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钦师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5—713 【介绍】: 或作净义。唐僧。齐州人,一说幽州范阳人。俗姓张,名文明。幼即遍询名师,广探群籍,内外闲习,今古博通。高宗咸亨二年冬自海道赴天竺。经二十五年,历三十余国,武周證圣元年还至洛阳,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武则天亲迎于上东门外。后在长安、洛阳主持译事,自武周久视至睿宗景云中,计译成经、律、论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35—713 一作净义,误。俗姓张,名文明,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一说范阳(今北京)人。年十四出家,广学经论。高宗咸亨二年(671),由广州取海路前往印度,遍参佛教圣迹,在那烂陀寺从宝师子等著名大德学习多年。武后證圣元年(695)携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回国后,即在洛阳、长安专主译事,共译出经律论凡61部。其译文偏于直译,精切谨严,然稍欠顺畅。玄宗先天二年(713)卒。《宋高僧传》卷一、《开元释教录》卷九有传。《全唐诗》存诗6首,其中“标心之梵宇”一首系误收玄逵之诗,另卷七八六无名氏诗卷存其《题取经诗》1首。
全唐文·卷九百十四
义净字文明。俗姓张氏。范阳人。年十五出家。咸亨二年至番禺。附海舶经二十五年。游三十馀国。以武后證圣元年赍梵本经还河洛。敕住佛授寺。先天二年卒。年七十九。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字文明。范阳张氏子也。髫龀谢俗。有志西游。弱冠登具。愈励前操。咸亨二年。春秋三十又七矣。结友数十人。将登舶。皆退散无复与俱。净因孤迈。阅二十五年。历三十馀国。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还至河洛。得经律论梵夹。仅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像一铺。舍利三百粒。后躬于上东门外。迎劳备至。诸刹饬幡盖华香拥导。诏以所赍。悉安置佛授记寺。仍就翻译。初偕。实叉难陀出华严经。久视庚子后。居福先寺。又居长安西明寺。乃专译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弥勒成佛。一字祝王。庄严王陀罗尼。长爪梵志等经。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尼陀那。目得迦。百一羯磨摄。等掌中。取因假设。六门教授等论。龙树劝诫颂。凡二十部。后为亲制圣教序。中宗神龙元年。驻跸洛阳。诏居内道场。及大福先寺。又出经祝四部。上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躬御西门。以新译宣示诸官。二年诏置翻经馆于京师大荐福寺。净从驾归。遂居之。三年诏入内坐夏。 上之在房陵也。尝祷药师。诏译本愿经于大佛光殿二卷。上躬笔受。睿宗唐隆元年。出浴像功德经。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吐火罗沙门达磨末磨。中印土沙门拔弩證梵义。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居士东印土首领伊舍罗證梵本。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土李释迦度梵语。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證义。玄伞。智积。笔受。居士东印土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脩文馆大学士李峤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吏部侍郎卢藏用。兵部侍郎张说。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润文。左仆射韦钜源右仆射苏瑰监护。秘书大监嗣虢王邕同监护。景云二年。复于大荐福寺。出积赞如来功德神祝等经。太常卿薛崇嗣监护。净自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总出十六部二百三十卷。又撰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又出说一切有部跋窣堵。即诸部中。犍度跋渠之类。约七十八卷。然尤工律部。训徒无少倦。漉囊涤秽异常。学者遍京洛。先天二年。卒世寿七十九。法腊五十九。塔京洛龙门北之高冈。
宋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之一
释义净。
字文明。
姓张氏。
范阳人也。
髫龀之时辞亲落发。
遍询名匠广探群籍。
内外闲习今古博通。
年十有五便萌其志。
欲游西域。
仰法显之雅操。
慕玄奘之高风。
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
弱冠登具。
愈坚贞志。
咸亨二年年三十有七。
方遂发足。
初至番禺得同志数十人。
及将登舶馀皆退罢。
净奋励孤行备历艰险。
所至之境皆洞言音。
凡遇酋长俱加礼重。
鹫峰鸡足咸遂周游。
鹿苑祇林并皆瞻瞩。
诸有圣迹毕得追寻。
经二十五年历三十馀国。
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仲夏还至河洛。
