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慧悟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7—1072 【介绍】: 宋僧。藤州镡津人,俗姓李,字仲灵,自号潜子。七岁出家,十三落发,十九游方,得法于筠州洞山之聪公,住南屏最久。仁宗庆历间,隐居钱塘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皇祐中入京师,两上万言书,赐号明教大师。博通内典,尝作《原教孝论》以与当时辟佛者抗。为文雄伟,能自畅其说。有《治平集》、《镡津集》。
全宋诗
释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欲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游方天下。仁宗庆历间居钱塘,嘉祐六年(一○六一)入京,献所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诏付传法院,并赐号明教。神宗熙宁五年六月卒于杭州灵隐寺,年六十六。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今存《镡津文集》二十二卷,其中诗二卷。事见《镡津文集》卷首宋陈舜俞《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 契嵩诗,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弘治刊本《镡津文集》为底本,校以《宋四十名家小集》(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镡津文集》尚有有明永乐刻本(藏湖南省图书馆)、万历三十五年嘉兴楞岩寺刻径山藏本(藏武汉大学图书馆),其所载诗与弘治刊本同。
槜李诗系·卷三十
契嵩,藤州人。尝著原教论,又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辅教编,上之仁宗,韩琦、欧阳修皆尊礼之。初居佛日,嘉祐中,陈舜俞以其宅为光德庵,俗名荒墩,在今嘉善治东五里,延嵩焚修其中。有镡津集。熙宁四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遂化。阇毗不坏者五,顶耳舌、童真数珠,葬于永安之左。
全宋文·卷七六四
契嵩(一○○七——一○七二),字仲灵,自号潜子,俗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北)人。七岁出家,十四受具足戒,十九而游方,下江湘,陟衡庐,得法于筠州洞山晓聪禅师。庆历间至杭州,居灵隐寺。是时,欧阳修等人排佛尊儒,嵩乃作《辅教编》等论,会通儒释,士大夫爱其文而畏其辩。又著《传法正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传法正宗论》,釐定禅宗祖系,对后世影响甚大。嘉祐六年至京师,上其《辅教》、《正宗》诸书,仁宗命入大藏,并赐号明教大师。寻仍归杭州。英宗治平中,蔡襄知杭州,延居佛日禅院;数年,复归灵隐。熙宁五年卒。其著作曾编为《嘉祐集》、《治平集》,凡百馀卷,六十馀万言,后有散佚。绍兴中,释怀悟辑其部分诗文,编为《镡津文集》二十卷传世。又其《定祖图》、《正宗记》、《正宗论》等三书别存于释藏。事迹见陈舜俞《都官集》卷八《明教大师行业记》。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七
禅师名契嵩。字仲灵。自号潜子。生藤州镡津李氏。七岁。母钟施以事东山沙门某。十三得度受具。十九游方。时宁风有异女子姚。精严而住山。时年百馀岁。面如处子。嵩造焉。女子留之信宿。中夜闻池中有如戛铜器声。以问女子。女子曰。噫此龙吟也。闻者瑞徵。子当有大名于世行矣。无滞于是。下沅湘。陟衡岳。谒神鼎諲禅师。諲与语奇之。然无所契悟。游袁筠间。受记莂于洞山聪公。嵩夜则顶戴观世音菩萨之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𥨊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是时天下之士。学古文。慕韩愈拒我。以遵孔子。东南有章表民。黄聱隅。李太伯。尤雄杰者。学者宗之。嵩作原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其说。读之者畏服。未几复游衡岳。罢归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其志盖悯道法陵迟。