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商山 商山四皓 商山四老 商山皓 商山紫芝 商山翁 商山老 商山芝 商岩 商岭四翁 商皓 商翁 商老 商颜 四皓 四翁 四老 四老人 园公 园绮 夏季 歌紫芝 角绮园黄 角里 紫芝 紫芝侣 紫芝叟 紫芝客 紫芝曲 紫芝歌 紫芝翁 绮园 绮园浪出 绮季 绮皓 绮里 赋紫芝 黄公 黄绮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夏黄公 东园公 角里先生 绮里季 参考典故羽翼
《汉书》卷七十二〈王贡两龚鲍传〉~3056~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四皓》 简释
四老:称美年高德劭者。唐张说《赠崔公》:“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例句
独忆紫芝叟,临风歌旧歌。 于邺 斜谷道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于鹄 题南峰(一作终南)褚道士(一作尊师) 许随黄绮辈,閒唱紫芝歌。 令狐楚 将赴洛下旅次汉南献上相公二十兄言怀八韵 商老深寻,谢公远攀。 令狐楚 赋山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储光羲 效古二首之一 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刘禹锡 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 犹怜绮季深山里,唯有松风与石田。 刘禹锡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韦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未五十薨殁岂早荣早枯之义 商山有病客,言贺舒庞眉。 刘禹锡 和河南裴尹侍郎宿斋天平寺诣九龙祠祈雨二十韵 麦陇和风吹树枝,商山逸客出关时。 刘禹锡 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 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角里访先生。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刘禹锡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司空图 漫书五首 借问商山贤四皓,不知此后更何如。 吉皎 七老诗会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吴融 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之一 若遇秦时雪髯客,紫芝兼可备朝餐。 吴融 送于员外归隐蓝田 独向山中觅紫芝,山人勾引住多时。 姚合 送别友人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孟浩然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悠然紫芝曲,昼掩白云扉。 宋之问 春日山家 阮巷惭交绝,商岩愧迹疏。 崔备 使院忆山中道侣兼怀李约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遗子后黄金,作歌先紫芝。 张九龄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张光朝 获塘西庄赠房元垂 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张志和 渔父 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 张说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张说 赠崔公 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徐夤 闻司空侍郎讣音 商于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方干 赠中岩王处士 割地张仪诈,谋身绮季长。 李商隐 商于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李商隐 送丰都李尉 汉储何假终南客,角里先生在谷中。 李德裕 伊川晚眺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味掩商山芝,英逾首阳蕨。 李德裕 忆药苗 遥羡商山翁,闲歌紫芝秀。 李德裕 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 昔日徵黄绮,余惭在凤池。 李德裕 访韦楚老不遇 紫芝呈几曲,红藓閟千春。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绮皓岩中石,尝经伴隐沦。 李德裕 题寄商山石 徐生何代降坤维,曾伴园公采紫芝。 李洞 赠徐山人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 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 李白 别韦少府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 山人劝酒 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李白 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赠余诗余答此诗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李白 东武吟 眉如松雪齐四皓,调笑可以安储皇。 李白 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高风动商洛,绮皓无馨香。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君不见四皓避秦峨峨恋商岭,君不见二疏辞汉飘飘归故林。 杜光庭 怀古今 四皓有芝轻汉祖,张仪无地与怀王。 杜牧 题青云馆 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 杜牧 鹤 空闻紫芝歌,不见杏坛丈。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 杜甫 喜晴 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知名未足称,局促商山芝。 