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淞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3—1882 【介绍】: 清广东丰顺人,字禹生,又作雨生。自廪贡生捐教谕。咸丰初年,任江西万安知县,旋入曾国藩幕府。同治初年助曾国藩、李鸿章筹办机器局,任苏松太道办理洋务兼任江南制造总局总办。光绪初年官至福建巡抚,主持福州船政局,旋兼理总理衙门大臣。抚闽时福州大水,济灾民数十万;又按乌石山教案,据理令徙教堂城外。好藏书,精校勘。有《持静斋书目》、《抚吴公牍》。
全台诗
丁日昌(1823~1882),字持静,别字雨生,一作禹生,又作禹笙。
广东丰顺人。
咸丰初,太平军入闽越,以廪贡生出办乡团,因功选授琼州府学训导。
同治初,李鸿章调主上海机器局。
历任苏松太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巡抚。
同治七年(1868)建议设立轮船水师,将沿海分为北洋(天津)、中洋(吴淞口)、南洋三个军区,其中南洋军区即以台湾为基地。
同治十三年(1874),被起用为船政大臣,后担任福建巡抚。
任中提出多项铁路、电线等现代化建设计画,可惜后来因经费不足而未能实行。
担任福建巡抚时,曾驻台五个月(1876年底~1877),在台期间,整饬吏治,绥抚生番,并鼓励内地居民来台开垦。
在北部试行茶业栽种,鼓励开采煤铁及石油,完成台湾府城到安平与旗后间的电线,为台湾最早的自有电线;又筹画建筑安平到打狗(今台南到高雄)的铁路。
曾豁免十馀种苛捐杂税,对台湾贡献颇大。
生平雅好藏书,多得宋元旧本,编有《持静斋书目》、《持静斋藏书纪要》。
又擅词章之学,著有《百兰山馆诗》、《抚吴公牍》、《牧令书纪要》、《百将图传》等。
丁日昌在台诗作仅一题二首,录于《恒春县志》及《百兰山馆古今体诗》。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1 【介绍】: 清安徽庐江人。
初从吴长庆军,参与镇压太平军、捻军,累擢提督。
光绪间统淮扬水师,疏浚赤山湖埂,荡金陵诸河道。
中法战争中,移军防吴淞,曾国藩疏荐其设防不避艰险,授狼山镇总兵。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卷十五
字蕊生,海盐人,嘉庆戊午举人,余杭教谕文佩女,翰林院修撰昌颐妹,盐大使钱塘蒋施勤室。有《倚云楼集》。
名媛诗话
蕊生为朵山修撰昌颐、训导美镠、美銮妹,赓元姊。
其遗草有咏《苔痕》云“东风二月丽人天,匝地莓苔分外妍。
浓绿层层缘砌畔,遥青点点贴阶前。
杂将芳草痕难辩,衬到残花色倍鲜。
正是当窗无个事,终朝相对擘吟笺。
”《纸扇》云“裁云叠雪总相宜,谁剪湘筠费巧思。
出手正当三伏候,聚头要订百年期。
粘将蝶粉春归后,扑到流萤月上时。
出入愿随怀袖里,奉扬也许绣阁知。
”题蕊仙叔母《凝香图遗稿》云“梦断吴淞天一方,哦松相与伴凄凉。
可怜借树轩中月,曾照当年觅句忙。”
两浙輶轩录
《倚云楼稿·吴村序略》:女史幼娴家学,长秉师承,诗亦清华朗润,卓然名家。
杭郡诗三辑
蕊仙为小珊广文女,虹舫阁学犹女,朵山修撰、彦山广文妹。幼而聪慧绝人。针黹中馈之事,入手即娴。小珊广文《消夏诗》云“镇日一编吟案侧,自携娇女课唐诗。”又《送女于归》云“作膳惯随娘料理,读书翻较弟聪明。”皆为孺人作也。归蒋氏,得姑嫜欢,其婿敏轩故刻苦于学,以馀事为诗,倡随弥适。其殁也,敏轩有《悼亡诗》四十首,附刻遗草后。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謇(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民国,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袁世凯政府中任农商总长。后辞职归里,兴办实业、教育。有《张謇日记》。
维基
张(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
张謇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
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轻工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
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一部分系科迁入扬州成立扬州师范学院)以及中国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中国第一家气象台军山气象台以及高等学校南通大学。
参与筹画建立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即现河海大学)、复旦大学、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现上海海事大学、现大连海事大学)、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现上海海洋大学)等的筹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6—1842 【介绍】: 清福建同安人,字莲峰。
出身行伍,嘉庆中,从李长庚击蔡牵,官参将。
道光间升总兵。
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福建水师提督,迎击英舰。
旋任江南水师提督,铸铜炮、修炮台,巩固吴淞防务。
道光十二年,与英舰力战而死。
谥忠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8 【介绍】: 清甘肃武威人,字镜堂。
嘉庆十九年进士。
授编修。
累官至两江总督。
鸦片战争时,英舰犯吴淞口,鉴领兵援宝山,见兵势不敌,仓皇遁还江宁。
一度革职逮问,后得释。
咸丰间曾募勇镇压捻军。
维基
牛鉴(1785年—1858年),字镜堂,甘肃武威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十一年,出为云南粮储道。历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陕西布政使,因与巡抚不合,乞病归乡。十八年,起授江苏布政使,署江苏巡抚。旋升河南巡抚。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军进犯浙江,裕谦自尽,牛鉴继任两江总督。清廷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牛鉴以贻误封疆罪,褫职逮问,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二十四年,得旨释放。命赴河南中牟河工效力。工竣,予七品顶戴,以六部主事用,回籍。咸丰三年,粤太平军北扰,予五品顶戴,署河南按察使。四年,命卸任,赴陈州,偕徐广缙剿捻军,破李士林,加按察使衔。五年以病乞归。六年以劝捐出力,赏二品顶戴。八年,卒。
周诒春 朝代:清末至现当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周诒春(1883年12月29日—1958年8月),亦名贻春,字寄梅,安徽休宁人,中国教育家,曾长期担任清华学校校长,南京国民政府农林部长、卫生部长。
周诒春出生于1883年,父周聿修为民族资本家,家庭殷实,以经营徽帮茶叶为业,曾开设泰昌源茶庄于天津,颇具规模。
是卓有见识的民族资本家。
鉴于当时国家内忧外患,他决心培育其独子成才,特延聘老师专授英语。
周诒春12岁考入上海圣约翰书院,1904年毕业,自费留美,在威斯康辛大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1909年获耶鲁大学硕士。
1909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吴淞中国公学,1911年参加清廷留学生考试,中进士,点为翰林,被人称为“洋翰林”。
1912年出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部秘书、孙中山英文秘书。
1912年4月,他被派往清华学堂接替张伯苓任清华学堂教务长,1912年4月,任教务长。
同年5月,辍学停教半年多的学堂开始复课。
不久后改名为清华学校后任教务长,7月27日,正式任命为副校长。
1913年8月,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心脏病发、遽然辞世,周诒春临危受命,任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