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帛尸梨蜜多罗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明琛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明琛。
齐人。
少游学两河。
以通鉴知誉。
然经论虽富。
而以徵难为心。
当魏明代释门云盛。
琛有学识游肆而已。
故其雅量颇非鸿业。
时有智翼沙门。
道声载穆。
远近望尘学门若市。
琛不胜幽情深忌声略。
私结密交广搜论道。
初为屋子论议法。
立图著经。
外施名教内搆言引。
牵引出入罔冒声说。
听言可领。
及述茫然。
勇意之徒相从云集。
观图望经恍若云梦。
一从指授涣若冰消。
故来学者先办泉帛。
此屋子法入学遂多。
馀有获者不能隐秘。
故琛声望少歇于前。
乃更撰蛇势法。
其势若葛亮阵图。
常山蛇势击头尾至。
大约若斯。
还以法数傍蛇比拟。
乍度乍却前后参差。
余曾见图极是可畏。
画作一蛇可长三尺。
时屈时伸傍加道品。
大业之季。
大有学之。
今则不行。
想应绝灭。
初琛行蛇论遍于东川。
有道行者深相谏喻。
决意已行博为道艺。
潞州上邑思弘法华。
乃往岩州林虑县洪谷寺请僧。
忘其名。
往讲。
琛素与知识。
闻便往造。
其人闻至中心战灼。
知琛论道不可相抗。
乃以情告曰。
此邑初信。
事须归伏诸士俗等已有倾心。
愿法师不遗故旧。
共相成赞。
今有少衣裁。
辄用相奉琛体此怀乃投绢十匹。
琛曰。
本来于此。
可有陵架意耶。
幸息此心。
然不肯去。
欲听一上。
此僧弥怖。
事不获已如常上讲。
琛最后入堂。
赍绢束掇在众中曰。
高座法师昨夜以绢相遗。
请不须论议。
然佛法宏旷。
是非须分。
脱以邪法化人。
几许误诸士俗。
高座闻此慑怖无聊。
依常唱文如疏所解。
琛即唤住欲论至理。
高座尔时神意奔勇。
泰然待问。
琛便设问。
随问便解。
重叠虽多无不通义。
琛精神扰攘。
思难无从。
即从座起曰。
高座法师犹来闇塞。
如何今日顿解若斯。
当是山中神鬼助其念力。
不尔何能至耶。
高座合堂一时大笑。
琛即出邑。
共伴二人。
投家乞食。
既得气满噎而不下。
馀解喻。
何所诤耶。
论议不来天常大理。
何因顿起如许烦恼。
琛不应。
相随东出。
步步叹吒登岭。
困极止一树下。
语二伴曰。
我今烦恼热不可言。
意恐作蛇。
便解剔衣裳。
赤露而卧。
翻覆不定。
长展两足。
须臾之间。
两足忽合。
而为蛇尾。
翘翘上举。
仍自动转语伴曰。
我作蛇势论今报至矣。
卿可上树。
蛇心若至。
则有吞噬之缘。
可急急上树。
心犹未变。
伴便上树。
仍共交语。
每作蛇论。
果至如何。
言语之间。
奄便全身作蛇。
唯头未变亦不复语。
宛转在地举头自打。
打仍不止。
遂至于碎。
欻作蟒头。
身形忽变长五丈许。
举首四视目如火星。
于时四面无量诸蛇一时总至。
此蟒举头。
去地五六尺许。
趣谷而下。
诸蛇相随而去。
其伴目验斯报。
至邺说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西域人。结侣东游,遇玄奘得度。玄宗开元中住京兆大安国寺。时有韦玎请废释道二教,玄宗将从之,利涉抗言力争,事遂罢。后徙南阳龙兴寺。有《立法幢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本西域天竺人,婆罗门种姓。早年结侣欲游中国,途遇玄奘,遂同来长安。通群经众论,为奘门贤哲,深得中宗及朝中显贵礼遇。玄宗开元中,曾在大安国寺宣讲《华严经》,尝与韦玎内殿辩论,赋诗相讥。晚年谪居汉东,寻移南阳龙兴寺。《续高僧传》卷一七有传。《全唐诗》存诗1首。另《敦煌掇琐》中存其诗偈4首。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西域人。婆罗门种姓也。蚤年结侣。