杜甫 幽人 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杜甫 收京三首之二 商山议得失,蜀主脱嫌猜。 杜甫 昔游 黄绮终辞汉,巢由不见尧。 杜甫 朝雨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杜甫 洗兵马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杜甫 秋峡 柴门了无事,黄绮未称臣。 杜甫 闻惠二过东溪特一送 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 閒思紫芝侣,归卧白云扃。 权德舆 送张詹事致政归嵩山旧隐 商山将避汉,晋室正藩周。 武元衡 和杨弘微春日曲江南望 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 段成式 题商山庙 柱下留伯阳,储闱登四皓。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一本此下有先生二字)微 花深桥转水潺潺,角里先生自闭关。 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媲人当绮皓,视秩即公卿。 牛僧孺 李苏州遗太湖石奇状绝伦因题二十韵奉呈梦得乐天 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 王维 送李太守赴上洛 行当对侯归,肯访商山翁。 王维 送陆员外 副君迎绮季,天子送严光。 王绩 赠李徵君大寿 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 白居易 冬初酒熟二首之二 黄绮更归何处去,洛阳城内有商山。 白居易 题岐王旧山池石壁 绮皓清风千古在,因君一为谢岩居。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舍弟未应丝作鬓,园公不用印随身。 窦牟 酬舍弟庠罢举从州辟书 由来四皓须神伏,大抵秦皇谩气强。 罗隐 武牢关 言是商山老,尘心莫问年。 耿湋 春寻柳先生 应嗤紫芝客,远就白云居。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 昔托游河乘,再备商山皓。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 商岭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朮访三茅。 许浑 亡题 庙前亦有商山路,不学老翁歌紫芝。 许浑 旌儒庙 更欲寻芝术,商山便寄家。 许浑 濡东题司马郊园 谏猎归来绮季歌,大茅峰影满秋波。 许浑 赠茅山高拾遗 东归自是缘清兴,莫比商山咏紫芝。 许浑 送陆拾遗东归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护国 归山作 二曰:劝君登商山,不用觅商山皓。 贯休 送卢舍人三首之二 寻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无。 贯休 遇道者 招贤已得商山老,托乘还徵邺下才。 贾曾 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 悠哉千里心,欲采商山芝。 贾至 寓言二首之一 怅望黄绮心,白云若在眼。 贾至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 碧洞志忘归,紫芝行可搴。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如何丹灶术,能误紫芝焚。 钱起 哭常徵君 林间客散孙弘阁,城上山宜绮季家。 钱起 登刘宾客高斋 紫芝每相引,黄绶不能绁。 钱起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欲骖白蜺去,且为紫芝留。 钱起 登覆釜山遇道人二首之二 如何紫芝客,相忆白云深。 钱起 省中春暮酬嵩阳焦道士见招 却思黄绶事,辜负紫芝心。 钱起 题玉山村叟屋壁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谁能局迹依三辅,会就商山访四翁。 骆宾王 畴昔篇 不如从四皓,丘中鸣一弦。 骆宾王 秋日山行简梁大官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黄滔 遇罗员外衮 陈琳笔砚甘前席,角里烟霞待共眠。 齐己 寄梁先辈 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齐己 过商山 典故安刘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周勃 陈平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例句
诛吕鬼神动,安刘天地开。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白马子婴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子婴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 例句
素灵感刘季,白马从子婴。 张良璞 览史 典故柏人诫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2583~ 例句
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诫。 李白 枯鱼过河泣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 例句
公议今如此,登坛到即行。 姚合 赠卢大夫将军 儒有登坛贵,何人得此功。 姚合 送郑尚书赴兴元 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 李端 题故将军庄 帝命诗书将,登坛礼乐卿。 杜牧 夏州崔常侍自少常亚列出领麾幢十韵 授钺筑坛闻意旨,颓纲漏网期弥纶。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 杜甫 有感五首之五 牢落新烧栈,苍茫旧筑坛。 杜甫 王命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五载登坛真宰相,六重分阃正司徒。 杨巨源 述旧纪勋寄太原李光颜侍中二首之二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王涯 从军词三首 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 将礼登坛盛,军容出塞华。 苏颋 同钱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中丞 不日即登坛,枪旗一万竿。 贾岛 寄长武朱尚书 遍命登坛将,巡封异姓王。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漫教韩信兵涂地,不及刘琨啸解围。 韦庄 睹军回戈 孙弘莫惜频开閤,韩信终期别筑坛。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 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 高骈 言怀 典故斑皮作冠 汉主冠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 典故成羽翼 东宫羽翼 浩歌鸿鹄 留侯烦商皓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吕后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6~
