝即位,裴氏已卒,追尊皇后。
褚澄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 【介绍】: 南朝齐河南阳翟人,字彦道。
褚渊弟。
尚宋文帝女,拜驸马都尉。
历官清显,善医术。
豫章王萧嶷感疾,高帝召澄为疗,立愈。
齐高帝建元中,为吴郡太守。
齐武帝永明初,迁侍中、领右军将军卒。
女为东昏皇后。
僧慧绪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1—500 【介绍】: 南朝齐女僧。
高平人,俗姓闾丘。
为人高率方直,略无回避。
年十八出家。
初住荆州三层寺。
豫章王萧嶷还都,邀至京师,为造福田寺,常召入府讲经。
齐武帝时又为建集善寺。
比丘尼传·南齐
慧绪。
本姓周。
闾丘高平人也。
为人高率疏远。
见之如丈夫不似妇人。
发言吐论甚自方直。
略无所回避。
七岁便蔬食持斋志节勇猛。
十八出家住荆州三层寺。
戒业具足道俗所美。
时江陵有隐尼。
西土德望。
见绪而异之。
遂忘年契意相携行道。
尝同居一夏。
共习般舟。
心形勤苦昼夜不息。
沈攸之为刺史普沙简僧尼。
绪乃避难下都。
及沈破败后复还西。
齐太尉大司马豫章王萧嶷
以宋升明末出镇荆陕。
知其有道行迎请入内。
备尽四事。
时有玄畅禅师。
从蜀下荆。
绪就受禅法究极精妙。
畅每称其宿习不浅。
绪既善解禅行兼菜蔬励节。
豫章王妃及内眷属。
敬信甚深从受禅法。
每有䞋施。
受已随散。
不尝储畜意。
志高远都。
不以生业关怀萧。
王要共还都。
为起精舍在第东田之东。
名曰福田寺。
常入第行道。
永明九年自称忽忽苦病亦无正恶。
唯不复肯食。
颜貌憔悴苦求还寺。
还寺即平愈。
旬日中辄复请入。
入转如前。
咸不知所以。
俄而王薨祸故相续。
武皇帝以东田郊迥更起集善寺。
悉移诸尼还集善。
而以福田寺别安外国道人阿梨。
第中还复供养善读诵咒。
绪自移集善寺以后。
足不复入第者数年。
时内外既敬重此尼。
每劝其暂至后第内。
竺夫人欲建禅斋。
遣信先咨请。
尼云甚善。
贫道年恶。
此叚实愿一入第与诸夫娘别。
既入斋。
斋竟自索纸笔作诗曰。
世人或不知。
呼我作老周。
忽请作七日。
禅斋不得休(后复有十字道别今忘之)作诗竟言笑接人。
了不异常日高傲也。
因具叙离云。
此叚出寺方为永别。
年老无复能入第理。
时体中甚康健。
出寺月馀。
便云病。
乃无有异于恒少日而卒也。
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
时年六十九周舍为立序赞。
又有德盛尼。
德合志同为法眷属。
行道习观亲承音旨也。
萧子廉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3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景蔼。
萧嶷长子。
封永新侯。
武帝永明七年,代父镇东府。
历宁朔将军、淮陵太守、前军将军。
善抚诸弟。
卒谥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 【介绍】: 南朝齐南阳涅阳人,字敬微,一字茂深。宗炳孙。少静退,屡徵召不就。母丧,身负土植松柏,付子家事,随带《老子》、《庄子》往庐山。唯与庾易、刘虬、宗尚之等往来讲说。善画,好音律。有《续高士传》、《衡山》、《庐山记》等,已佚。
全齐文·卷二十二
测字敬微,一字茂深,南阳人,宋征士炳孙。
州举秀才、主簿,豫章王再辟参军,永明中征太子舍人,建武中征司徒主簿,并不就。
刘琎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沛国相人,字子璥。刘瓛弟。宋明帝泰豫中,为明帝挽郎。齐高帝建元初,为武陵王冠军征虏参军。性方轨正直。与友人孔澈同舟入东,澈留目观岸上女子,琎举席自隔,不复同坐。兄刘瓛夜呼琎,不答,下床著衣立,然后应。瓛怪其久,琎曰:“向束带未竟。”官终射声校尉。
全齐文·卷十八
琎字子璥,瓛弟,宋泰豫中为明帝挽郎,建平王景素为镇军,举秀才,历镇北主簿、法曹参军、邵陵王征虏安南参军。
齐受禅,为武陵王晔冠军征虏参军、豫章王太尉掾。
文惠太子召入侍,寻署中兵、兼记室参军、大司马军事、射声校尉,有集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38—500 【介绍】: 南朝齐清河东武城人,字君山。仕宋,官至河东太守。萧道成在淮阴时,即与慧景结识。入齐为梁、南秦二州刺史。累官度支尚书,领太子左率。在州大事搜括,多获珍宝,每罢州,辄献奉朝廷数百万。齐明帝永泰元年,曾率军在襄阳拒北魏,战败。东昏侯即位,诛戮将相,慧景自以年宿位重,转不自安。及裴叔业降魏,慧景奉命进讨,率军至广陵,奉江夏王萧宝玄为主,还逼京师。后兵败被杀。
全齐文·卷二十一
慧景字君山,清河东武城人。
初为国子学生,宋泰始中历位至员外郎,迁长水校尉、宁朔将军,升明初除前军,出为武陵王安西司马、河东太守,迁豫章王镇西司马、兼咨议。
齐受禅,封乐安县子,转平西府司马、南郡内史,仍迁南蛮长史。
加辅国将军,进梁南秦二州刺史。
武帝即位,进号冠军将军,还迁黄门郎,领羽林监,迁随王东中郎司马,出为司州刺史。
征太子左率,加通直常侍,迁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出为豫州刺史。
郁林即位,进号征虏将军,征还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
建武中迁度支尚书,假节督雍州,加平北将军。
东昏即位,改领右卫将军,迁护军将军,加侍中,寻加平南将军,改授平西将军,征寿阳,回军内向,败死。
共 30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