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4~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简释
焦琴:美称琴,或喻人才遭到埋没。宋王禹偁《秋居幽兴》之二:“幽兴将何遣,焦琴贳酒杯。” 例句
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张又新 吹台山 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 李咸用 山居 三尺焦桐七条线,子期师旷两沉沉。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 不因将入爨,谁谓作鸣琴。 李峤 桐 谁能事音律,焦尾蔡邕家。 李颀 题僧房双桐 马因回顾虽增价,桐遇知音已半焦。 白居易 江西裴常侍以优礼见待又蒙赠诗辄叙鄙诚用伸感谢 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白居易 除忠州寄谢崔相公 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 窦庠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 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 贾岛 投孟郊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陈标 焦桐树 但埋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韦庄 同旧韵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韩愈 题木居士二首之二 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顾况 谢王郎中见赠琴鹤 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
典故
边让忆蔡邕 相关人物 蔡邕 边让(字文礼)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传·边让传》
「边让字文礼,陈留浚仪人也。少辩博,能属文。作章华赋,虽多淫丽之辞,而终之以正。」「议郎蔡邕深敬之,以为让宜处高任,乃荐于何进。」「让后以高才擢进,屡迁,出为九江太守,不以为能也。」 例句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李贺 南园十三首
典故
伯喈迁塞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时妖异数见,人相惊扰。其年七月,诏召邕与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华、太史令单飏诣金商门,引入崇德殿,……章奏,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窃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悯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阳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球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阳县。 例句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李百药 途中述杯
典故
伯喈文篆 相关人物 蔡邕
《法书要录》卷一
南朝宋·羊欣《采能书人名》: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书,采斯(李斯)、喜(曹喜)之法,真定宜父碑文犹传于事,传者师焉。 例句
伯喈文与篆,虚作汉家贤。 李嘉祐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典故
蔡姬 蔡琰词章 相关人物 蔡琰 蔡邕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列传·董祀妻〉~2800~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柰何?」文姬曰:「明公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典故
蔡琰辨琴 相关人物 蔡琰 蔡邕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
《蔡琰别传》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例句
梁鸿五噫,蔡琰辨琴。 李瀚 蒙求
典故
蔡邕书籍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八十四《列女传·董祀妻传》
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馀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例句
农桑子云业,书籍蔡邕家。 耿湋 题杨著别业
典故
蔡家残史 蔡邕专汉史 相关人物 蔡邕 参考典故 蔡邕书籍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邕前在东观,与卢植、韩说等撰补后汉记,会遭事流离,不及得成,因上书自陈,奏其所著十意,分别首目,连置章左。……其撰集汉事,未见录以继后史。适作《灵纪》及十意,又补诸列传四十二篇,因李傕之乱,湮没多不存。」唐·李贤注:「犹《前书》十志也。」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附《卫恒传》
汉末又有蔡邕,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也。邕作《篆势》曰:「鸟遗迹,皇颉循。圣作则,制斯文。体有六,篆为真。……聊俯仰而详观,举大较而论旃。」汉兴而有草书,不知作者姓名。至章帝时,齐相杜度号善作篇。后有崔瑗、崔寔,亦皆称工。杜氏杀字甚安,而书体微瘦。崔氏甚得笔势,而结字小疏。……崔瑗作《草书势》曰:「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略举大较,髣髴若斯。」 例句
妙绝当动鬼神泣,崔蔡幽魂更心死。 朱逵 怀素上人草书歌
典故
文姬晓断弦 断弦问文姬 相关人物 蔡邕
《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乐部四·琴〉~782~
《别传》曰:琰,字文姬,蔡邕之女。年六岁,夜鼓琴,弦断。琰曰:「第二弦。」邕故断一弦,而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偶得之矣。」琰曰:「吴札观化,知兴亡之国;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竞。由此观之,何足不知。」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3~
「邕虑卒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唐·李贤注引晋·张骘《文士传》曰:「邕告吴人曰:『吾昔尝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东閒第十六可以为笛。』取用,果有异声。」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0~
蔡伯喈睹睐笛椽,孙兴公听妓,振且摆折。王右军闻,大嗔曰:「三祖寿乐器,虺瓦吊,孙家儿打折。」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伏滔《长笛赋叙》曰:「余同寮桓子野有故长笛,传之耆老云:『蔡邕伯喈之所制也。』初,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椽,邕仰眄之,曰:『良竹也。』取以为笛,音声独绝。历代传之至于今。」 简释
柯笛:咏笛。唐李縠《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兰亭旧址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典故
洛阳狱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2002~
于是下邕、质于洛阳狱,劾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弃市。事奏,中常侍吕强悯邕无罪,请之,帝亦更思其章,有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髡钳徙朔方,不得以赦令除。 例句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典故
仲宣受书 书籍相与 琴书与仲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例句
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元稹 听妻弹别鹤操 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 琴书何必求王粲,与女犹胜与外人。 白居易 余思未加为六韵重寄微之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白居易 题文集匮
典故
为螳螂动杀机 相关人物 蔡邕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传》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摭言》
唐王播少孤,尝客扬州惠照寺木兰院,随僧粥食,久之,僧颇厌。一日,播出,已饭。后二纪,来出镇是邦,向所题字已碧纱笼其上矣。乃题二绝,一云:「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度未回而先饭讫,乃鸣钟鱼。后播镇江都,因访旧游,所题字皆纱罩之,因题诗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前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例句
胸中免被风波挠,肯为螳螂动杀机。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