《汉书》卷十一《哀帝纪》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347~ 简释
赤龙子:喻指帝王。唐李贺《公莫舞歌》:“材官小臣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龙子。”
《搜神记》卷一~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8~ 例句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刘禹锡 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琐拜,近年寻伴赤松游。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 倘因松子去,长与世人辞。 孟浩然 寄天台道士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岑参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 少留青史笔,未敢赤松期。 张说 奉和圣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应制 已申黄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咏史 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 李商隐 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山亭书怀 思君远寄西山药,岁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忆金门旧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沧波舟,张怀赤松列。 李德裕 怀山居邀松阳子同作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李白 古风之二十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李白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 杜甫 哭王彭州抡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先生赤松侣,混俗游人间。 杨于陵 赠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乔侣,良会应殊刘阮郎。 权德舆 桃源篇 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老臣预陪县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驭泠风,赤松游紫烟。常疑此说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斋戒月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园静兴见示 若不为松乔,即须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灵都抵阳台上方望天坛偶吟成章寄温谷周尊师中书李相公 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谢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卢照邻 过东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据 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 露坛装琬琰,真像写松乔。 郑畋 题缑山王子晋庙 轩后三朝顾,赤松何足攀。 钱起 裴仆射东亭 松乔若逢此,不复醉流霞。 钱起 过长孙宅与朗上人茶会 还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 缅想赤松游,高寻白云逸。 陈子昂 秋园卧病呈晖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陈子昂 答洛阳主人 深居白云穴,静注赤松经。 马戴 赠道者 官传梅福政,县顾赤松家。 马戴 送顾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问,为言今访赤松游。 黄滔 送人往苏州觐其兄 典故赤帜雄张军缟素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6~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70~
《昭明文选》卷四十七〈颂赞·颂·汉高祖功臣颂〉~22~ 典故戚姬髡发 舂市徒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吕后 戚姬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上·高祖吕皇后传》 典故出平城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列传》 例句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李峤 雾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简释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例句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云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云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典故带砺山河 高祖誓功 黄河誓 相关人物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877~
