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法冲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善悟,字高庵,俗姓李,洋州(今陕西洋县)人。年十一得度,师事佛眼清远禅师。后住南康云居寺。《新续高僧传》四集有传。今录诗九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善悟号高庵。
洋州李氏子。
年十一得度。
生有夙慧灵根自发。
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磨因缘。
如获旧物遽曰。
我既廓然。
何圣之有异其语勉之南询。
遂谒龙门佛眼。
一日有僧被蛇咬。
佛眼问众曰。
既是龙门为甚却被蛇咬。
悟应声曰。
果然现大人相。
眼器之。
后传此语至佛果。
果曰。
龙门有此僧。
东山法道未寂寥。
尔上堂心生种种法生。
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
便用日轮午后三更。
心灭种种法灭。
四句百非路绝。
直饶达磨出头也是眼中金屑。
心生心灭是谁木人。
携手同归。
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
禅师名善悟。
生李氏。
洋州兴道人也。
舍家诵经。
得度具戒。
夙慧警敏。
初闻冲禅师举达磨廓然无圣之语。
即曰。
我既廓然。
何圣之有。
奇其语。
发之南询。
周流舒蕲间。
参叩宗匠。
抵龙门见佛眼禅师。
闻举云门语云。
直得山河大地。
无纤毫过患。
犹是转句。
不见一色。
始是半提。
更知有全提。
始得。
师心有契遂依止焉。
一夕佛眼谓曰。
汝闻孤鸾对舞乎。
昔有二鸾。
每对舞。
尝丧其一。
止不复舞。
智者以鉴向之。
孤鸾顾见自影辄舞。
师豁然悟。
一日猫执鼠过前。
佛眼指以示师。
师曰。
皖公山倒。
佛眼喜之。
因命分座说法。
尝举德山夜参因缘曰。
悟上座今夜亦不答话。
或有僧出。
只向道。
你许多时。
向甚处去来。
佛眼动容曰。
吾高枕矣。
自是道声四驰。
宣和初。
出世吉州天宁。
明年徙南康之云居。
宗风大振。
师性方严。
语不妄发。
以身循众。
虽祁寒酷暑。
必伴众。
夜卧三椽下。
有怠堕起不时者。
必扣枕以警之。
凡方丈服用之具皆虚设。
而未尝御也。
自号高庵。
时泐潭祥禅师。
雅自标置。
大抵与师德望相埒。
而苦节堪忍得众。
则师过之。
阅七年。
圜悟禅师得旨住云居。
有敕移师金山。
以疾固辞。
明年圜悟归蜀。
南康守复师云居。
寻以兵乱谢去。
避地天台。
寓居韶国师庵。
绍兴二年。
台州得旨。
革浮山鸿福寺。
为禅居。
遴选大有道者𢌿之。
郡守以屈师。
师固辞。
即请于朝。
六月命下。
师不获已诺之。
时参徒裹粮而从者。
尚以百数。
一日举世尊垂入灭示𮌎前卐字因缘。
乃披襟谓众。
瞻仰取足。
无令后悔。
既而曰。
吾衰矣。
盖归故山之三塔乎。
僧曰。
方领浮山奈何。
师曰。
死可以住持而留邪。
僧曰。
几时可去。
师曰。
俟有人提草鞋即去。
曰。
某甲去得否。
师曰。
解插觜即得。
僧曰。
诺诺。
师笑而止。
七月一日。
侍者趣办。
行师不塔。
明日昼寝起。
语如平时。
遽挥侍僧曰。
去去。
僧退。
少选候之。
则已趺坐而逝。
住世五十有九。
安居四十一夏。
灵骨舍利一归云居之三塔。
一葬浮山。
祀为始祖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善悟,字高庵,洋州李氏子。
生有夙慧,灵根自发。
年十一得度,闻冲禅师举梁武帝问达摩因缘,如获旧物,遽曰:“我既廓然,何圣之有?
异其说,勉之南询,遂谒龙门佛眼。
一日,有僧被蛇咬,佛眼问众曰:“既是龙门,为甚郤被蛇咬?
”悟应声曰:“果然现大人相。
”眼器之,后传此语至佛果,果曰:“龙门有此僧,东山法道殊未寂廖。
”上堂:“心生种种法生,森罗万象纵横。
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更。
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绝。
直饶达摩出头,也是眼中金屑。
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手同归。
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