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登辉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释法进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早年师事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辉禅师出家。后从定法师受十戒。恭谨谦恪。常依辉研习水观。寺之竹林栖四虎。每进入定。虎则驯绕左右。如捍卫状。人迹为绝。邻之樵者。窃窥之。无所见。独见湛水凝止绳床上。因再投石其中。既而进出定。觉心痛。遍询之得其故。明日使其人。于定时必尽去所投石。痛即差。开皇间。皇子秀。以蜀王之国治成都。而妃患心腹殊剧。时白厓鸣鹤诸方士。皆莫治。遂遣长史张英。即其寺请起进。进不可曰。吾住兹山。且八十年。其性之无所动摇。与木石类。强之有死而已。既还报。王益遣官属车从奉迎。不少懈。进守志愈奋厉。王怒躬造其地。将加罪。及见进。顾复战汗。不能自已。遽曰。禅师慈悲。望救病苦。进徐应曰。杀羊取心。以充庖厨。则羊之痛有甚于妃者。王曾不少加爱焉。今妃稍痛。而爱如此。则王之于情念重。而道念轻矣。尚何以召我哉。王亟惭愧忏悔。遂出山。且不肯骑乘。请自以杖屦随王后。顷之则先二日至。造堂见妃。妃亦流汗。疾从而脱然。施帛五百匹。纳衣伽黎什物等。进令盥手。执所施物。祝愿毕。而悉送输之法聚寺。助营构。即辞去。当是时。王独与妃见进足高去地可四五寸。大业十三年正月八日。终于山中。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法进。
不知氏族。
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
辉禅师弟子。
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
恭谨精诚谦恪为务。
惟业坐禅。
寺后竹林。
常于彼坐。
有四老虎绕于左右。
师语。
勿泄其相也。
后教水观。
家人取柴见绳床上有好清水。
拾两白石安著水中。
进暮还寺弥觉背痛。
具问家人。
云安石子。
语令明往可除此石。
及旦进禅。
家人还见如初清水。
即除石子所苦便愈。
因尔习定不出此山。
开皇中。
蜀王秀临益州。
妃患心腹。
诸治不损。
有绵州昌隆白崖山道士文普善者。
能升刀禁火。
鹄鸣山有二道士能呼策鬼神。
符印章𭃔入水不溺。
并来同治。
都无有效。
乃使长史张英等往山请出为妃治病。
报曰。
吾在山住向八十年。
与木同姓。
馀更苦邀。
进答曰。
尽命于此。
可自早还。
信返具报。
王使六司官人𨏔车四乘将从百人重往迎请。
进曰。
王虽贵胜命有所属。
执志如初。
信还。
王大怒。
自入山将手加罪。
既至山寺礼佛见进。
不觉身战汗流。
王曰。
奉请禅师为妃治病。
禅师慈悲愿救此苦。
答曰。
杀羊食心岂不苦痛。
一切众生皆是佛子。
何因于妃偏生此爱。
王惭愧忏悔。
仍请出。
乃曰。
王命既重不可不行。
王自先行。
贫道生不乘骑。
当可后去。
王曰。
弟子步从与师同行。
报曰。
出家人与俗异。
但前行。
应同到。
王行两日方至。
进一旦便达。
径入妃堂。
见进流汗。
因尔除差。
施绢五百段纳衣袈裟什物等。
进令王妃以水盥手执物咒愿。
总用回入法聚寺基业。
即辞还山。
王与妃见进足离地可四五寸。
以大业十三年正月八日终此山中。
龙吟猿叫。
諠寺三日矣。
神僧传·卷第五
释法进。
不知氏族。
住益州绵竹县响应山玉女寺为辉禅师弟子。
后于定法师所受十戒。
恭谨精诚谦恪为务。
唯业坐禅。
寺后竹林常于彼坐。
有四老虎绕于左右。
师语勿泄其相也。
后教水观。
家人取柴见绳状上有好清水。
拾两白石安著水中。
进暮还寺弥觉背痛。
问其家人。
云安石子。
语令明往可除此石。
及旦进禅。
家人还见如初清水。
即除石子。
所苦便愈。
因尔习定不出此山。
开皇中蜀王秀临益州。
妃患心腹诸治不损。
有绵州昌隆白崖山道士文普善者。
能升刀焚火。
鹄鸣山有二道士。
能呼策鬼神符印章醮。
入水不溺。
并来同治都无有效。
乃使长史张英等往山请出为妃治病。
报曰。
吾在山住向八十年。
与水同性。
徐更苦邀。
进答曰。
尽命于此可自早还。
信返具报。
王使六司官人犊车四乘将从百人重往迎请。
进曰。
王虽贵胜命有所属。
执志如初。
信还。
王大怒自入山将手加罪。
既至山寺礼佛见进。
不觉身战汗流。
王曰。
奉请禅师为妃治病。
禅师慈悲愿救此苦。
答曰。
杀羊食心岂不苦痛。
一切众生皆是佛子。
何因于妃偏生此爱。
王惭愧忏悔仍请出山。
乃曰。
王命既重不可不行。
王自先行。
贫道生不乘骑当可后去。
王曰。
弟子步从与师同行。
报曰。
出家人与俗异。
但前行应同到。
王行两日方至。
进一旦便达。
径入妃堂。
妃见进流汗。
因尔除差。
施绢五百段纳衣袈裟什物等。
进令王妃以水𭾄手执物咒愿。
总用回入法聚寺基业。
即辞还山。
王与妃见进足离地可四五寸。
以大业十三年正月八日终此山中。
龙吟猿叫三日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