《汉书》卷十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527~ | 《漢語大詞典》:安刘(安劉) 拼音:ān liú 指 汉 初 商山 四皓辅助太子,安定 刘 氏江山之事。 唐 白居易 《题四皓庙》诗:“卧逃 秦 乱起安 刘 ,舒捲如云得自由。”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诗:“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清 袁绶 《咏史》:“四皓安 刘 非助 吕 , 戚姬 空自泪纵横。”详“ 四皓 ”。《漢語大詞典》:赤精 拼音:chì jīng (1).谓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礼南方” 汉 郑玄 注:“礼南方以立夏,谓赤精之帝,而 炎帝 、 祝融 食焉。”《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此赤精之君,火官之臣…… 炎帝 , 大庭氏 也;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2).见“ 赤精子 ”。 (3).谓眼球赤红。精,通“ 睛 ”。《汉书·王莽传中》:“ 莽 为人侈口蹷顄,露眼赤精,大声而嘶。”《文选·鲍照〈舞鹤赋〉》“精含丹而星曜” 李善 注引 浮丘公 《相鹤经》:“露目赤精则视远。” 《漢語大詞典》:赤龙(赤龍) 拼音:chì lóng (1).赤色的龙。传说以为神仙所乘。《墨子·贵义》:“﹝帝﹞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 汉 刘向 《列仙传·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铸冶师也……朱雀止冶上曰:‘ 安公 , 安公 ,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到。” 唐 钱起 《药堂秋暮》诗:“勉事 壶公 术,仙期待赤龙。”(2).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 炎帝 神农氏 、 帝尧 、 汉 刘邦 )的祥瑞。《淮南子·修务训》“ 尧 眉八彩” 汉 高诱 注:“ 尧 母 庆都 ,盖天帝之女,寄 伊长孺 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 河 。有赤龙负图而至……赤龙与 庆都 合而生 尧 。” 宋 罗泌 《路史·前纪六·柏皇氏》:“ 神农 、 唐尧 ,俱感赤龙…… 刘季 断虵而还感赤龙。” (3).借指 汉高祖 刘邦 。 唐 陈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陈公墓志文》:“ 战国 如麋,至於赤龙。赤龙之兴四百年,天纪復乱。” 唐 李白 《朱虚侯赞》:“赤龙登天,白日昇光。” 王琦 注:“赤龙登天,谓 高祖 升遐。” (4).泛指皇帝。《邻女语》第五回:“更不见谁是赤龙种,只听説风潮处处汹。” (5).比喻太阳。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赤龙黑乌烧口热,翎鬣倒侧相搪撑。”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四:“ 羲和 鞭赤龙,夙驾 扶桑 巔。” (6).古代马苑名。《晋书·石勒载记上》:“﹝ 石勒 ﹞復东如 赤龙 、 騄驥 诸苑中,乘苑马远掠繒寳,以赂 汲桑 。” (7).古代船名。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上:“ 孙权 , 吴 之主也。时号舸为‘赤龙’,小船为‘驰马’。”又 明 代有战舰名“赤龙舟”。参阅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战船》。 《漢語大詞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漢語大詞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1).亦称“ 赤诵子 ”、“ 赤松子舆 ”。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司马贞 索隐引《列仙传》:“ 神农 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 崑崙山 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纳新。” 高诱 注:“ 赤诵子 , 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 赤松子 , 帝嚳 师。”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赤松子 者, 炎帝 之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 ,家于石室……《神仙传》云:‘ 赤松子 者,服水玉, 神农 时为雨师,教 神农 入火……而《列仙传》有 赤松子舆 者,在 黄帝 时啖百草华,不穀,至 尧 时为木工,故传谓 帝俈 师之。又云 尧 师之。而道亦有 黄帝 问 赤松子 《中戒》等经,此 张良 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 明 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 ,还从 赤松子 。”(2).相传为 晋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据 晋 葛洪 《神仙传》载: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数万头。 初起 乃弃家从 初平 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 初平 改字为 赤松子 , 初起 改字为 鲁班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引作“ 黄初平 ”,并云:“今 婺州 金华山 赤松观 乃其飞昇之地。”