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守如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释昙璀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吴郡顾氏。
稚岁入道。
淹通经论。
晚年事牛头山融大师。
衲衣空林。
多历寒暑。
时广陵觉禅师。
建邺如法师
皆名德宿匠。
杖锡来仪。
虚而往实而归。
其所至可量哉。
天后以玺书徵入朝且诏栖霞约法师敦劝。
璀固辞。
因葺宇于钟山之竹林。
以老焉。
天授三年二月六日卒。
先卒之七日。
已端然入于三昧矣。
春秋六十二。
既阇维。
敛遗骸建塔。
门弟子僧感僧頵刻石纪事。
以垂永久。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昙璀。
俗姓顾氏。
吴郡人也。
肇国著姓其来弥光。
丞相有佐命之勋。
尚书有挺济之誉。
衣冠鼎胄。
太岳峻岱峰之高。
令问徽猷。
江汉为南国之纪。
星象降精灵祇效祉。
德备胎教香符梦徵。
玄圭应上圣之祥。
神宝蓄河汾之气。
特受异准生而不凡。
襁褓之日而童蒙来求。
佩觿之时而忘身殉道。
和敏而纯素。
温恭而克明。
神器夙昭清风渐扇。
遂勉节出尘栖心物表。
金经秘藏一日万言。
不逾岁叙而大经淹通。
遂于晚年缅怀宗匠。
始事牛头山融大师。
融醇懿瑰雄。
东夏之达磨欤。
梵幢宝柱大海津。
梁目以上根。
乃诲之。
曰色声为无生之鸩毒。
受想是至人之坑阱。
致远多泥。
子不务乎。
璀默而审之。
直辔独上餐甘露味饮蒲萄浆。
犹金翅不食异类帝释无共鬼居。
乃晦迹钟山断其漏习。
养金刚定趣大能位。
纳衣空林多历年所。
时淮南导首广陵觉禅师。
江左名德建业如法师
咸杖锡方来降心义体。
握珠怀宝虚往实归。
则天皇母临朝龚行佛事。
高其道业周勤诏书。
时栖霞约法师梵门之秀杰。
躬以敦劝朝天抗诏。
皇明恐未然也。
璀曰。
岐伯辞帝舜之师。
干木谢文侯之命。
玄畅以善论而抗宋主。
惠远不下山而傲齐后。
彼何人哉。
由是遁北𭚖。
踰东冈。
考槃云冥。
后止于竹林之隩。
葺宇簋缶而告老焉。
既而绍列圣之鸿徽。
继前贤之能事。
翼亮皇梵保宁天人。
俄端然入定七日而灭。
春秋六十二。
是岁天授三年二月六日也。
翌日依天竺法火化遗骸。
收灰建塔。
士庶含酸悉皆号恸。
门弟子僧感僧頵等。
刻石纪事奉全师礼。
正议大夫使持节润州刺史汝南郡升。
向风遐想悦而久之。
褒德尚贤赞成厥美焉。
僧玄览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34 【介绍】: 唐僧。杭州钱塘人,俗姓褚。褚无量弟。出家为僧,师承慧昶。后住杭州华严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34 俗姓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之弟。出家为僧,师承慧昶。后住杭州华严寺。《宋高僧传》卷二六有传。《舆地纪胜》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其先河南人。后徙钱唐因家焉幼依慧昶师出家。昶年高行尊。诚学者之模范也。居临平邑里之华严寺。隋季天下丧乱。寺因颓弛。唐初诏许脩饰。览乃华侈其制度。恢辟其基址。负山临水。形胜殆可尚。且以寺前之湖。为放生池。而太守袁从礼。司马杨敏言。为禁渔捕。以赞成之。铸金铜像三百五十座。写经二千馀轴。画殿前四天王像。则其相力亦勤矣。父宗赠和州刺史。右散骑常侍舒国公。兄无量。以材学称。太夫人期颐自养。览又以天竺其受戒地。及为僧录时。所营别墅。并华严三所。皆致缮治。优游来往。化导以老。开元二十二年。示疾终于寺。寿八十四。弟子明了大觉等。葬之细砺洞。工部侍郎徐安贞撰碑文。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览。
姓褚氏。
其先河南人也。
食菜于钱塘。
因是家焉。
览诞膺明德。
生而悬解。
深达实相。
以崇善本。
自初念至于舍家师承慧昶。
昶师德无不满众用皆足。
