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普照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一
释天隐,荆溪闵氏子。
早岁失怙,奉母居贫,不能力学,种圃以养。
年二十,始自检束,蔬食盟心,然未识三宝归向,唯对神立誓,若邪念忽起,则默诵《小人閒 居为不善章》,顿然念息。
一日听讲《楞严》“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因自警惕,欲图解脱。
适幻有禅宿来自清凉山唐凝庵,太常吴安节通政延居龙池山,道风远鬯,乃往归之。
虽处尘寰,无心世味,母知其志坚,遂允出家。
万历戊戌,初从芟染,看赵州无字䛡,无有入处,更参未生前本来面目,工候急切,昼三夜三及百馀日,偶展《楞严》见“佛咄阿难云:此非汝心”。
于是,如善财入弥勒楼阁,顿空豁境界,疑情放下。
明年春,随幻有入城至显亲禅堂,问“永嘉大师道:忽然如托空时如何”,幻有一喝,复顾隐曰:“我代尔修行去。
”隐礼拜,便会得宾主照用之句。
复入石城天界寺,谒松云。
貌古腊高,精勤定课,寒暑不移,亲炙久之,获益良多。
又访文斋于能仁寺,敏而能文,出语新奇,令人心畅。
辛丑还山,掩关两载,终日蒲圃,正在忘绝境界之际,忽闻驴鸣,恍然而悟,顿释前疑。
有偈曰:“忽闻驴子叫,惊起当人笑。
万别与千差,非声非色闹。
”自是,见解圆通,了无滞碍。
偶闻风拂松梢,雨打窗纸,口占云:“风声与水声,不必论疏亲。
一耳闻为快,何曾有二音。
”甲辰四月八日,解关趋觐幻有于燕都普照,时已残冬,命呈所见,偈曰:“人说北地寒,我道南方暖。
寒暖不知人,穷人知寒暖。
”异日复徵云:“祇如四料简,汝如何会?
”隐以四法界荅之,幻有首肯。
时古辉老宿博通三藏,讲经于白塔寺,因思古德云“通宗不通教,开口便胡道。
通教不通宗,如蛇入竹筒。
宗教两俱通,如日处虚空。
宗教俱不通,如犬吠茅丛。
”于是更历教海。
会慈圣太后建无遮,大创于台山,静渊主法席,隐亦与焉。
更与妙峰居塔院数月,每当请益,忻羡真诚,苦行建树德业,浩然无穷。
后回京,复与密云南游浙中,谒幻也于天童,高风逸韵,世所罕及。
丁未,还龙池。
明年命隐秉拂,隐辞之。
癸丑命理院事,复辞。
因假岭南静室掩关,幻有以偈寄之云:“老衲于今不坐关,既无住也幸无间。
何曾进又何曾出,只在寻常天地间。
”及闻幻有寂,破关,匍匐归诣龛前。
已而曳杖入关。
居久之,为凝庵居士强之始出,遂归龙池。
庚申,欲编历诸方,偶得山南幽处名磐山,荆溪极深谷也,诛茆为庵,自冬洎春,大雪绵绵,积五十馀日,人迹罕到,徘徊四顾,唯饥禽野兽而已。
储尽粮空,烟爨欲绝,因卓杖语侍曰:“若老僧数尽,即埋此山,他日自然成就伽蓝地也。
”后果藉檀信经营,十二载,竟成丛席。
崇祯七年秋八月,移主湖州上柏山报恩禅院,示众云:“老僧多病不能提持佛法,赖土木瓦石为诸人转大法轮,发诸人大机大用,切不可当面错过,若错过,只知事从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盖隐年已六十矣,当掩关岭南时,顾九畴大史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曰:“白云封我圆光户,恰似无人坐室中。
”“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曰:“风送白云归洞去,祇留一个野僧閒 。
”“如何是人境两俱夺?
”曰:“了知四大原非我,白云聚散本无踪。
”“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曰:“几度白云来伴我,就里和衣带月眠。
”得法弟子通问箬庵,入室呈颂云:“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
”隐曰:“玄妙即不问,如何是不隔底句?
”通问拟议,隐便捧之。
复示颂曰:“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头处处通。
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73 【介绍】: 明僧。淮安府宿迁人,俗姓姚,名东阳。本诸生,嗜佛经,不问家人产。隆庆间北探诸名胜僧寺,居北直之羊山秀峰庵,阐三教宗旨。万历元年坐化,汪道昆为之塔铭。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解义篇第二之四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
俗讳东阳。
尝补邑庠诸生。
居常好修嗜内典。
二十年不问家人产。
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
澹然为居士。
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
寓清苑越三寒暑。
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
寻居羊山秀峰庵。
名德日起。
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
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
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
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
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
闻师高德乃趣。
一沙弥逆至。
见师敞衲曾不掩[膊-甫+一]祁寒无所侵。
汪与督府避席礼之。
携入洞中。
坐石床与语。
师略举西来意。
督府洒然信服。
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
曰无常无住。
明日辞归。
越旬有五日立春。
羊山放光五色。
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
元年元日吾当行矣。
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
不识字者用心念佛。
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
即此是佛慎弗他求。
汝等勉之。
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
夜午乎。
曰午矣。
师曰。
未也。
日午乃行。
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
至日中师辞众坐化。
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向。
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
佛耶佛耶。
愿以此光普照下土。
已而舍利累然。
督府治塔藏之。
汪公为之铭。
赏万历元年正月也。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俗名东阳。尝为其县诸生。居尝好修。历二十年所。不问家人生业。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落发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即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师蓝缕自如。一衲不啻悬鹑。不裓不襦不履。顾就羊山。安七十二众。为千日期场。师日为大众说经。大众亦乐为之听众也。时神宗皇帝初即位。行边使道昆汪公。道出诸陵。诣师问道。意独多之。因问曰。千日期毕。羊山能作尝住乎。师曰。无尝无住。后旬有五日。太史当谒。立冬其日羊山放光。又越七日。岁将除。师集大众语曰。元年元日吾当行。公等居此。识字者。用心念佛。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智慧务普心。即此是佛。公等勉之。岁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日几中。羊山放光如向者。顷之坐化。盖日中云。越七日举焚。日中复放光如向者。诸陵中贵人咸在。率大众罗拜。治浮屠。藏舍利。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明龙,姓姚氏,宿迁人也。
原名东阳,尝入邑庠,为名诸生。
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
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
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
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
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龙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其敝衲曾不掩骭,祈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
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
”曰:“无常无住。
”明日辞归。
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
”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
”曰:“午矣。
”曰:“未也,日午乃行。
”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前,至日中遂辞众坐化。
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前,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光普照下土。
”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实万历元年正月也。

人物简介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
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
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和尚职知客。
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法师。
于忏摩堂居第一座。
从而讲周易。
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
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
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一十三载。
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
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
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居敬,字心渊,别号兰雪,学通内外,善属文,精严律部,礼金陵大报恩寺一雨。
后参杭州集庆寺东源于忏摩堂,居第一座,从而讲《周易》。
永乐初,奉诏校《大藏经》,预修会典。
已而住持上海广福讲寺,迁松江普照,大开法席垂十馀载,建大雄殿、海月堂、三解脱门,廊庑重轩,精舍香积,焕然新之。
七众瞻仰,道风大扇。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四
释满空者,高丽僧也。
人称为云公,盖其字耳。
永乐间,与数僧航海东来。
宣德三年,给度牃,令参方礼祖。
因登泰山访古刹,重建竹林寺,复驻锡普照
四方衲衣受法数千人。
天顺七年闰七月二日,说偈而逝。
弟子洪因为建塔立碑,称“普照初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