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酈氏 《水经》亦谓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自烧而化……乃 皇初平 尔,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 《漢語大詞典》:大风词(大風詞) 拼音:dà fēng cí 即《大风歌》。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参见“ 大风歌 ”。《漢語大詞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漢語大詞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分類:歌 《漢語大詞典》:大风曲(大風曲) 拼音:dà fēng qǔ 即《大风歌》。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謳。”参见“ 大风歌 ”。《漢語大詞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分類:歌 《漢語大詞典》:大风诗(大風詩) 拼音:dà fēng shī 即《大风歌》。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参见“ 大风歌 ”。《漢語大詞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分類:歌 《漢語大詞典》:登坛(登壇) 拼音:dēng tán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 张景明 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 韩牧 让印,主人得地。”《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命旅致屯云之应,登坛有降火之祥。” 李善 注:“登坛,祭天也。”《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然而杜门不用,登坛受讥。” 李善 注:“《江表传》曰:‘ 权 既即尊位,请会百官,归功 周瑜 ……’然登坛,即位之时也。”《后汉书·献帝纪》“皇帝逊位, 魏王 丕 称天子” 李贤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乃为坛於 繁阳 故城, 魏王 登坛,受皇帝璽綬。”《晋书·谢安传》:“及 宋 受禪,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史记·淮阴侯列传》 唐 司马贞 索隐述赞:“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 唐 皇甫曾 《送徐大夫赴南海》诗:“位重登坛后,恩深弄印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2).走上讲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始弘就馆之礼,即受登坛之策。” 唐 杜牧 《送太昱禅师》诗:“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师。”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復辨説良知二字。” (3).借指某种事物开始出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人格的平等,也是一种外来的旧理想;现在‘经验’既已登坛,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 《漢語大詞典》:韩信 拼音:hán xìn (?-前196)西汉军事家。淮阴人。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秦末参加项羽部队,因不受重用,改投刘邦,被拜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刘邦采纳他的建议,攻占关中。刘邦、项羽在荥阳相持时,他率军袭击项羽侧翼,占据黄河下游地区。后被刘邦封为齐王。公元前202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击灭项羽。楚汉战争结束后,被解除兵权。后被吕后设计诱杀。分類:韩信 《漢語大詞典》:黄公 拼音:huáng gōng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绮(黄綺) 拼音:huáng qǐ (1). 汉 初 商山 四皓中之 夏黄公 、 绮里季 的合称。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六:“咄咄俗中愚,且当从 黄 綺 。” 明 万寿祺 《入沛宫》诗:“我亦远随 黄 綺 去, 东山 重唱《采芝歌》。”(2).黄色的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元史·礼乐志二》:“琴十,一絃、三絃、五絃、七絃、九絃者各二……俱以黄綺夹囊贮之。” 《漢語大詞典》:角里 拼音:lù lǐ (1).古地名。在今 江苏 吴县 西南。 唐 齐己 《寄梁先辈》诗:“ 陈琳 笔砚甘前席, 甪里 烟霞待共眠。”(2).复姓。 东汉 有 甪里若叔 。见《续通志·氏族八》。 《漢語大詞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1).犹勇士。勇敢有力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唐 杜甫 《昔游》诗:“猛士思灭胡,将帅望三台。” 宋 陆游 《九月十六日夜梦觉而有作》诗:“将军櫪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2). 太平天囯 武秀才第二等阶的称号。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於七月十七日考猛士,马箭三枝,步箭五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至武秀才等则攺称英士、猛士、壮士、威士之殊。” 《漢語大詞典》:绮皓(綺皓) 拼音:qǐ hào 即 绮里季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孙绰“杂述”〉》:“领畧归一致, 南山 有 綺皓 。” 张铣 注:“ 綺 , 綺里季 。皓,老人貌。”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高风动 商 洛 , 綺 皓 无馨香。”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 綺皓 安 刘 , 东山 寧 晋 。”参见“ 綺里季 ”。