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申坦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道汪 朝代:南朝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潘氏。长乐人。幼随其季父。客建业。年十三。造庐山远公。愿为沙门。游梁州为盗所劫。汪冥祷观世音氏乃免。诣河间。从玄高法师学禅法。中途值吐谷浑兵至。于是游城都。徵士费文渊。为建祇洹寺。留居之。化行西川。刺吏张悦入朝廷。誉于京师。宋孝武闻其名。致居中兴寺。上表恳辞。后刘思考临州。请汪讲说。乃应命。大明中。王景茂以负檐寺屈居之。泰始元年卒。思考为起塔于寺门云。
名僧传抄
本姓潘。长乐人也。世规家训。以廉约为风。姿禅高秀。长七尺七寸。幼有不恒之识。宗族固已异之。少孤随叔在京师。年十三。投庐山远公出家。研味禅律。停山十馀载。新出诸经。靡不精综。大涅槃经。后传江左。复还京师。计论大义。□□费游文子雅相知爱。命子侄咸师之。茹蔬餐素五十馀年。博综经律。穷览数论。兼涉外典。识瞻开诱。才强计辨。自龙花祇洹天竺武担相思长碛诸寺。缮基启刹。莫不仰止高轨。修禅习诵。日夜无缀。岷蜀佛法由兹大盛。益土有流寓之民。数千馀家。淫祀倒见。不识正道。自汪至后。敬挹清尘。宗崇释氏者。殆将本半宁。蜀郡常元祖。少事父母以孝。门。深信大法。元嘉二十四年卒。与其友人梦云。我从任法师。受菩萨戒。今得生兜率天。为善利天子。因卿语儿辈。勿复祭奠。刺史吴郡陆简子。天相礼遇(云云)。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道汪。
姓潘。
长乐人。
幼随叔在京。
年十三投庐山远公出家。
研综经律雅善涅槃。
蔬食数十馀年。
尝行梁州。
道为羌贼所围垂失衣钵。
汪与弟子数人誓心共念观世音。
有顷觉如云务者覆汪等身。
群盗推索不见。
于是获免。
后闻河间玄高法师禅慧深广。
欲往从之。
中路值吐谷浑之难。
遂不果行。
于是旋于成都。
徵士费文渊初从受业。
乃立寺于州城西北。
名曰祇洹。
化行巴蜀誉洽朝野。
梁州刺史申坦与汪有旧。
后致故。
汪将往省之。
仍欲停彼。
费文渊乃上书刺史张悦曰。
道汪法师识行清白风霜弥峻。
卓尔不群确焉难拔。
近闻梁州遣迎承教旨许去。
阖境之论。
佥曰非宜。
鄙州边荒僧尼出万。
禅戒所资一焉是赖。
岂可水失其珠山亡其玉。
愿鉴九俗之诚令四辈有凭也。
悦即敦留遂不果行。
悦还都具向宋孝武。
述汪德行。
帝即敕令迎接为中兴寺主。
汪乃因悦固辞以疾。
遂获免。
于是谢病下帷绝窥人世。
后刘思考临州大设法祀。
请汪讲说。
乃应请。
或问。
法师常誓守靖。
何以亏节。
答曰。
刘公笃信方欲大法凭之。
何辞小劳耶。
先是峡中人每于石岸之侧见神光夜发。
思考以大明之中请汪于光处起寺。
即崖镌像因险立室。
行途瞻仰咸发净心。
后王景茂请居武担寺为僧主。
勖众清谨白黑归依。
以宋泰始元年卒于所住。
顾命令阇维之。
刘思考为起塔于武担寺门之右。
景和元年萧慧开西镇成都。
承汪高誉思共讲道。
行至中途闻汪已逝。
乃叹曰。
惜也吾不及其人。
文举之追康成曾何足道。
其为时贤所惜如此。
时蜀江阳寺释普明长乐寺释道訚。
并戒德高。
明蔬食诵经苦节通感。
訚学兼内外尤善谈吐。
吴国张裕请为戒师云。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裴氏。
河东闻喜人。
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
避难居京口。
少能弓马。
随王玄谟申坦北讨。
既而自悔曰。
杀人以求荣禄。
非我志也。
弃去之。
或闻人读瑞应经感悟。
投南涧宗禅师。
受五戒。
宋孝武迎成都印禅师于京师。
复依之。
因从归蜀薙落。
时年三十六矣。
乃专精十诵下江陵受禅旨于隐具二师。
义嘉之乱移京师兴皇。
听颖公讲律。
定林法献挹其议论。
𢹂之以归。
后馀杭释僧志请开十诵于乡之宝安寺。
又为云栖寺。
主竟陵文宣王既建普弘寺延之。
以唱毗尼学者数百。
仍为朱方慧始说法。
每见亲里知旧。
训以孝悌。
齐永元三年。
春秋七十二。
还卒于京师之安乐寺。
高僧传·卷第十一 明律
释智称。
姓裴。
本河东闻憙人。
魏冀州刺史徽之后也。
祖世避难寓居京口。
称幼而慷慨颇好弓马。
年十七随王玄谟申坦北讨猃狁。
每至交兵血刃。
未尝不心怀恻怛。
痛深诸己。
却乃叹曰。
害人自济非仁人之志也。
事宁解甲。
遇读瑞应经乃深生感悟。
知百年不期国城非重。
乃投南涧禅房宗公。
请受五戒。
宋孝武时迎益州仰禅师下都供养。
称便来意归依。
仰亦厚相将接。
及仰反汶江因扈游而上。
于蜀裴寺出家。
仰为之师。
时年三十有六。
乃专精律部大明十诵。
又诵小品一部。
后东下江陵。
从隐具二师更受禅律。
值义嘉遘乱。
乃移卜居京师。
遇颖公于兴皇讲律。
称咨决隐远发言中诣。
一时之席莫不惊嗟。
定林法献于讲席相值闻其往复清玄。
仍携止山寺。
于是温诵小品研构毗尼。
后馀杭宝安寺释僧志。
请称还乡。
开讲十诵。
云栖寺复屈为寺主。
称乃受任。
少时举其纲目示以宪章。
顷之反都。
文宣请于普弘讲律。
僧众数百。
皆执卷承旨。
称辞家入道务遣繁累。
常绝庆吊杜人事。
每有凶故秉戒节哀。
唯行道加勤以终期功之制。
末方沙门慧始请称还乡讲说。
亲里知旧皆来问讯。
悉慇勤训勖示以孝慈。
临别涕泣固留不止。
还京憩安乐寺。
法轮常转。
讲大本三十馀遍。
齐永元二年卒。
春秋七十有二。
著十诵义记八卷。
盛行于世。
弟子僧辩等树碑于安乐寺。
称弟子聪超二人最善毗尼。
为门徒所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