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云真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6—1372 【介绍】: 明初僧。西安府永寿人,俗姓石,号碧峰,或作璧峰。曾趺坐大树下,溪水横溢,危坐七日,衣服尽湿。洪武初奉诏至南京,召问佛法及鬼神事,奏对称旨,御制诗赐之。卒后,宋濂为撰舍利塔铭。
皇明名僧辑略
师讳宝金。姓石氏。号碧峰。生杭之永寿县。六岁出家。遍参讲肆。参如海真公。寝食为废。随公摘蔬。忽凝坐不动。后入定。累日不起。尝坐树下。溪水横至。人意师溺死。越七日。蒸坐如平时。一日听伐木声。汗如雨下。求證于公。公印可之。洪武二年。召至京。极蒙恩赐。师示疾。上亲洒宸翰。赐诗十二韵。六月四日。沐浴更衣。正襟危坐而逝。世寿六十五。僧腊五十。火化。五色舍利汾然。齿舌数珠不坏。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宝金。号碧峰。乾州永寿石氏子。生多祥异。六岁依云寂温公为弟子。剃落具戒。游讲肆。穷性相之学。四辩飞驰。闻者耸听。既而叹曰。三藏之文。标月指也。遂弃所学习禅。入蜀晋云山中。参如海真公。公示以道要。师大起疑情。寝食为癈。入峨眉山。誓不复粒食。日采松柏啖之。胁不沾席者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月不起。尝趺坐大树下。溪水横逸。人意师已溺死。越七日水退。竞往视之。师燕坐如平时。唯衣湿耳。一日闻伐木声。通身汗下如雨。笑曰。妙喜大悟十有八。小悟无算。岂欺我哉。未生前之事。吾今日方知其真耳。急往求證于公。反覆相辩话甚力。至于拽倾禅榻而出。公曰。是则是矣。翼日重勘之。至期。公于地上画一圆相。师以袖拂去之。公复画一圆相。师于中增一画。又拂去之。公再画如前。师又增一画成十字。又拂去之。公视之不语。复画如前。师于十字加四隅。成卐文。又拂去之。公乃总画三十员相。师一一具答。公曰。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也。百馀年间参学。有悟者世岂无之。能明大机用者。宁复几人。无用和尚谓。座下当出三虎一彪。尔其彪耶。然缘在朔方。当大弘吾道也。无用盖公之师云。先是。师在定中。见一山甚秀丽。重楼杰阁。金碧绚烂。诸佛五十二菩萨。行道其中。有招师者曰。此五台山。秘魔岩也。尔前身修道其中。灵骨犹在。何乃忘之。既寤。遂游五台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䌽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随其后。师问曰。子何之。曰。入山中尔。曰将何为。曰。一切不为。良久乃没。叩之同行者。皆弗之见。或谓为文殊化身云。师乃就山建灵鹫庵。四方闻之。不远千里。负糇粮来献者。日缤纷也。师悉储之。以食游学之僧。多至千馀人。虽丁岁大俭。亦不拒也。至正戊子冬。顺帝遣使者。召至燕都。慰劳甚至。天竺僧指空。久留燕。相传能前知。号为三百岁。人敬之如神。师往与叩击。空瞪视不答。及出空叹曰。此真有道者也。夕大雪。有红光自师室中起。上接霄汉。帝惊叹。赐以金纹伽黎衣。遣归。明年复召见。命建坛祈雨。辄应。赐寂炤圆明之号。赐予一以赈饥乏。诏主海印禅寺。师力辞。名香法衣之赐。殆无虚日。自丞相而下。以至武夫悍将。无不以为依皈。已而恳求还山。洪武戊申。我太祖即位于建业。明年己酉。燕都平。又明年庚戌。诏师至南京。见上于奉天殿。且曰。朕闻师名久。以中州苦寒。特延师居南方尔。遂留于大天界寺。时召入。问佛法。及鬼神情状。奏对称旨。又二年辛亥冬十月朔。上将设普济佛会于钟山。命高行僧十人涖其事。而师与焉。赐伊蒲馔于崇禧寺。大驾幸临。移时方还。明年壬子春正月既望。诸沙门方毕集。上服皮弁服。亲行献佛之礼。夜将半。敕师于圜悟关施摩陀伽斛法食。竣事。宠赉优渥。夏五月。悉鬻衣盂之赀。作佛事七日。乃示微疾。上知之。亲御翰墨。赐诗十二韵。有玄关尽悟已成正觉之言。天光昭回。人皆以为荣。时疾已革。不能诣阙谢。至六月四日。沐浴更衣。与四众言别。正襟危坐。目将瞑。弟子请曰。和尚。逝则逝矣。不留一言。何以暴白于后世耶。师曰。三藏法宝。尚为故纸。吾言欲何为。夷然而逝。世寿六十五。僧腊五十又九。后三日。奉龛茶毗于聚宝山。倾城出送。香币积如丘陵。或恐不得与执绋之列。露宿以俟之。及至火灭。获五色舍利。齿舌数珠皆不坏。纷然争取。灰土为尽。师体貌丰伟。端重寡言笑。福慧双足。所至化之。故其在山也。捧足顶礼者。项背相望。其应供而出也。持香花击梵乐而迎者。在在如是。不啻生佛出现。其行事多可书。弟子散之四方。无以会其同。略述其槩如此。师有弟子智通。燕人也。秀发颖异。初为全真道士。知非遂落发。从师闻奥旨。隐大乘山。永乐间。诏至都。住大天界。后亦危坐而化。为人端谨神悟。有乃父之风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禅师。
名宝金。
乾州永寿人也。
号璧峰。
其父石氏行善无子。
有梵僧。
