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释嘉尚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僧圆测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3—693 【介绍】: 唐僧。全名圆测文雅。原籍新罗。十五岁游学长安,从法常、僧辩学佛教经论。后师从玄奘。召为京师西明寺大德;为《成唯识论》、《解深密经》、《仁王经》撰疏。后应选入译经馆,佐天竺地婆诃罗译《大乘密严经》、《大乘显识经》等。
全唐文·卷九百十二
圆测。永隆末京师西明寺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幼明敏。讲新翻唯识论。既得时誉。后讲新瑜伽论。尤得其指。盖二论译毕。奘公私为其弟子基师弘阐。使专其美。而测辄窥窃。以先发之而破其情计。然能以法为乐如此。天后初。诏入译经馆。充證义员。出大乘显识等经。
宋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圆测者。
未详氏族也。
自幼明敏慧解纵横。
三藏奘师为慈恩基师。
讲新翻唯识论。
测赂守门者隐听。
归则缉缀义章。
将欲罢讲。
测于西明寺鸣钟召众。
称讲唯识。
基慊其有夺人之心。
遂让测讲训。
奘讲瑜伽还同前盗听受之。
而亦不后基也。
诒高宗之末天后之初。
应义解之选入译经馆。
众皆推挹。
及翻大乘显识等经。
测充證义与薄尘灵辩嘉尚攸方其驾。
所著唯识疏钞。
详解经论。
天下分行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中印度人。梵名地婆诃罗。高宗时来华。仪凤四年表请翻度。至武周垂拱末,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年七十五卒于翻经小房。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地婆诃罗。
华言日照。
中印土人也。
持律精进。
尤善祝术。
高宗时来游中国。
仪凤四年五月。
疏请翻传所赍经夹。
天后末。
于两京东西太原寺。
及西京广福寺出大乘显识经。
大乘五蕴论等。
凡一十八部。
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
慧智證梵语。
道成薄尘。
嘉尚
圆测。
灵辨。
明恂。
怀度。
證义。
思玄。
复礼。
缀文笔受。
天后亲序其端。
后终于翻经之室。
享年七十五。
塔于洛阳龙门之香山。
宋高僧传·卷第二 译经篇第一之二
释地婆诃罗。
华言日照。
中印度人也。
洞明八藏博晓五明。
戒行高奇学业勤悴。
而咒术尤工。
以天皇时来游此国。
仪凤四年五月表请翻度所赍经夹。
仍准玄奘例。
于一大寺别院安置。
并大德三五人同译。
至天后垂拱末。
于两京东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
东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及西京广福寺。
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凡一十八部。
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
沙门慧智證梵语。
敕诸名德助其法化。