得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
合五十万颂。
金刚座真容一铺。
舍利三百粒。
天后亲迎于上东门外。
诸寺缁伍具幡盖歌乐前导。
敕于佛授记寺安置焉。
初与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华严经。
久视之后乃自专译。
起庚子岁至长安癸卯。
于福先寺及雍京西明寺。
译金光明最胜王。
能断金刚般若。
弥勒成佛。
一字咒王。
庄严王陀罗尼。
长爪梵志等经。
根本一切有部毗柰耶。
尼陀那目得迦。
百一羯磨摄等。
掌中取因假设。
六门教授等论。
及龙树劝诫颂。
凡二十部。
北印度沙门阿你真那證梵文义。
沙门波崙复礼慧表智积等笔受證文。
沙门法宝法藏德感胜庄神英仁亮大仪慈训等證义。
成均太学助教许观监护。
缮写进呈。
天后制圣教序令标经首。
暨和帝神龙元年乙巳。
于东洛内道场。
译孔雀王经。
又于大福先寺出胜光天子香王菩萨咒一切庄严王经四部。
沙门盘度读梵文。
沙门玄伞笔受。
沙门大仪證文。
沙门胜庄利贞證义。
兵部侍郎崔湜给事中庐粲润文正字。
秘书监驸马都尉杨慎交监护。
帝深崇释典。
特抽睿思制大唐龙兴三藏圣教序。
又御洛阳西门宣示群官新翻之经。
二年净随驾归雍京。
置翻经院于大荐福寺居之。
三年诏入内。
与同翻经沙门九旬坐夏。
帝以昔居房部幽厄无归。
祈念药师遂蒙降祉。
荷兹往泽重阐鸿猷。
因命法徒更重传译于大佛光殿。
二卷成文曰药师琉璃光佛本愿功德经。
帝御法筵手自笔受。
睿宗永隆元年庚戌。
于大荐福寺出浴像功德经毗柰耶杂事二众戒经唯识宝生所缘释等二十部。
吐火罗沙门达磨末磨。
中印度沙门拔弩證梵义。
罽宾沙门达磨难陀證梵文。
居士东印度首领伊舍罗證梵本。
沙门慧积居士中印度李释迦度颇多语梵本。
沙门文纲慧沼利贞胜庄爱同思恒證义。
玄伞智积笔受。
居士东印度瞿昙金刚迦湿弥罗国王子阿顺證译。
修文馆大学士李峤。
兵部尚书韦嗣立中书侍郎赵彦昭。
吏部侍郎卢藏用兵部侍郎张说中书舍人李乂二十馀人。
次文润色。
左仆射韦巨源右仆射苏瑰监护。
秘书大监嗣虢王邕同监护。
景云二年辛亥。
复于大荐福寺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经。
太常卿薛崇嗣监护。
自天后久视迄睿宗景云。
都翻出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又别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别说罪要行法受用三法水要法护命放生轨仪凡五部九卷。
又出说一切有部跋窣堵。
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
盖梵音有楚夏耳。
约七十八卷。
净虽遍翻三藏。
而偏攻律部。
译缀之暇。
曲授学徒。
凡所行事皆尚急护。
漉囊涤秽特异常伦。
学侣传行遍于京洛。
美哉。
亦遗法之盛事也。
先天二年卒。
春秋七十九。
法腊五十九。
葬事官供。
所出跋窣堵唯存真本未暇覆疏。
而逼泥曰。
然其传度经律与奘师抗衡。
比其著述净多文。
性传密咒最尽其妙。
二三合声尔时方晓矣。
今塔在洛京龙门北之高冈焉。
系曰。
译之言易也。
谓以所有易所无也。
譬诸枳橘焉。
由易土而殖。
橘化为枳。
枳橘之呼虽殊。
而辛芳𠏉叶无异。
又如西域尼拘律陀树。
即东夏之杨柳。
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自汉至今皇宋。
翻译之人多矣。
晋魏之际。
唯西竺人来止称尼拘耳。
此方参译之士。
因西僧指杨柳。
始体言意。
其后东僧往彼。
识尼拘是东夏之柳。
两土方言一时洞了焉。
唯西唯东。
二类之人未为尽善。
东僧往西学尽梵书。
解尽佛意始可称善。
传译者。
宋齐已还不无去彼回者。
若入境观风必闻其政者。
师法师为得其实。
此二师者两全通达。
其犹见玺文知是天子之书可信也。
周礼象胥氏。
通夷狄之言。
净之才智。
可谓释门之象胥也欤。
僧如湛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 【介绍】: 宋僧。温州永嘉人,俗姓焦,字从远。善辩工文。尝依慧觉大师,得天台教法。后主持寿圣丈席,学人趋之如归。有《净业记》、《护国记》。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如湛。生永嘉焦氏。幼年试经得度。力研教乘。往依车溪卿公。时众已多无所容。惟小室如斗。安之不以为隘。剧暑埋大瓮。实以寒泉。与四友背瓮环坐。以挹其爽。如此数载。众戏目小室。为五瘟堂。后参慧觉。昼夜潜心。尽得教观之妙。初主车溪寿圣。讲馀课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有求为知事者。以非器不见。用憾之。夜怀刃入室。则见官客满座。次夜复入。则昏黑失路。又往才入室。见十数人。皆同师形。其人愧恐而遁。平时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施蚊。门人谓。师年高。宜息苦行。师曰。翾飞之类。安得妙乘。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此为缘耳。后人因表其处。为喂蚊台。晚岁谢事。居閒一小庵。日熏净业。绍兴庚申。端坐念佛而逝。阇维。得五色舍利。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如湛,姓焦氏,永嘉人也。
母梦宝塔矗云,惊而举子。
幼年试经得度,首谒东灵钦师,及普慈晖
所学未就,乃与空相融之车溪依卿
时众已多,无所容,唯小室如斗,不以为隘。
盛暑埋大瓮,实以寒泉,与四友背瓮环坐,以挹其爽。
后参慧觉于横山,昼夜潜心,尽得教观之妙。
初主车溪寿圣,讲馀课《法华》一部,佛号二万声。
平时少睡,夏月坐草莽中,口诵《法华》,袒身露臂,任蚊聚集,略不拂搔,或谓年高,宜息苦行。
湛曰:“飞虫之类安得妙乘?