《漢語大詞典》:绮季(綺季) 拼音:qǐ jì 见“ 綺里季 ”。分類:绮 《漢語大詞典》:绮里(綺里) 拼音:qǐ lǐ 复姓。 汉 初有隐士 绮里季 ,为“ 商山 四皓”之一。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亦用作 绮里季 之省称。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之二:“ 留侯 将 綺里 ,出处未云殊。”参见“ 綺里季 ”。《漢語大詞典》:乔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沈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 《漢語大詞典》:商皓 拼音:shāng hào “ 商山四皓 ”的省称,借指高士。 唐 王建 《题寿安南馆》诗:“不缘尘驾触,堪作 商 皓宅。”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词:“恢鹤禁,迎 商 皓。开 兔苑 ,延 枚叟 。” 明 高启 《皇太子游东苑池上呈青坊诸公》诗:“从游伴 商 皓,忝窃愧何如。”分類:高士 《漢語大詞典》:商山 拼音:shāng shān 山名。在今 陕西 商县 东。亦名 商岭 、 商阪 、 地肺山 、 楚山 。地形险阻,景色幽胜。 秦 末 汉 初四皓曾在此隐居。 晋 陶潜 《桃花源诗》:“ 黄 綺 之 商山 ,伊人亦云逝。” 唐 王湋 《送王闰》诗:“ 江 芜连 梦泽 , 楚 雪入 商山 。” 章炳麟 《訄书·相宅》:“奉駠驹黄牛以郊天於土中。 鄠杜 竹林, 商山 甘木, 汧 濒牧马,不膴於 关中 ,不可以居。”参见“ 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商山四皓 拼音:shāng shān sì hào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 秦 乱,隐 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 唐 颜师古 注:“四人,谓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所谓 商山 四皓也。”亦称“ 商山四公 ”、“ 商山四翁 ”。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 高祖 虽能申威於 秦 项 ,而屈於 商山 四公。” 明 冯惟敏 《二犯傍妆台·世恩堂雨酌》曲:“ 竹溪 六逸, 商山 四翁,至今千载仰高风。”《漢語大詞典》:商山翁 拼音:shāng shān wēng 指 商山 四皓。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之四:“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 翁。” 宋 王安石 《桃源行》:“避时不独 商山 翁,亦有 桃源 种桃者。” 清 孙枝蔚 《赠周盛际》诗:“我欲采药深山中,亦不为学 商山 翁。”《漢語大詞典》:商岩(商巖) 拼音:shāng yán 傅说 初版筑于 傅岩 之野,后被 商王 武丁 举以为相。见《书·说命上》。后以“商巖”比喻在野贤士。 唐 顾云 《谢徐学士启》:“ 周渭 商巖 ,皆辞钓筑。” 宋 张孝祥 《西江月》词:“清尊今夜偶然同,早晚 商巖 有梦。” 明 高启 《王明君》诗:“愿君莫杀 毛延寿 ,留画 商巖 梦里贤。”《漢語大詞典》:四皓 拼音:sì hào (1).指 秦 末隐居 商山 的 东园公 、 甪里先生 (甪,一作角)、 绮里季 、 夏黄公 。四人须眉皆白,故称 商山 四皓。 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张良 计,迎四皓,使辅太子, 高祖 以太子羽翼已成,乃消除改立太子之意。事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汉 扬雄 《解嘲》:“ 藺生 收功於 章臺 ,四皓采荣於 南山 。” 唐 杜牧 《题青云馆》诗:“四皓有芝轻 汉祖 , 张仪 无地与 怀王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五·四皓考》:“《陈留志》云:‘ 东园公 姓 唐 ,名 秉 ,字 宣明 , 襄邑 人,常居园中,因以为号; 夏黄公 姓 崔 ,名 廓 ,字 少通 , 齐 人,隐居 夏里 修道,故号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河内 軹 人, 泰伯 之后,姓 周 名 术 ,字 元道 ,号曰 霸上先生 。’却欠 綺里季 。 皇甫謐 《高士传》载:‘ 綺里季 姓 朱 ,名 暉 ,字 文季 。’四人详矣……予以《索隐》既引《陈留志》欠 园公 之名,失写也; 廓 与 广 同,姓 黄 ,非 崔 ,文义顺也; 甪里 既称 泰伯 之后,必 苏 人,或寓居於 軹 也。”按,《史记·留侯世家》 司马贞 索隐引《陈留志》作“ 园公 姓 庾 ”。参见“ 商山四皓 ”。(2).指 南朝 齐 徐伯珍 兄弟四人。《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徐伯珍 ﹞家甚贫窶,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 (3).泛指隐居不仕、年高望重的人。 明 张煌言 《怀王媿两少司马》诗:“我昔曾上 嘉禾岛 ,岛上衣冠多四皓。” 《漢語大詞典》:四老 拼音:sì lǎo 四位老人。指 商山 四皓。 唐 张说 《赠崔公》诗:“我闻 西汉 日,四老 南山 幽。” 唐 杜牧 《题商山四皓庙一绝》:“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 刘 是灭 刘 。” 金 萧贡 《汉歌》:“三杰相须立人纪,四老仍来安太子。”参见“ 四皓 ”。《漢語大詞典》:四翁 拼音:sì wēng 指 商山 四皓。 唐 骆宾王 《畴昔篇》诗:“谁能跼迹依三辅,会就 商山 访四翁。”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五:“四翁识势保安閒,须为生灵暂出山。”参见“ 四皓 ”。《漢語大詞典》:松乔(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 赤松子 与 王子乔 的并称。 汉 扬雄 《太玄赋》:“纳 傿 禄 於 江 淮 兮,揖 松 乔 於 华 岳 。”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 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2).泛指隐士或仙人。