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證义。
沙门思玄复礼缀文笔受。
天后亲敷睿藻制序冠首焉。
照尝与觉护同翻佛顶。
深体唐言善传佛意。
每进新经锡赉丰厚。
后终于翻经小房。
享年七十五。
天后敕葬于洛阳龙门香山。
塔见存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氏。太原人。其先有避地于九江者。子孙因家焉。云以幼岁。依庐山大林寺沙门智锴。出家锴亦有声当世。而云尤慷慨精厉。独异恒伦。法门之务未尝不以大者远者介意。而所居寺。曾莫脩治。时达禅师方以道行。为檀信所归向。云年二十有五矣。誓往邀之。以来赀币。达弗许。云以死请。委身叩头。颧颊破肿。涕泗漫地五尺。计且欲自溺。以著见其志。达感动为起。云遽奔走险隘。前告道俗。使之迎候。路逢群虎。目不暇驻。既抵山中。有所施设。云必奉行。无小忤。尝驭舟溪谷间。严冬冻冱。砂石崩颓。云则脱衣挽缆腰胯而下。凌凘砭骨。流血凝结。行三百馀里。罔所辞惮。隋季天下大乱。士弘林氏。起兵豫章。号楚。以秀才胡氏。为尚书。今寇鄱阳九江据之。因发心模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以云有干材。委监护。顷之像脱炉韛。而颈胁穿漏。议将复铸。会胡以谮见逮。不果。而有像色黄金馀百二十两在焉。云患𣀮劫。因以竹筒贮金。并金诵铜珠一环为信。寄胡所。胡至宫亭覆舟。失二物。后复浮而至。得于三十里外之远云。胡且死。又托金于其叔父晓禅师使遁。俄唐兵破豫章。晓用币缊裹金负之。以避难。遇盗焉。然盗亦不知其为金也。委之而去。于是云得以成就其业。当镕冶日。五戒李氏先发愿然一臂。以致祈铸。及事之辨。乃前于所卜之期。李氏不知也。像见梦曰。汝愿然臂。可诬邪。李氏寤遽如所愿。寺备经论。而律部独未全。时首律师。方阐化京师。云重趼造诣。诏住弘福寺。悉获采掇以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兴福篇第九
释慧云。
姓王。
太原人也。
远祖避地止于九江。
弱年乐道。
投匡山大林寺沙门智锴而出家焉。
锴亦标领当时。
有声出世。
而云慷慨时俗。
精厉归从。
故得独异恒伦不拘物累。
致有大节大务偏所留心。
时年二十有五。
达禅师者。
江淮内外所在兴造。
事力不遂咸来祈请。
云为寺庙毁坏故致邀延。
达不许之。
云以来告不申便陈死请。
委身在地涕泗滂沱。
流迸涂漫满五尺许。
又以头叩地。
青肿覆眼。
加诸誓愿曰。
若不蒙赴。
云亦投江。
达见其意盛。
歘然回意。
云即前告道俗。
所在迎候。
披草望山。
行不由径。
路值群虎。
不暇驻目。
延达至山。
须有经始。
溯流诸处检校功德。
时属严冬冰拥船路。
崩砂颓结屡阻舟人。
云乃急系衣裳。
破冰挽缆腰胯以下凌澌截肉。
流血凝住不觉疲苦。
自此船行二百馀里。
方登所在。
其恳诚难继。
并例此也。
隋季末龄。
中表贼乱。
有林士弘者。
结众豫章伪称楚帝。
伪尚书令鄱阳胡秀才。
亲领士众临据九江。
因感发心。
欣写庐山东林文殊瑞像。
尽所镇境访监护者。
道俗佥议。
以云有出众之奇。
雅当此选。
炉锤既办便就镕范。
光仪乃具。
惟颈及胁两处有孔。
时众未之悟也。
其年秀才伪敕。
所追有像色金百二十两盛以竹筒。
云以贼徒蜂起无方守护。
并用付才。
又以念诵铜珠一环。
遗才为信。
行至宫亭。
军士乞福。
才得便风举帆前引。
于江中路遭浪船没。
财物荡尽惟人达岸。
才诸无所恨。
但失像色金。
烦冤江畔呼嗟不绝。
誓愿不成深为业也。
须臾金筒随浪逆流。
并遗铜珠。
前后相继。
汎隐向岸就才。
既获色金。
举众同叫欢欣无量。
计被没处至所出岸三十馀里。