所冀啖我血闻我经,以此为缘耳。
”后人因表其处为饟蚊台。
晚岁谢事,间 居小庵,日薰净业。
宋绍兴庚申七月,端坐念佛而逝。
阇维得五色舍利,著《静业记》、《释观经疏》、《护国记》、《释光明疏》,又述《金刚会解》、《假名集》。
建炎初,述《声闻会异》,其末题云:“匈奴去杭入秀,兵火沿塘,劫掠蜂起,命在不测,聊书此为记。
”时事人以为与章安当寇盗纵横而著《涅槃玄义》,其事相类。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
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之南峰寺。
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
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
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
而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
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
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
永嘉之学,薪尽不传。
而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
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烈。
正智则月亭之正传也。
智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
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
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
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
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
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
”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
就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
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
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
既得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
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之宏济寺。
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
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
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
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
”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智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
智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
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得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
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
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
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
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
内史顾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智不报。
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
丁亥九月,示微疾。
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
”沐浴更衣,然后顺化。
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
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
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
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
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
惜乎大观灭而智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
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
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彼宗与教,胡为中裂。
峨峨观公,建大炉爇。
砂屑并融,不假抟捏。
或鼎或彝,任其铸出。
卧公亲承,宏扬煜烁。
法座屡登,弘辩罄折。
国王敬礼,宰臣钦慑。
讲观不二,顿渐岂别。
蓉峰巍峨,雁湖澄澈。
与虚为邻,孤操崭绝。
昔栖其巅,今瘗其嵲。
无缝塔中,寂光不灭。”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本融。
陕西郿县人。
薙染。
参怀庆松谷和尚。
又参隐庵于大佛山。
大千主少林。
师预其众。
一钵随身。
不扰尝住。
千异之。
付以帕不受。
住达磨洞。
四十馀年。
万历丁亥。
抵京师。
住龙华寺山门。
风雨炎寒自若。
又居积善寺。
廊房长老。
见师勤苦蚤夜不息。
特为造一龛。
请居之。
继开十方院奉师。
接云水凡十有三年。
信施云委。
而因果之间。
毫无差错。
最后住世刹海。
随缘接众。
持妙法华经为尝课。
密行甚至。
生平胁不至席。
食不过午。
不饭于尝住。
持钵行乞村市间。
如已得食则钵内向。
未得食钵外向。
人以是觇知师食否。
而分卫之。
每饭食讫。
即嚼杨枝。
掩关趺坐。
或未受斋。
亦从汲处乞一杯。
涤齿入户坐。
必不破午食。
檀越或设供施金。
必一众均被乃许。
否即坚拒弗受。
人请诵经。
师曰。
吾堂中大德。
不谙讽诵。
有就寺饭僧者。
付赀过。
即日营办米盐蔬果。
设不移时。
作务以身先众。
食饮旨菲。
随其所有不强为。
生平绝不以修造烦人。
曰。
劳生旅泊。
住则随缘。
去则忘矣。
何事华美。
以累身心耶。
慈圣。
尝为诸大僧设斋。
每僧衬五金一疋绢旃檀满觔。
师坚不肯赴。
中贵人不得已舁至院。
师乃与众同餐。
万历壬寅初腊。
师示微疾。
侍御萧公问之。
师竖一指。
即日午。
端坐而逝。
茶毗。
顶骨如芡实大。
烟入地处。
掘之皆得舍利。
初。
张刘二内监。
共舍住宅。
为世刹海。
师住此食指尝逾千。
当是时。
曹郎郭家珍。
王玄谟。
萧丁泰。
鲍应鳌。
给舍段然。
钦师道风。
敬仰尊重。
段公尝诣
曰。
居士坐久饥。
当煮面作供。
段曰。
久向老师。
大面特来。
尝尝滋味。
厉声曰。
面许你吃。
却恐你吞吐不下。
段为之吐舌。
其门风高峻如此。
京师人。
称师三藏师。
多应是其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