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阶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4 【介绍】: 明淮安府山阳人,字宗瀚。永乐十六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广东、江西、浙江,累迁至刑部尚书。正统十三年参军务,镇压福建邓茂七余部。景泰初改户部尚书,进太子太保,颇厚敛以求足用。卒官,谥荣襄。
维基
金濂(?
—1454年),字宗瀚,山阳人。
历任刑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
永乐十六年(1418年)进士,授监察御史。
宣德初年,巡按广东,后改按江西、浙江。
因捕钜盗不获,被免职,随后盗贼被拘捕,才恢复官职。
之后升为陕西按察使副使。
正统元年(1436年),上书请补卫所缺官。
正统三年,升为佥都御史,参赞宁夏军务。
在他的治理下,西陲晏然,并有数条河渠修建成功。
正统六年,召还,加右副都御史。
正统八年,拜刑部尚书,后因安乡伯张安事,刑部与户部互相推诿,致使户部与刑部官员连坐下狱,数日后释放。
明英宗正统时福建有邓茂七之乱,都督刘聚、都御史张阶去征讨,都不能获胜。
正统十三年(1448年)十一月,朝廷大肆发兵,命宁阳侯陈懋等人为将军前往剿匪,以金濂为参军。
陈懋跟金濂等人到达时,御史丁瑄已大破邓茂七等贼,邓茂七死,馀党拥立邓茂七兄长的儿子邓伯孙占据九龙山以抵抗官军。
金濂向众人建议,用弱兵引诱邓伯孙等出来,而埋伏的精兵便攻入邓伯孙的主阵地,于是官军俘虏了邓伯孙。
皇上于是改调张阶去讨伐浙江之土匪,而留下金濂扫平福建的其馀土匪。
当时刚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胡人也先劫持,军事困难,金濂被召回。
言官们纷纷弹劾金濂没有军功,明景帝不向金濂问罪,反而加封他为太子宾客,还给他两份薪水。
不久改任户部尚书,加封为太子太保。。
当时明朝在各地打仗,需要紧迫的军粮跟军饷,金濂安排周到、没有遗漏,向明景帝提出提出十六项撙节的建议,国家的花用才得以足够。
不久,明英宗被也先放回来了,也先向景帝要求像先前一样派遣使者往来贸易,但景帝坚决拒绝。
金濂一再劝景帝要跟也先往来,但景帝不听。
当年景帝登基之初,下诏免除景泰二年(1451年)天下的三成税赋,金濂向有关官员发公文,只减徵稻米跟麦子的农业税,其他收白银、布匹、丝帛的所得税都没减税,照原样课税。
景泰三年,翰林学士江渊上奏时向景帝讲到这件事,景帝令命户部查明后办理,金濂心中惭愧,却抵赖说没有这件事。
给事中李侃指责金濂违诏,金濂狡辩说:“银两、布匹、丝帛,是皇上的诏书里没说要减的(跟我无关)。
如果所有税一概减免,国家预算怎么够?
”于是六部给事中、监察御史纷纷弹劾金濂失信于民,让国家累积民怨。
明景帝欲宽恕金濂,却因监察御史王允力争,不得不把金濂关入都察院的监狱。
三天后景帝还是赦免了他,免除了他的太子太保一职,改为工部尚书。
此时,吏部尚书何文渊则称“治理财政,一定要找金濂”,于是景帝恢复其户部尚书职位。
金濂上书自我澄清,并要求退休,景帝宽慰留用。
随即他又向皇帝提出,要减少军中工匠和宫廷僧侣、道士薪资等十项建议。
景泰五年(1454年)死于任上,因军功追封沭阳伯,谥荣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