重而能浮。
逆波相授。
军民通怪惊异灵感。
及才之遇害也刃开颈胁。
恰符像焉。
初才之欲击贼。
以金用委叔父晓禅师。
及楚都既覆群寇交侵。
晓用弊布裹金。
担以避难。
不免为贼所夺。
既失像金取求无计。
寻有贼中来者。
盗金投晓。
俱不知是金担也。
晓得本金。
委云成就。
光相超挺今在山阁。
初铸像时。
有李五戒者。
私发愿曰。
若镕金日誓然一臂。
云为模样早成遂前期日。
李氏不知已铸。
乃梦像曰。
汝先愿然臂。
如何违信耶。
李氏梦寤。
因始知之。
即于像前以刀解臂。
蜡布缠骨而烧焉。
又感徵应。
略其事也。
云以江介威纡。
累逢草窃。
经论乃积。
而戒律未弘。
远趣帝京躬参学府。
值首律师当阳开化。
大适本志悲喜交并。
采掇行务有闻朝省。
下敕令住弘福。
而形貌长伟。
骨面多髯。
言晤成章。
众所知识。
偏能读诵。
颇盛威容。
故斋福大集。
恒居坐首。
群公卿士侧席虚心。
一举五卷须臾寻了。
未闻𠲿噎莫不嘉尚
然其程器。
即目故略叙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三 义解科(三)
不知何许人也。
显庆中。
设席京师。
敷弘四分。
采禀之侣。
有同雾市。
虽文纲出澄照之门。
然亦升堂入室屡矣。
且怀素著述多本于成。
垂拱中。
日照三藏译显识等经。
诏成与明恂嘉尚證义
后莫详其终。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成者。
不知何许人也。
居于天邑演彼律乘。
戒月扬光圆而不缺。
德瓶告实满而不倾。
当显庆中敷四分一宗有同雾市。
时文纲律匠。
虽先依澄照大师后习律文。
乃登成之堂奥矣又怀素著述皆出其门。
垂拱中日照三藏译显识等经。
天后诏名德十员助其法化成与明恂嘉尚同预證义。
由是声飞神甸位首方坛。
谓之梧桐多栖凤鸟。
谓之芳沚颇秀兰丛。
门生孔多无过此集然不详终所。
系曰。
成公与隋蒋州道成同号而异实。
二者奚先。
通曰。
隋成也精乎十诵。
著述尤多。
唐成也传乎四分。
译讲偕妙。
然其撰集则开悟迷沦。
究其翻传则陶甄教道。
譬犹后焰靡及乎前光似宝或惭乎真宝。
互有长短用则无遗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36—727 【介绍】: 唐僧。会稽人,俗姓孔。曾祖、祖父均仕南朝陈为高官。十二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传说曾刺血写经六百卷,为数千人授戒。武周长安四年,奉敕往歧州无忧王寺迎舍利。中宗景龙二年,延入内道场讲经,又于乾陵宫为内尼授戒,讲四分律。后睿宗请为菩萨戒师。弟子有道岸等五十余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会稽孔氏子也。曾祖范。陈都官尚书。祖祀。祠部侍即考顶生贞观间。拜尚乘直长。纲方孕。母却荤杂有头陀行。婆罗门僧谓曰。佗日生男。终当绍隆三宝矣。自尔每闻空中香气乐音。及娩白鹤鸡集。襁褓过午不求乳哺。十二出家冠年受具。寻诣道成律师。禀毗尼藏年二十五。为众弘阐。年三十。登坛受戒。而四分之学。于是益振。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纲悯之。乃端坐思惟。却倚屋壁。于少时间豁然而悟。自尔踪迹莫窥。幽明潜感。兆于集事。应乎遣言。左右怪之。纲曰夫真实无相。色尘本空。正觉圆常。大悲湛定。又何所疑哉。未几诏与翻译。长安四年。诏往岐州无忧王寺。等奉迎舍利。景龙二年。入内道场。行道送舍利还寺。入塔。是年于乾陵宫。授内尼戒。仍坐夏宫中。开四分。律。上悦为度弟子。赐什物䌽帛等。因奏道场灵感事。六月七日。御书灵感寺额。遂以其地为寺。辟诸寺硕德隶焉。先天间。睿宗皇帝。从受菩萨戒。所得布施。悉付常住。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卒。寿九十二。是年九月十四日。建塔而窆于寺侧。北海李邕铭其碑。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文纲。
