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俗书博白鹅 内史写道经 内史写黄庭 博白鹅 右军鹅 好鹅寻道士 学溪老鹅 写经不惜鹅 将鹅与右军 山阴书罢 山阴道士鹅 惜鹅群 换经鹅 换鹅帖 换鹅文 换黄庭 挥帖致白鹅 挥翰邀鹅 书字换鹅 书经爱鹅 书邀道士鹅 白鹅书 笼归忆右军 笼随王右军 觅鹅群 鹅归逸少 鹅归遗少 鹅费羲之墨 黄庭换鹤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中兴书》卷七〈琅琊王录〉~424~
王羲之字逸少。导之从子也。初讷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尝见周顗。顗异之。时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0~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览》卷二百三十八〈职官部三十六·右将军〉~258~
《晋中兴书》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及长,尤善草隶书,为今古冠绝。累迁为右将军。不乐京师,遂往会稽。与谢安、孙绰、等游处。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 简释
换鹅:喻以自己的高才绝技换取心爱之物,或喻书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贺宾客归越》:“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例句
道经今为写,不虑惜鹅群。 刘长卿 过包尊师山院 枥嘶支遁马,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宴荣二山池(一题作〔宴〕(晏)荣山人池亭) 彭泽先生柳,山阴道士鹅。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林栖居士竹,池养右军鹅。 孟浩然 晚春题远上人南亭 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请看今日酬恩德,何似当年为爱鹅。 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泥金正书) 鹅归逸少宅,鹤满令威家。 李商隐 喜雪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 李白 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山阴岂无尔,茧字换群鹅。 杜牧 鵁鶄 凤皇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得房公池鹅 鹅费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摇落 尚书旧用裁天诏,内史新将写道经。 柳宗元 杨尚书寄郴笔知是小生本样令更商榷使尽其功辄献长句 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 卢纶 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 新传左慈诀,曾与右军鹅。 卢纶 寻贾尊师 似君换得白鹅时,独凭阑干雪满池。 卢纶 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 山阴妙术人传久,也说将鹅与右军。 薛涛 送扶炼师 玄堪教凤集,书好换鹅群。 陆龟蒙 又次前韵酬广文 便使笔精如逸少,懒能书字换群鹅。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韩愈 石鼓歌
《宋书》卷六十二〈羊欣列传〉~66~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汎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 例句
爱竹只应怜直节,书裙多是为奇童。 徐夤 山阴故事
典故
传庾翼 庾翼服右军 相关人物 庾翼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王隐晋书》卷七〈王羲之〉~32~
晋·王隐《晋书》:王羲之幼有风操,郗虞卿闻王氏诸子皆俊,令使选婿。诸子皆饰容以待客,羲之独坦腹东、啮胡饼。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问为谁。果是逸少,乃妻之。」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2~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简释
坦腹:称美女婿。唐卢纶《送申屠正字湖南迎亲》:“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 例句
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刘长卿 登迁(一作仙)仁楼酬子婿李穆 鸳鸯卷新赠,遥恋东床空。 孟郊 别妻家 羲之当妙选,孝若近归宁。 李商隐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 我非东床人,令姊忝齐眉。 李白 窜夜郎于乌江留别宗十六璟 坦腹东床下,由来志气疏。 李白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时称渡河妇,宜配坦床宾。 李端 送黎兵曹往陕府结婚 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 杜甫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一有采字)郑氏伯父京书至女子已许他族亲事遂停 鼓鼙喧北里,圭玉映东床。 杨巨源 上刘侍中 既倾南国貌,遂坦东床腹。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并序)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 卢纶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南郭群儒从,东床两客居。 卢纶 酬陈翃郎中冬至携柳郎窦郎归河中旧居见寄 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黄崇碬 辞蜀相妻女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卷七《杂艺》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清·赵曦明注:「二王,羲之、献之也。」
《颜氏家训》卷七〈杂艺〉~5~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右军年少时法也。
《颜氏家训》卷七〈杂艺〉~5~
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清·赵曦明注:「二王,羲之、献之也。」 例句
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五首
典故
弘治凝脂 相关人物 杜乂 王羲之
《世说新语》下卷上《容止》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江左名氏传》:「永和中,刘真长、谢仁祖共商略中朝人士。或曰:『杜弘治清标令上,为后来之美,又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粗可得方诸卫玠。』」 例句
平叔傅粉,弘治凝脂。 李瀚 蒙求
典故
抗行比元常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书,犹当雁行也。』」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羲之)《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 例句
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 刘禹锡 答后篇
典故
永和 兰亭会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例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李商隐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陵秀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作张文新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权德舆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赏誉〉~479~
王右军道谢万石「在林泽中,为自遒上」。叹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风领毛骨,恐没世不复见如此人」。道刘真长「标云柯而不扶」。 例句
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典故
曲几书留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例句
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 王维 同崔傅答贤弟
典故
人那得知 相关人物 王献之 王羲之
《世说新语》中卷下《品藻》
「谢公问王子敬:『君书何如君家尊?』答曰:『固当不同。』公曰:『外人论殊不尔。』王曰:『外人那得知?』」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刘彧)《文章志》:「献之善隶书,变右军法为今体。字画秀媚,妙绝时伦,与父俱得名。其章草弱,殊不及父。或讯献之云:『羲之书胜不?』『莫能判。』有问羲之云:『世论卿书不逮献之?』答曰:『殊不尔也。』它日见献之,问:『尊君书何如?』献之不答。又问:『论者云,君固当不如?』献之笑而答曰:『人那得知之也。』」 简释
人那得知:喻父子书法皆工妙。唐柳宗元《重赠二首》之一:“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例句
如今试遣隈墙问,已道世人那得知。 柳宗元 重赠二首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3~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北齐书》卷四十二〈卢潜列传〉~557~
正山子公顺,早以文学见知。武平中符玺郎,待诏文林馆。与博陵崔君洽、陇西李师上同志友善,从驾晋阳,寓居僧寺,朝士谓「康寺三少」,为物论推许。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方伎列传·李嗣真〉~5098~
李嗣真,滑州匡城人也。父彦琮,赵州长史。嗣真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弱冠明经举,补许州司功。时左侍极贺兰敏之受诏于东台修撰,奏嗣真弘文馆参预其事。嗣真与同时学士刘献臣、徐昭俱称少俊,馆中号为「三少」。
典故
团扇草书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白氏六帖》卷九:「王右军草书于团扇。」 例句
屏风误点惑孙郎,团扇草书轻内史。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例句
右军多住寺,此夜后池秋。 司空曙 秋夜忆兴善院寄苗发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 孟浩然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不绝羲之法,难穷智永流。 张祜 高闲上人 生儿古有孙征虏,嫁女今无王右军。 李商隐 漫成五章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题处尚寻王内史,画时应是顾将军。 温庭筠 法云寺双桧 内史书千卷,将军画一厨。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 右军尚少年,三领东方骑。 韩翃 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孤使君 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 韩翃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 空多箧中赠,长见右军书。 高适 途中寄徐录事 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鲍溶 上巳日寄樊瓘樊完宪兼呈上浙东孟中丞简 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鲍防 上巳寄孟中丞 右军书画神传髓,康乐文章梦授心。 齐己 荆州贯休大师旧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