捋游震旦。会玄奘三藏。方东反。遇诸金梭岭。而获师事焉。遂为奘门高弟。宏放冲达。中宗尤器重之。朝野士贵。莫不愿交。开元中。讲华严于安国寺。四众奔拥。无容膝地。檀施云委。而忮求者颇侧目。 时有大理评事总校韦打。上言。释道二教。蠹政久矣。臣乞与较所学。若果优长。则国家存之。何不可者。诏三教各选百人。集内殿辨论。定其胜负。于是玎先升高座。唱所问难。道士叶静能。沙门思明。皆屈挫。涉次升座。辞指注射。往复数百千转。而端绪条畅。彼常不足。而此常有馀。旁观为之骇汗。涉乃从容问玎曰。子先升座。岂非主耶。然则主人何姓。以儒则姓孔。以道则姓李。以佛则姓释。如是则子其姓孔矣。玎曰。姓韦。涉即于座长哦曰。我之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韦。无韦始得三数载。不知此复是何韦。待卫百僚。闻之悚然。上因忆韦后事。遽变色曰。玎是庶人族。辄敢轻蔑祖教。淩𨏦释门哉。玎惧下殿。俯伏待罪。叩头言。臣非庶人族属。上怒终不解。诏贬象州。赐涉号明教大师。助钱帛。造明教寺以彰其能。后以小罪。谪居汉东。徙南阳龙兴寺。慧忠国师以山野进见。涉识之曰。汝将来当以道德。为天子模范。勉之。非吾辈敢比也。且遗之衣物。其藻监类此。著立法幢论一卷行世。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为作传成十卷。则其美言懿行之富。可知。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利涉者。
本西域人也。
即大梵婆罗门之种姓。
夙龄疆志机警溢伦。
宗党之中推其达法。
欲游震旦结侣东征。
至金梭岭遇玄奘三藏。
行次相逢礼求奘度。
既而群经众论凿窍通幽。
特尔远尘归乎正道。
非奘难其移转矣奘门贤哲辐凑。
涉季孟于光宝之间。
其为人也犹帛高座之放旷。
中宗最加钦重。
朝廷卿相感义与游。
开元中于安国寺讲华严经。
四众赴堂。
迟则无容膝之位矣。
檀施繁炽利动人心。
有颖阳人韦玎。
垂拱中中第。
调选河中府文学。
迁大理评事秘校。
见涉讲筵币帛堆积。
就乞选粮所获未厌。
表请释道二教定其胜负。
言释道蠹政可除玄宗诏三教各选一百人。
都集内殿。
韦玎先陟高座
挫叶静能及空门思明。
例皆辞屈。
涉次登座解疑释结。
临敌有馀。
与韦往返百数千言。
条绪交乱相次抗之。
棼丝自理正直有归。
涉重问韦曰。
子先登席可非主耶。
未审主人何姓。
玎曰。
姓韦。
涉将韦字为韵揭调长吟。
偈词曰。
我之佛法是无为。
何故今朝得有为。
无韦始得三数载。
不知此复是何韦。
涉之吟作百官悚然。
帝果忆何韦之事。
凛然变色曰。
玎是庶人宗族敢尔轻懱朕玄元祖教。
及凌𨏦释门。
玎下殿俯伏待罪。
叩头言。
臣非庶人之属。
涉贵其钳利口以解疏狂。
奏曰。
玎是关外之人。
非玄贞之族类。
敕贬象州百姓。
赐涉钱绢助造明教寺。
加号明教焉。
二教重熙涉之力也。
因著立法幢论一卷。
公卿间有言曰。
涉公是韦掾之膏盲也。
涉曰。
此举也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自此京城无不改观。
言谈讲者以涉为最焉。
晚节遭其谴谪汉东。
寻属宽宥移徙南阳龙兴寺。
时惠忠国师知重涉名。
聊款关相谒曰。
纳衣小僧向前某被门徒朝要连坐于此。
适观师当有贵气。
可作高道国德。
勿同吾也。
乃开箧提衣物令忠师曳娄。
由此襄邓之人皆惊涉如此悬记。
忠师道声又光阐焉。
盖涉望重之故也。
上元二年诏忠师入供养。
肃宗时入宫起居。
太上皇乃引忠见上皇曰。
此人何如利涉。
则知涉才业优长帝王器重。
复多著述。
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圆照撰涉传成一十卷。
足知言行之多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