姓孔氏。
会稽人也。
曾祖范陈都官尚书。
祖祀祠部侍郎。
考顶坐逃海避隋。
择木归舜。
贞观始拜尚乘直长。
咸光复儒业旁通释教。
是故纲也植宿根从习气。
慈母怀孕杂食弃捐。
有婆罗门僧头陀。
语其母曰。
若此男终绍三宝。
自尔每闻空中多异香杂仙乐。
及诞育之日。
白鹤翔集若临视焉。
比襁褓中午后不受乳哺。
犹坚持斋者。
重龀随师访道。
十二出家。
冠年受具。
精虑苦行专念息心。
藜羹糗粮麻衣草荐。
操有彝检口无溢言。
寻诣京兆沙门道成律师禀毗尼藏。
二十五讲律。
三十登坛。
每勤修深思凝视反听。
净如止水嶷若断山。
或风雨宴居。
或昼夜独得。
故能吉祥在手不舍其瓶。
威德迎风不绝于气。
出笼瘠雁坐致虚空。
起屋下层自然成就。
唯甘露之渧口喻利剑之伤人。
慎之重之。
广矣至矣。
由是八方来学四分永流。
请益者举袂云临。
赞叹者发声雷骇。
久视中天作淫雨人有忧色。
纲悯之乃端坐思惟。
却倚屋壁奄至中夕。
欻尔半倾唯馀背间。
嶷然山立。
识者以为得神通因定力。
故日月灵迹幽明潜感。
兆于集事应乎遣言。
左右怪之。
纲曰。
夫真实无相尘色本空。
正觉圆常大悲湛定。
不可取也。
是以一时法主四朝帝师。
同迦叶之入城。
遇匿王之说戒。
竹园门外别有沙弥。
毕树枝间广闻鵽鸟。
所以受润者博。
入见者深。
万病已痊获欢喜之药。
一心不染解烦恼之绳。
又恭承丝纶京都翻译。
追论惠用远契如因。
翘诚满朝檀施敌国。
但依布萨尽用庄严。
累历伽蓝二十馀所。
凡是塔庙各已华丰。
犹且刺血书经向六百卷。
登坛受具仅数千人。
至苦至勤纳无我之海。
不寝不食种无生之田。
长安四年奉敕往岐州无忧王寺迎舍利。
景龙二载中宗孝和皇帝延入内道场行道。
送真身舍利往无忧王寺入塔。
其年于乾陵宫为内尼受戒。
复于宫中坐夏。
为二圣内尼讲四分律一遍。
中宗嘉尚为度弟子。
赐什物䌽帛三千匹。
因奏道场灵感之事。
六月七日御札题榜为灵感寺是也。
诸寺辟硕德以隶焉。
夫其左籞宿右上林。
南台终山北池渭水。
千门宫阙化出云霄。
万乘旌旗天回原隰。
先天载睿宗圣真皇帝。
又于别殿请为菩萨戒师。
妃主环阶侍从罗拜。
兜率天上亲听法言。
王舍城中普闻净戒。
恩旨赐绢三千馀匹。
纲悉付常住随事修营。
或金地缭垣用增上价。
或宝坊飞阁克壮全模。
或讲堂经楼舍利净土。
或轩廊器物厨库园林。
皆信施法财周给僧宝。
方将示迷津引觉路。
濯热火宅拯溺毒流。
而乃奄忽神迁。
斯须薪尽。
虽有应化何其速欤。
以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怡然长往。
时春秋九十有二。
其年九月四日塔于寺侧焉。
闻哀奔丧执绋会葬。
香华幢盖。
缁素华夷。
填城塞川。
彗云翳景。
盖数万人。
有若法侣京兆怀素满意承礼襄阳崇拔扶风凤林江陵恒景淄川名恪等。
百馀人。
咸曰智河舟迁法宇栋桡而已哉。
有若弟子淮南道岸蜀川神积岐陇慧顗京兆神慧思义绍觉律藏恒暹崇业等。
五十馀人。
并目以慈眼入于度门。
金棺不追灰骨罔答。
乃请滑台太守李邕为碑。
邕象彼马迁法其班氏。
以二人而同传。
必百行以齐肩。
不忝怀素前不惭宣师后。
李北海题品不其韪乎。