博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之下至于达磨多罗。为二十八祖。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书成游京师。知开封府龙图王公素。奏之仁宗皇帝。览之加叹。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下诏褒宠。赐紫方袍。号明教。嵩再奏辞让。不许。宰相韩琦大参。欧阳脩。皆延见而尊礼之。留居闵贤寺。不受。再请东还。于是律学者憎疾。相与造说以非之。嵩益著书。援引古今。左證甚明。几数万言。禅者增气。而天下公议。翕然归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晨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独自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至中夜而化。阇维敛六根之不坏者三。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状如大菽。常所持数珠。亦不坏。道俗合诸不坏。葬于故居永安院之左。阅世六十有六。坐五十有三夏。有文集总百馀卷。六十万言。其甥法澄。克奉藏之。以信后世。嵩居钱塘佛日禅院(或云惠日禅师)。应密学蔡公襄所请也。东坡曰。吾入吴尚及见嵩。其为人常瞋。盖嵩以瞋为佛事云。 赞曰。是身聚沫耳。特苦业所持。寔本一念。首楞严曰。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然但名为融通妄想。念常清净。正信坚固。则名善根功德之力。嵩生而多闻。好辩而常瞋。死而火之。目舌耳毫为不坏。非正信坚固功德力乎。余尝论人之精诚不可见。及其化也。多雨舍利。譬如太平无象。而烝枯朽。为菌芝。嵩其尤著闻者。聪公可谓有子矣。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契嵩。字仲灵。藤州镡津人。姓李氏。七岁出家。既受具。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靡不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公。庆历中至钱塘。乐湖山之胜。遂税驾焉。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著书。作辅教论十馀万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正宗记。抱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仁庙嘉叹。诏付传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藏。韩忠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已而东还。属蔡公襄为守。延置佛日山。居数年。退老于灵隐永安精舍。熙宁五年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顶骨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精洁。状如大菽。葬于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津集。 赞曰。 闭户著书  引古连今  披诚帝阙  真气森森 名驰海宇  道振禅林  百炼不耗  斯表精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契嵩,字仲灵,亦号潜子。
姓李氏,镡津人。
年十三落发受具。
弱冠出游,往还江湘衡岳间。
首常戴观世音像,而诵其洪号,日十万声。
由是澄心妙想,理啼文言,慧悟俱彻。
世间典籍,一览便通。
初参洞山聪,豁尔省朗。
当是时,有慕韩昌黎排佛者,其言寖炽。
嵩深忧之,作《原教论》,明儒释一贯,以抗其说,闻者惊服,法会复昌。
嵩复著《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诸篇,以闳厥旨。
观察李公谨,以其名闻,诏赐紫衣。
府尹王仲仪,复以所著《图》、《记》上之,仁宗嘉叹。
宣付传法院编次入藏,仍赐“明教”之号。
当世名公巨子,如韩忠献琦、欧阳文忠修,莫不钦企。
交相延誉,声望日隆。
嵩居南屏最久,有《游南屏记》及题咏诸什。
后为蔡君谟请主佛日。
未几,遂谢去,隐于灵隐大桐坞永安精舍。
宋熙宁五年六月四日,书偈而化。
偈曰:“此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