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公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 松 乔 ,即须作 皋 夔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深感得仙翁指教,幸今朝奇遇 松 乔 。” 《漢語大詞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可食。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 关 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2).传说中神仙 赤松子 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 松子 久吾欺。”《梁书·阮孝绪传》:“愿跡 松子 於瀛海,追 许由 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 松子 。” 王琦 注:“ 松子 , 赤松子 也。” 《漢語大詞典》:园公(園公) 拼音:yuán gōng (1).即 东园公 。 商山 四皓之一。《汉书·王吉贡禹传序》:“ 汉 兴有 园公 、 綺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 颜师古 注:“四皓称号,本起於此,更无姓名可称知。”参见“ 商山四皓 ”。(2).管理花园的仆人。《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孟夫人 与女儿商量停当了,唤园公 老欧 到来。”《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不多路,已到花园。园公出来跪接。” 《漢語大詞典》:园绮(園綺) 拼音:yuán qǐ “ 商山 四皓”中的 东园公 和 绮里季 的并称。《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重自省揆,德非 园 綺 而蒙安车之荣。”《晋书·贺循传》:“ 烛之武 乘縋以入 秦 , 园 綺 弹冠而匡 汉 ,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 宋 司马光 《又和六日四老会》诗:“聊附 邹 枚 客,敢希 园 綺 贤?” 清 顾炎武 《关中杂诗》:“尚留 园 綺 跡,终古重山阿。”参见“ 商山四皓 ”。《漢語大詞典》:斩蛇(斬蛇) 拼音:zhǎn shé 汉 刘邦 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唐 薛逢 《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 戏马臺 前树影疏。”《水浒传》第五九回:“三日之内,早望见那座山,乃是昔日 汉高祖 斩蛇起义之处。”《漢語大詞典》:追亡 拼音:zhuī wáng (1).追赶逃亡者。《南齐书·幸臣传论》:“捕叛追亡,长戍远謫。”《清史稿·王杲传》:“ 万历 二年七月, 建州 奈儿秃 等四人款寨请降, 来力红 追亡至塞上。”(2). 秦 末, 楚 汉 相争, 韩信 弃 楚 归 汉 ,未被重用而逃, 汉 相 萧何 赏识 韩 才,亲自把 韩 追回来,并劝说 刘邦 重用 韩信 ,拜为大将。事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后因以“追亡”为典。 宋 辛弃疾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元 黄庚 《题〈漂母饭信图〉》诗:“筑坛直待追亡后,不及溪边一妇人。”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深惜追亡 萧相国 ,天心存 汉 果何如?” (3).追念死者。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奉读手命,追亡虑存,恩哀之隆,形於文墨。”《晋书·卞壸传》:“於父无追亡之善,於母无孝敬之道。” 明 汪道昆 《洛水悲》:“你看 宓妃 容色分明与 甄后 一般,教我追亡拊存,好生伤感人也。” 《漢語大詞典》:紫芝 拼音:zǐ zhī (1).真菌的一种。也称木芝。似灵芝。菌盖半圆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泽及云纹;下面淡黄色,有细孔。菌柄长,有光泽。生于山地枯树根上。可入药,性温味甘,能益精气,坚筋骨。古人以为瑞草。道教以为仙草。 汉 王充 《论衡·验符》:“ 建初 三年, 零陵 泉陵 女子 傅寧 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长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茎叶紫色,盖紫芝也。” 唐 欧阳詹 《珍祥论》:“紫芝产於 甘泉 ,自麟呈於 雍祠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 延彬 治 泉州 十七年,吏民安之。会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为王者之符。”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五·芝》。(2).比喻贤人。《淮南子·俶真训》:“ 巫山 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高诱 注:“膏夏、紫芝皆喻贤智,萧、艾,贱草。皆喻不肖。”《旧唐书·杨炎传》:“丁忧,庐於墓前,号泣不絶声,有紫芝、白雀之称,义表其门閭。” 《漢語大詞典》:紫芝歌 拼音:zǐ zhī gē 见“ 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拼音:zǐ zhī qǔ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漢語大詞典》:紫芝客 拼音:zǐ zhī kè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漢語大詞典》:紫芝曲 拼音:zǐ zhī qǔ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漢語大詞典》:紫芝叟 拼音:zǐ zhī sǒu 见“ 紫芝客 ”。《漢語大詞典》:紫芝客 拼音:zǐ zhī kè 指 秦 末 商山 四皓。相传四皓作《紫芝曲》(《采芝操》),中有“曄曄紫芝,可以疗飢”之句,故称。 唐 刘禹锡 《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 商山 紫芝客 ,应不向愁悲。”亦作“ 紫芝翁 ”、“ 紫芝叟 ”。 唐 李商隐 《四皓庙》:“本为 留侯 慕 赤松 , 汉 庭方识 紫芝翁 。” 唐 于邺 《斜谷道》:“独忆 紫芝叟 ,临风歌旧歌。”参见“ 紫芝曲 ”。 |