年高行尊久为师范。
及见览无一息之间违仁。
告门人曰。
无上之道清净为本。
有能一念用其心。
吾未见学不足者。
江表无真僧久矣。
或以此子为法鼓耶。
俾遐迩闻之。
其预为达匠之所甄异也如此。
其本邑有故华严寺。
览以包桑之地近于玄礼师之先茔。
属隋室不竞法宇弛颓。
名将壑迁迹亦时废。
属于唐初募信人重建。
文明岁有敕许还旧额。
广轮制度兼移基址背山临水往返形胜览初以具戒依天竺。
次以僧录住一闲居。
后以耆德统华严三寺。
次第同致于道。
道无不在。
因教有迁也。
览尝以悯物慈济为己任。
遂议寺前平湖之通川为放生池。
时太守袁从礼因兹劝勉。
深入慈门以禁六里。
司马杨敏言感梦。
又广至十里。
是以揵鬐掉尾。
噞喁浮沈不虞其害。
得遂生性焉。
览又以经像为最则殿前画四像。
慈氏为首。
铸金铜像三百五十座。
弥陀为首。
写经二千馀轴。
金字涅槃经为首。
如是功德以顺现报。
故王考宗追赠。
和州刺史右散骑常侍封舒国公无量则览之元昆也。
量修学之日临平湖龙见。
无不往观。
舒公晏然不离书案。
气度如此。
明皇初年舒公侍讲。
帝嘉尚之。
归觐太夫人。
年已期赜。
昆季皆以华皓晨昏之地说法而已。
览以开元二十二年示疾。
终于临平所造寺。
春秋八十四。
僧明了大觉普贤神满怀逊皆参预法流。
奉法器藏于细砺洞之下基。
工部侍郎徐安贞撰碑颂德焉。
又闽中爱同寺释守如
多事劝诱。
越上之民归若廛聚焉。
崇树精庐以为济众。
急在利他。
开元十年于寺营浴室。
患地势陡高清泉在下桔槔无用汲引步遥终以为劳。
思虑不迨无由改作。
忽一宵下流顿涸距造浴室所二十馀步清泉迸出。
时谓神功冥作移此泉耳。
七闽之民罔不归信。
终于温室之偏房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承皓。
眉州丹棱王氏子。
依大力院出家。
登具后。
游方。
见北塔。
发明心要。
元丰间。
首众僧于谷隐。
望耸诸方。
张无尽。
奉使京西南路。
就谒之。
问曰。
师得法何人。
曰。
北塔广和尚。
曰。
与伊相契可得闻乎。
师曰。
只为伊。
不肯与人说破。
无尽善其言。
致开法于郢州大阳。
是时谷隐主者。
私为之喜曰。
吾首座出世矣。
盛集缁素。
以为歆艳。
师升座曰。
承皓在谷隐十年。
不曾饮谷隐一滴水。
嚼谷隐一粒米。
汝若不会。
来大阳为汝说破。
𢹂拄杖下座。
傲然而去。
于是先入院。
后见州郡官责之曰。
长老得何指挥入院。
师曰。
某山林人。
谁知郡县礼数。
乃拽杖而去。
无尽以书抵郢守云。
皓有道之士。
不可以世礼责。
当加礼请之。
守如其言。
师不得已复来。
寻迁玉泉。
示众曰。
一夜雨滂烹。
打倒葡萄棚。
知事头首行者人力拄底拄。
撑底撑。
撑撑拄拄到天明。
依旧可怜生。
自谓。
此颂法身向上事。
傅大士云。
空手把锄头。
洞山云。
五台山上云蒸饭。
只颂得法身边事。
然为人超放。
未易以凡圣议。
尝制犊鼻裈。
书历代祖师名字。
而服之。
乃曰。
唯有文殊普贤。
较些子。
书于带上。
故丛林目为皓布裈。
有乡僧效为之。
师见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
敢以为戏事耶。
呕血无及。
僧寻于鹿门所言而逝。
苏长公。
抵荆南。
闻师机锋不可触。
拟抑之。
即微服求见。
师问。
尊官高姓曰。
姓秤。
乃秤天下长老底秤。
师震喝一声曰。
且道重多少。
公无对。
于是尊礼之。
冬至示众云。
𠷳运推移。
布裈赫赤。
莫怪不洗。
无来换替。
一僧入室。
适狗子在室中。
师叱之。
狗便出去。
师曰。
狗却会。
你却不会。
将示寂。
门人围绕。
师笑曰。
吾年八十一。
老死舁尸出。
儿郎齐著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毕而逝。
师法嗣。
有曰文庆者。
住林溪兴教。
闻秀圆通住栖贤。
弃众访之。
庆貌寝人不启眼。
秀遣督割稻石桥庄。
既辞去。
有识者曰。
庆。
出世湘乡十馀年。
皓和尚嗣也。
秀遣人追谢之。
且迎以还山。
庆曰。
俟稻人囷乃还。
秀心奇之。
称于众举以自代。
住栖贤二十年。
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