不学大梅老,贪闻鼷鼠声。
”荼毗得不坏者五,净慈北涧居简,以五不坏赞之。
所著有《辅教编》、《定祖论》、《正宗记》及《镡津集》三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1—1302 【介绍】: 元僧。
清水人,号仲华,俗姓杨。
少孤,事母尽孝。
慧悟,精究经史,尤精理学。
出家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初隐成纪,筑室树松,称松堂和尚。
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
成宗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大德中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解义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
清水杨氏子。
其先弘农人世官垄坻。
父静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
师少孤。
事母尽孝。
性敏捷慧悟生知。
而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
尤邃于理学。
好古作善吟咏。
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
或对客讨论。
如河汉莫窥其涯涘。
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
尝曰。
学贵宗通。
言必会意。
以意逆志则得之矣。
其语言文字糟粕耳。
岂能开人之慧目乎。
初隐成纪筑室树松将欲终焉。
故人称曰松堂和尚。
元世祖特降旨命主洛阳白马寺。
学者川奔海会。
声誉日驰。
成宗建万圣寺于五台。
诏求开山第一代住持。
时帝师迦罗斯巴荐之。
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
帝师赍旨起师。
师辞曰。
山僧荷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
何德敢主祐国。
越分以居不祥。
不省而行不明。
吾坐此二烦。
为我辞。
帝师曰。
此上命也。
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
非师孰与。
此系教门事。
师善为之。
于是不得已而行。
既被命以来而大弘清凉之道。
虽至老无怠。
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
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
年六十有二。
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
嗣法有普宁之弘教普庵之幻堂。
补续高僧传·解义篇
松堂。名文才。字仲华。陇西杨氏子。少孤。事母以孝闻。博学能文。作慧灯集。释贤首疏。又著悬谈详略五卷。肇论略疏三卷。皆内据佛经。外援儒老。曲尽弘扬之妙。尝庵居松间。人称松堂老人。一日出庵不归。弟子迹而得之松间。师冥然抬目曰。吾方安逸。汝何遽至。弟子曰。师坐已三日矣。既而成宗特旨。建大万圣祐国寺于台山。为师阐道之所。演化数年。大德中。示寂。荼毗获舍利百馀颗。闻于朝。诏沙门问之。有法洪者。对曰。和气之浃。蒸为菌芝。精诚所至。其理或然。故苌弘死忠。其血成碧。况道与神会。颐养之至者乎。夫朽败之馀。标异于烟灭。灰飞之际。岂非行业坚白神气凝结者欤。上嘉其论。敕为塔藏本寺。封邽国公。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文才,号仲华,清水杨氏子,其先宏农人,世官垄坻。父净义,为清水主簿,遂家焉。才少孤,事母尽孝,性敏捷,慧悟生知,于古今坟典史籍无不精究,尤邃于理学。好古作,善吟咏,然所禀敦朴,若无所知。或对客讨论,邈如河汉,莫窥其涯涘。自受具后,遍游讲肆,尽得贤首之学。尝曰:“学贵宗通,言必会意,以意逆志,则得之矣。其语言文字,糟粕耳,岂能开人之慧目乎!”初隐成纪,筑室树松,将欲终焉,故人称曰松堂。元世祖命主洛阳白马寺,学者奔川赴海,声誉日驰。成宗建万圣寺于五台,诏求开山住持。时帝师迦罗斯巴荐之,成宗即铸金印署为真觉国师,总释源宗兼祐国住持事。帝师赉旨至,才辞曰:“山僧菏蒙国恩,居白马寺亦过矣,何德敢主祐国,越分以居不祥,不省 而行不明,吾坐此二,烦为我辞。”帝师曰:“此上命也,上于是寺,心亦勤且至矣,非师孰与,此系教门事,师善为之。”于是,不得已而行。既被命以来,大宏清凉之道,至老无怠。大德六年壬寅九月朔日示微疾,乃说法辞众,端坐而寂。年六十有二。阇维,舍利数百粒,塔于东台之麓。嗣法有普宁宏教、普庵幻堂。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九五