目普门大士相授之曰。
善事之。
奇男至矣。
期年果生金。
金生时。
红光盖室。
牛马皆鸣。
六岁亲殁。
往受净业于温法师。
从温既久。
通性相之旨。
乃代座演法。
有禅者遇而惜之。
因谓金曰。
观君谈论。
如望梅也。
其能止渴乎。
金大惊。
挽之不可。
遂游方。
谒缙云真禅师
与一源宁。
同入室。
金辄有省。
一日拮蔬园中。
定坐不还。
真公至。
抚金背曰。
汝定耶。
金起对曰。
动定不关。
曰。
谁是不关者(一本云。
动定不关。
是甚磨人)。
金向前叉手而立。
真公奋揕其胸曰。
速道速道。
金便喝。
曰。
尘劳暂息。
向上政未得在。
金以拳筑而趋去。
已而隐峨嵋。
日咽松柏。
胁不沾席者三年。
闻伐木声大彻。
再参真公
于地画一圆相。
金以袖拂去之。
又画一圆相。
金于中增一画。
又拂去之。
再画如前。
金又增一画成十字。
又拂去之。
复画如前。
金于十字。
加四隅成卐字。
又拂去之。
乃总变三十圆相。
金一一俱答。
曰。
汝今方知佛法宏胜如此。
宜往朔方。
大行吾道。
金先于定中。
见一山。
重楼杰阁。
金碧烂绚。
诸佛五十二菩萨。
行道其中。
有谓金曰。
此五台秘魔岩也。
汝忘之乎。
至是游五台。
道逢蓬首女子。
披五彩敝衣。
赤足徐行。
一黑獒随其后。
金问曰。
汝何之。
曰。
入山尔。
曰。
将何为。
曰。
一切不为。
金喝之。
女子眴金曰。
将谓是狮子儿。
言讫不见。
金惊喜曰。
吾于此山有宿缘乎。
就中结灵鹫庵居之。
声光日溢。
无远近。
负糇粮而献者。
缤纷也。
至正壬子。
授师号寂照圆明。
住燕京之海印寺。
寻称病辞。
还旧隐。
明高帝。
即真召金。
之南京。
于内殿。
问佛法大意。
遂设普济会。
金莅其事。
已而御制诗十二韵。
赐金。
是时开福之后。
惟金与龙池宁。
宁好行古规。
时流讳之。
金自代州寓金陵。
英才辐辏。
开福馀烈复振。
尝问僧。
须弥纳于芥子。
且道。
阿修罗王。
向何处伸脚。
僧应诺。
金曰。
恰是。
僧呵呵大笑。
金曰。
剑峡徒劳放木鹅。
又问僧。
台山路。
向甚么处去。
曰。
和尚是甚么心行。
金曰。
今日被驴子扑。
僧作嘘声。
金曰。
消得龙王多少风。
金年六十有五。
召侍僧曰。
三藏灵文。
乃是故纸。
汝知之乎。
僧拟进语。
金便脱去。
阇维。
得五色舍利。
牙齿数珠。
坚润宛然。
赞曰。
宁金二禅师。
以叔侄同时。
建大旗鼓。
于广漠之野。
岂不三贤胆战。
十地魂惊。
或怪二公末后。
一曰明明一场败缺。
一曰三藏灵文。
乃是故纸。
何敛锋垂手。
一至此哉。
然历考版图。
自大觉拈花之后。
莫不皆然。
无乃草满法堂。
不容不尔耶。
抑历数有归其册命之词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宝金,字璧峰,姓石氏,永寿人也。父通甫,宅心从厚,人号“长者”。母张氏,嗜善弗怠,有沙门授观音像曰:“谨事之,生智慧儿。”未几,儿生,白光贯屋。幼多疾,因归释氏,依云寂温剃落,受具后,穷性相学,言辞落落若贯珠,闻者动容。已而叹曰:“三藏玄言,皆标月指,如来心法,果如是乎?”遂弃所学,更习禅观。谒如海真于缙云,海问曰:“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所答不契,遂疑之。三年一日,撷蔬于囿,忽凝坐久之。海问曰:“子定耶?”金曰:“定动不关。”海曰:“定动不关是何景象?”金示之以筐,海非之。金扑筐于地,拱而立,海又非之。金低头不语,海把其臂曰:“速道速道!”金翻手触海仆地,海起,徐曰:“未在,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可明。”尔后,工夫益切,遁峨嵋山下,柏叶为食,胁不至席者三年。一念不生,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相如。自是入定,或累日乃起。一日闻伐木声,忽悟,汗下如雨,乃曰:“妙喜谓大悟十八,岂欺我哉。”后归白之海,海方可之,“无用云坐下出三虎一彪,尔其彪耶?尔缘在北,当诣朔方,必弘吾道。”金乃北游至五台,栖灵鹫庵,檀信争凑。会岁俭,恐其饥,所施益多。金虑饥民乏食,劝施者分粟赈之。元至正间,岁旱,帝诏祈雨。金入城,大雨千里。帝赠千金不受,益敬礼之,赐号“寂照圆明大师”。金每闻己过,必稽首感怀,尝曰:“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友。生而无闻,几如牛马。生而有闻,可至圣贤。父母生其身,师友能成其德也。世有喜佞而恶谏者,下愚人也。”有明肇兴,祟尚佛旨。洪武戊申,金应诏入都,奏对奉天殿。道扬法典,简在帝心,命居天界,日接龙颜,譬晓法义,赐以紫衣金钵,及御制诗,有“玄关悟尽成正觉”之语。一日示疾,著衣危坐,唱别弟子。智信请留一语,金曰:“三藏法宝,尚为故纸,吾言何为。”怡然而逝。荼毗得舍利,五色灿烂,齿舌舍珠皆不坏。门人收之,建塔文岫山普光寺。尝制《华严字母佛事》,梵音清雅,四十二奏盛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