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廷琛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五
袁梓贵,字仲芳,一字琴知,高要人。
道光甲辰举人。
有《小潜楼诗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
陈毅,字诒重,号郇庐,湘乡人。光绪甲辰进士,历官邮传部参议。有《郇庐诗文集》。
维基
陈毅(1871年2月2日—1929年3月22日),字诒重,一字武仲,晚年号郇庐,原名道亨,湖南湘乡东凤一都长乐乡人。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
17岁师从王先谦,预撰经籍。
为县学优廪贡生,荫生,充坛庙工程监督、京师学务处编书局襄校兼书经图书分纂、刑部奉天司邦主稿。
光绪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举人,补刑部郎中。
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登第,授刑部郎中,后官至京师编译馆主纂、京师大学堂提调、邮传部左参议、右侍郎、资政院参议等。
清王朝灭亡后,拒受袁世凯交通部职。
客居青岛,常与恭亲王溥伟联系,为积极的复辟派。
民国二年(1913年),溥伟几经密谋,拉拢一批军阀准备起事,陈毅则起草“檄文”。
后北洋政府发觉此事,对其进行瓦解监视。
最终活动流产,史称“癸丑复辟”。
后来又与于式枚、刘廷琛、胡思敬等参与张勋复辟活动。
复辟失败,乃侨居天津,追随废帝溥仪,以“孤臣自命”。
1928年五月,发生孙殿英军盗掘东陵皇墓案,六月十八日醇亲王及庆亲王载振等召开会议,决定派陈毅与载泽、溥相、耆龄、宝熙等往东陵查勘祭扫。
此时陈毅负病力疾前往。
此时又恰逢刚出生的儿子去世,其长妾也悲伤去世,不久陈毅也去世。
陈毅生前曾经参与修订《皇清文献通考》。
所撰有《荀子异义》、《墨子正义》、《郇庐诗文集》一卷、《东陵纪事诗》一卷等。
其《郇庐诗文集》由其友胡嗣瑗整理于1936年出版,中有王先谦墓表、李鸿藻家传、张勋神道碑铭、胡思敬墓志铭等。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曾寿(1878-1949) 字仁先,号苍虬。湖北蕲水人。名诗人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任刑部主事、广东道监察御史。曾为张之洞幕僚,赞助新政。辛亥后一度侨居上海,鬻画自给。溥仪出宫居天津时,陈曾寿为婉容师傅。伪满时期曾任近侍处长、内廷局长等职。卒于上海。在清、民国、张勋、满洲国时皆有任职。有《苍虬阁诗》、《旧月簃词》。
人物简介
陈曾寿(1877~1949),字仁先,号苍虬、耐寂、复志、焦庵,湖北蕲水人。光绪丁甲选拔贡,壬寅乡试中本举,癸卯会试取进士,任刑部主事。次年,应经济特科试,列高等。湖广总督张之洞聘为幕僚,襄赞新政。后由学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 著有《苍虬阁诗集》(电子版录入:顾青翎)。
维基
陈曾寿(1878年—1949年)字仁先,自号苍虬(又作沧虬),别号耐寂、复志、焦庵等。
室名陈庄、苍虬阁、旧月簃、石如意斋等。
湖北蕲水(今浠水)人。
清朝及满洲国政治人物、诗人、书画家。
陈曾寿早年肄业于武昌两湖书院,师从梁鼎芬。
中举人之后,曾作有《平定粤匪战事图说》。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曾寿中进士,任刑部主事。
曾经一度出游日本。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曾寿调学部,迁学部郎中。
陈曾寿曾经是张之洞的幕客,在新政方面多有贡献。
后来,升任都察院广东道监察禦史。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邀陈曾寿出任提学使,陈曾寿不就,寓居杭州西湖。
后来,迁居上海,以卖画为生。
他和寓居青岛的刘廷琛交往密切,曾经一同于1917年赴北京参加张勋复辟,获授学部侍郎。
后来,改居杭州南湖,奉养母亲。
他和俞明震是近邻,经常唱和酬答。
1925年,陈曾寿赴天津追随溥仪,任婉容的师傅。
满洲国成立后,出任满洲国执政秘书(溥仪任执政),近侍处处长,内廷局局长等职务。
1937年,因为清陵庙事务而触怒了日本人,遂遭到免职,迁居北京。
晚年,陈曾寿寓居浙江杭州西湖,于苏堤第一桥筑“陈庄”。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迁居上海。
1949年,陈曾寿在上海逝世。
年七十二。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泽庵,号梅禅、觉非生、石母山人等,别署五郎、揭阳岭樵者,室名嚣嚣草庐、潜楼、礐石山楼、在涧庐。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
童年家贫,四五岁后渐识字,七岁入私塾,尔后兄吴雨三先生执教各地,均随之学。
1902年考取秀才。
1904年揭阳初创师范学校,以考试第一名进该校读书,翌年毕业,仍为第一名。
复就读于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数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缀学归家,旋赴新加坡执教于端蒙学堂。
辛亥革命后任教于揭阳榕江学校。
1911年与兄雨三等于故乡双山村创办守约学校,任校长。
约1912年加入中国近代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南社”发起人之一高天梅并称“南北二枝(梅)”。
1913年至1919年往返于潮汕与安南金塔之间。
1920年至汕头,与兄雨三一同执教于礐石学校。
1925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