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常润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6 首
迢递青山暮,崚嶒石磴斜。
孤云生杖履,细雨湿袈裟。
林静时闻箨,台空欲散花。
何年谢尘鞅,老此觅丹砂。
扶桑已过走崦嵫,海下鱼蛟总未知。
看著空花真面目,千峰绝顶笑嘻嘻。
三身些子不争差,问尔归来那是家。
解得洹河千万劫,西风满院独拈花。
花开花谢剖残茵,芥子须弥一往尘。
捧腹山头全不认,看来可是本来人。
题东坡逸诗后 其四 (己卯) 清 · 申纬
七言绝句
偶寻一事浮晖阁,袭谬商丘失笔尖。
五百篇中公自注,揭为题目一诗添
附:翁覃溪苏诗补注(方纲)按此诗先生墨迹。已见前卷常润道中寄陈述古诗补注内。今查氏刻本据外集。编入自密州移徐州时作。按先生自密移徐。在潍州度岁。是熙宁九年丙辰之冬。事在癸丑倅杭之后三年。又蔡帖内约绰新娇一诗。题云题壁诗。帖后有公题云。钱塘有美堂前小阁中壁上。小书此诗。蔡君谟真迹也。陈述古摹刻。轼在定香桥野店中观之。又蔡帖内天际乌云含两重一诗。题云梦诗。帖后有公题云。此蔡君谟梦中诗也。真迹在济明家。笔力遒劲。元祐五年二月四日。苏轼题后。(方纲)窃意墨迹既有。又有人和云云。不知谁作。此题乃云不知为谁而作也。和一首则不特和诗之出。自先生作无疑。而潍州驿壁,定香桥店。亦皆不必泥于其地矣。余所藏先生墨迹后无题署年月。然其曰仆在钱塘则是初倅杭事。而此迹为追忆书之。是熙宁甲寅以后数年间所书。若以潍州度岁论之。则此墨迹。或即系熙宁十年丁巳所书耳。墨迹后有虞道园诗并跋。跋云柯敬仲多畜魏晋法书。至宋人书殆百十函。随以与人弗留也。他日独见此轴在几格间。甚怪之。及取观则吾坡翁书蔡君谟梦中诗及守居閤中旧题也。第三诗以为不知何人作。其轩辕弥明之流欤。至顺辛未二月望日。蜀人虞集书。(纬后得此说而益喜愚见之不诬也。道园则以第三诗。直归之轩辕弥明之流。覃溪则以为不特和诗之出。自先生作无疑。而潍州驿壁,定香桥店。亦不必泥于其地云尔。则并疑其第二诗之同出于先生手也。姑录此。以俟智者之辨正。)
⑴ 公集。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二十韵。五古也。其曰更将掀舞势。把烛画风筱。美人为破颜。正似腰支袅四句下。公自注归自道场。何山过大风。因憩耘老溪亭。命官奴秉烛奉砚。写风竹一枝云云。查氏有按说曰。更将掀舞势四句。诸刻本。另作五言绝句一首。明属重出今移原题。作四句注脚。以正向来之讹。余谓商邱施注本。自谓一洗王注之陋。而又不免袭谬如此。宜乎后人之讥以潦草也。浮晖阁,耘老溪亭。出吴兴掌故集。
我有苏集癖,大小种三四。
大固味全鼎,小大废歜芰。
梅溪始注诗,犹有舛駮议。
分门最其失,恐非王氏志。
旧分五十门,省为三十二。
因袭或为咎,细究岂无自
八注与十注,怅望空予跂。
尧卿及子西,重复沈黄暨。
皆今所未传,义例嗟永閟
玆集注最难,放翁言之亟(说见渭南集,施司谏注,苏诗序。)
施注徒编年,善本称无愧。
后出者虽巧,踵前或多利。
苏氏之功臣,王施争座位。
商邱补施阙,两家太轩轾。
我当跋宋椠,面目今颇异。
复出固可删,冗厖岂轻弃
查注录其删,用意颇密致。
笺疏不肯同,无乃各立帜。
可恨子湘辈,潦草于蒇事。
竟使初白庵,补缀得自庇。
附见同时作,注家之独至。
坡门酬唱集,邵浩已发秘
和陶例编年,足为全书累。
年月虽确指,分编意不类。
翁注最后出,补查所未备。
古书勤捃拾,援證资一字。
雪衣證墨迹,精覈无与比(覃溪补注第二卷附录东坡天际乌云合帖真迹。按说云。熙宁甲寅。坡公往来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之作。其次章云。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公自注杭人以放鸽为太守寿。此不欲明言所指。而托之放鸽。文字之狡狯也。鸽无雪衣之号。故王注必援天宝中白鹦鹉事。以明其为借用。且鸽非仅白色。亦非雪衣字所能该得也。注家但知其借用雪衣鹦鹉。而不知其实指此雪衣女也。陈述古和韵云。缑笙一笛人何在。辽岛重来事已非。犹忆去年题别处。乌啼花落客沾衣。语意更明。)
诸书聚次第,并蓄方快意。
得失互考镜,一一皆心醉。
近得海外集,发凡有别致。
首尾居儋书,再以琼海厕。
海外字包得,集名始完粹。
樊庶也奇士,玆刻非俗吏
老杜入蜀馀,长公海外次。
笔墨一翻跌,洞天辟深翠。
拈出全集内,后学表以示。
于一峰一岛,提絜山海邃。
文章得滋味,一嘬胜恋胾。
犹读佛藏者,何含小品始
公灵散诸集,譬如水在地。
酌之无大小,吾所皆拾坠。
层叠新旧签,红白间妩媚。
拥此足以豪,何物可希觊。
庆我文字缘,入杜闻精义。
⑴ 赵夔旧序。此书分五十门。金华吕氏省为三十二门。王氏因之。
⑵ 查慎行云。旧有八注十注。稍后者有唐庚,赵夔等注。乾道末。御制序刊行。绍兴中。有吴兴沈氏注。见吴兴备志经籍中。漳州黄学皋补注。见王懋宣闽大记艺文类中。今皆不传
⑶ 邵子湘施注例言云。复出则删。有语未复出而文义冗厖者。亦从删。
⑷ 坡门酬唱集二十三卷。宋邵浩编所录皆黄,秦,晁,张,陈,季与坡公兄弟唱和之诗。同题共韵。可以互考其用意。比较其工拙。
⑸ 海外集。樊潜庵𦲷琼临时刻。自去意之所到。辄有品题。诸公以俗吏贳之。
⑹ 邱西轩象随读佛藏。先读阿含小品。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