有淄州名恪律师者。
精执律范切勤求解。
尝厕宣师法筵。
躬问钞序义。
宣师亲录随喜灵感坛班名于经。
末又附丽文纲之门也。
僧玄览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1—734 【介绍】: 唐僧。杭州钱塘人,俗姓褚。褚无量弟。出家为僧,师承慧昶。后住杭州华严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51—734 俗姓褚,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之弟。出家为僧,师承慧昶。后住杭州华严寺。《宋高僧传》卷二六有传。《舆地纪胜》卷二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褚氏。其先河南人。后徙钱唐因家焉幼依慧昶师出家。昶年高行尊。诚学者之模范也。居临平邑里之华严寺。隋季天下丧乱。寺因颓弛。唐初诏许脩饰。览乃华侈其制度。恢辟其基址。负山临水。形胜殆可尚。且以寺前之湖。为放生池。而太守袁从礼。司马杨敏言。为禁渔捕。以赞成之。铸金铜像三百五十座。写经二千馀轴。画殿前四天王像。则其相力亦勤矣。父宗赠和州刺史。右散骑常侍舒国公。兄无量。以材学称。太夫人期颐自养。览又以天竺其受戒地。及为僧录时。所营别墅。并华严三所。皆致缮治。优游来往。化导以老。开元二十二年。示疾终于寺。寿八十四。弟子明了大觉等。葬之细砺洞。工部侍郎徐安贞撰碑文。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玄览。
姓褚氏。
其先河南人也。
食菜于钱塘。
因是家焉。
览诞膺明德。
生而悬解。
深达实相。
以崇善本。
自初念至于舍家师承慧昶。
昶师德无不满众用皆足。
年高行尊久为师范。
及见览无一息之间违仁。
告门人曰。
无上之道清净为本。
有能一念用其心。
吾未见学不足者。
江表无真僧久矣。
或以此子为法鼓耶。
俾遐迩闻之。
其预为达匠之所甄异也如此。
其本邑有故华严寺。
览以包桑之地近于玄礼师之先茔。
属隋室不竞法宇弛颓。
名将壑迁迹亦时废。
属于唐初募信人重建。
文明岁有敕许还旧额。
广轮制度兼移基址背山临水往返形胜览初以具戒依天竺。
次以僧录住一闲居。
后以耆德统华严三寺。
次第同致于道。
道无不在。
因教有迁也。
览尝以悯物慈济为己任。
遂议寺前平湖之通川为放生池。
时太守袁从礼因兹劝勉。
深入慈门以禁六里。
司马杨敏言感梦。
又广至十里。
是以揵鬐掉尾。
噞喁浮沈不虞其害。
得遂生性焉。
览又以经像为最则殿前画四像。
慈氏为首。
铸金铜像三百五十座。
弥陀为首。
写经二千馀轴。
金字涅槃经为首。
如是功德以顺现报。
故王考宗追赠。
和州刺史右散骑常侍封舒国公无量则览之元昆也。
量修学之日临平湖龙见。
无不往观。
舒公晏然不离书案。
气度如此。
明皇初年舒公侍讲。
嘉尚之。
归觐太夫人。
年已期赜。
昆季皆以华皓晨昏之地说法而已。
览以开元二十二年示疾。
终于临平所造寺。
春秋八十四。
僧明了大觉普贤神满怀逊皆参预法流。
奉法器藏于细砺洞之下基。
工部侍郎徐安贞撰碑颂德焉。
又闽中爱同寺释守如。
多事劝诱。
越上之民归若廛聚焉。
崇树精庐以为济众。
急在利他。
开元十年于寺营浴室。
患地势陡高清泉在下桔槔无用汲引步遥终以为劳。
思虑不迨无由改作。
忽一宵下流顿涸距造浴室所二十馀步清泉迸出。
时谓神功冥作移此泉耳。
七闽之民罔不归信。
终于温室之偏房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