读彻,字苍雪,呈贡人,本姓赵。长洲中峰僧。有《南来堂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苍雪,呈贡人。居苏州楞伽中峰有南来堂槁
人物简介
苍雪(一五八九—一六五七),名读彻,初字见晓,后更名苍雪,号南来。云南呈贡人,童年随父祝发于昆明妙湛寺,曾主持虞山中峰寺,与钱谦益、吴伟业等交往。有《南来草堂诗集》。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释读彻,字苍雪,初字见晓。
姓赵氏,云南呈贡人。
生性敏捷,慧悟天成。
童年随父,舍身昆明妙湛,复游鸡足,为寂光水月侍者,讲诵之馀,研穷义谛,文词泉涌,辩者莫当。
年二十五,发志行脚,一笠飘然,遍览名胜,遂达吴门,嗣法一雨。
会明季丧乱,天下多故,不遑宁处,彻独晏然。
更启法会,欲以慈祥化彼杀机,及居中峰,继主讲席,道风郁鬯,声闻南北。
复兴支公道场,海内宗之。
又以禅暇,与眉叟、玄宰、牧斋、梅村诸公往复酬唱,诗名藉甚。
生平著述颇富,笔迹尤珍。
晚岁讲《楞严》于宝华山,手编未终,踞坐而逝。
书有《遗诫十章词》曰:“无端讲席应宝华,老病人扶上小车。
南国远钟萧帝寺,东阳古井志公家。
苍茫不尽江边苇,狼藉空馀台畔花。
一自云光登说后,独怜沽酒送烟霞。
”“南朝帝业几经衰,碧眼无人辨劫灰。
山抱玉泉荒寺在,峰标金地大僧来。
针锋一拨山河转,枣叶重移殿阁开。
衣钵相仍谁继武,法筵龙象见宏才。
”“闭门莫怪老山僧,打睡从来接上乘。
十日庖羹咽未下,千人讲席病犹登。
鼓将风力声难转,散入烟霞气不胜。
如是我闻知未及,奉行倍受已先膺。
”“最初方便请开经,末后圆通择性灵。
我自无心聊为说,谁人有耳不能听。
蘸乾海墨收佳句,缩小江山入净瓶。
珍重莫教莲社冷,天涯诸子各飘零。
”“到岸乘风实快哉,亲迎遗像几还回。
香花夹道群情肃,幡盖摩空宿雨开。
人化双虹天上去,泉飞百道树头来。
俨然未散灵山会,想望荆溪入五台。
”“庆喜惯啼抛止叶,饮光解笑示拈花。
而今哭笑俱非是,何啻宗乘辩正邪。
试问此槌曾白否,可怜双眼果青耶。
刹竿倒却门前久,大厦将倾赖木叉。
”“囊虫漉水细微事,粒米同餐展钵巾。
鸡足传衣犹在定,鹅头开戒遍分身。
乡音莫辨难兄弟,老景无多惜主宾。
博取大千凭手掌,陶家游戏转双轮。
”“多闻误堕示儿曹,作饭蒸砂事枉劳。
欲漏未除习漏重,爱根不断命根牢。
无心淫女能成佛,叉手屠儿早放刀。
道眼沧桑何足问,云霄万里一鸿毛。
”“昼长无暑夜无蚊,帷幔虚牵掷扇巾。
好与时人谈笑语,任留知已诉辛勤。
难辞铩羽投林鸟,强作无心出岫云。
一自金经读破久,奈何泄漏尽东君。
”“毛端五色障开经,劳久狂花净眼停。
刁斗更声催𠪾历,明量烟火散荧荧。
交光摄入川源影,纲相盘回楼阁形。
何物无情头解点,也须说与众山听。
”又《中峰喜逢白公,夜集法公方丈》云:“久别几于消息断,重逢犹记道途间。
两山相忆秋同老,一夜刚随雨到山。
故旧何人堪共话,林峦有主暂投閒。
乱流落叶声兼下,听尽寒岩水抱关。
”又《法公招游狼山,登大观楼》云:“海上危楼壮大观,烟波无尽此凭栏。
江南一水横衣带,天外三山落弹丸。
潮色不来风势紧,客心欲渡浪声寒。
高明胜会知何日,回首斜阳几度看。
”又《解制送恒生还山》云:“满堂瓢笠忽天涯,云水茫茫去路赊。
同坐那知君是客,送行翻觉我无家。
九秋露冷芙蓉色,一夜风吹芦荻花。
最是不堪回首处,夕阳江影片帆斜。
”又《铁桥》云:“自堕黄尘每慨然,故乡卿相我无缘。
眼前见画思鸡足,梦里寻家渡铁莲。
苗庶尚潜诸葛洞,儒臣不去小西天。
料应难得今生见,先过此桥五十年。
”又《送唐大来还滇》云:“小艇难禁五两风,鸡山有路几时通。
殷勤为我传乡信,结个茅团在雪中。
”《送元白之燕》云:“一带燕山色,常时入梦间。
平生未到处,今日逢君还。
客路无时尽,秋心不自閒。
塞鸿牵别思,早已出江关。
”《挂瓢》云:“抱膝向空坐,偶然同许由。
一瓢还似累,何物更须留。
涧响悬孤影,风翻入夜秋。
几时从空出,犹见在枝头。
”《送朗癯入匡山》云:“独向匡庐去,安禅弟几重。
九江黄叶寺,五老白云峰。
落日眠苍兕,飞泉挂玉龙。
到时应为我,致意虎溪松。
”《别吴中诸子》云:“相看了无意,临歧还黯然。
回看吴苑树,独上秣陵船。
春老还山路,江昏欲雨天。
白鸥颇怪我,聚散缘波前。
”其所著书,有《法华珠髻》,并同丽府木公参补《华严海印忏仪》四十二卷在藏。
闻所传诗文,散佚颇多,有《南来堂集》刋入《云南丛书》中。
王渔洋评“当代释子诗,以苍雪为第一”。
卒葬中峰,牧齐为撰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